时间:2024-05-17
张翠红
(榆社县职业中学,山西 榆社 031800)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教好化学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地把已有的或新接受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社会实际相联系,给学生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与改造社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中学化学课本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常识的教育内容,对这些内容深入挖掘、整理、补充、丰富,然后生动地介绍给学生,不失时机地把社会生活研究与化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研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那么,如何利用好来自生活的化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下面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宛如一剂强劲的“催化剂”能快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离不开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在学习金属钠时,联系生活中的防毒面具,潜水艇中的供氧剂去认识过氧化钠,蒸馒头用发碱去了解碳酸钠,从节日烟火走进焰色反应;学习氯气时,教材讲到氯气可以制成今天常用的漂白液和漂白粉以及自来水的消毒杀菌;在学习其他卤素时,涉及医用消毒碘酒、雕刻玻璃用氢氟酸、照相技术用溴化银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适当介绍,将会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化学世界,感受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和亢奋点,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也让笔者更加深信:“成功的秘诀是兴趣”。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培养科学家的化学”向“培养合格公民的化学”转变,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动手实践,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让其学以致用。如在学习铵盐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了解正确施肥;学习了酸雨的危害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测定雨水的pH值,了解植物的生长与pH值的关系;在学习金属时,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识别真假黄金,知道铝对我们的危害;在学习燃烧时,让学生学会面对大小火灾如何处理,如何自救,如何使用灭火器;在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天然气知识时,传授如何正确使用热水器,如何进入深井、深洞,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和废气中毒;在学习元素时,感受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补钙、补碘到补铁、补锌,从预防龋齿到如何去市场购物,再到炸油条、蒸馒头,一个个生活常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给人们带来的喜与忧、福与祸。这些有效地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感悟能力,提高知识为生活所用的意识。
化学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也成了“十五”国家发展计划讨论中极为重视的一个话题。通过了解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食品添加剂了解抗氧化剂、防腐剂、增味剂、漂白剂等如亚硝酸钠、硫磺等在食品中的滥用及毒性问题;通过学习蛋白质,了解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多年来的经验证明,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环保意识伴随一身,达到教学为终身服务的目的。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化学工业有关系的内容,这些内容若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而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就会很枯燥、乏味,也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更不能由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深入地去了解本地的化工企业如: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原料及其处理、运输、厂址选择、副产品及其应用、环境污染及其应对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大而庞杂,但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更多地接触生活、了解社会。
总之,结合社会生活的化学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终身受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