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政治教学中的语言应用

时间:2024-05-17

刘汝翔

(万全县职教中心,河北 万全 076271)

自古文科相通,而语文素养、理解能力更是学好政治的基础。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笔者在上政治课时,结合语文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朗诵

朗诵似乎是语文学习的专利。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新的政治教学中有许多人文性、情感性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民族精神等,对于这些人文性、情感性较强的内容,我觉得讲授起来比较枯燥,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有我们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的理解他”。新课程的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感受这些情感的平台——朗诵。比如在学到友情时,关于“真正的友情是什么”是值得每一位学生思考的问题,答案也很广,此时课本中的中英文对照诗歌《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学生兴趣浓厚,有的干脆用英语朗诵。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此时再去讨论,学生对友情的理解便已经基本到位。再比如学习长征精神时,我想,再多的解说也比不上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来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于是就让学生朗诵甚至要求背诵,这样,学生不仅对长征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提升了人文素养。

政治课中的许多观点较抽象,而俗语俚语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诵读一些俗语俚语,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在学习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作用时,我们分别引用“笑一笑,十年少”和“愁一愁,白了头”,十分形象的说明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所导致的后果。

2 比较阅读

对于区分概念,比较阅读有独特的效果。比如对于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来说,只差两个字,平时用的也不是很多,学生学习时也不会很注意,所以就造成一考就错的现象,我们在教学时就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先通读两个概念,然后提问,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过思考、比较后得出正确答案,记忆也就深刻了。当然比较阅读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我们还经常使用列表格、图形等方式来比较一些类似相关内容。尤其是遇到法律常识中的需要应用的一些知识点时,通过表格比较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样的比较方式,学生不仅找到了各种违法行为之间的区别,也看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3 看图说话

在一些重大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漫画形式,有的学生看不懂漫画就只好随便从书上抄写一段下来,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看的少,讲的少,缺少一些最起码的方法。新课程的课本,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许多生动的漫画。只要我们平时上课时注意这些漫画,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像语文老师那样从看图说话到深层挖掘,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学生解决这类漫画题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比如在讲到家庭保护、社会保护时都有漫画。我就带领学生先看漫画,然后设置问题:①你从漫画中看到了什么?漫画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等此类题目通常请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成就感。②他们的行为对吗?为什么?通过此种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思考。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是漫画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对待父母的这种“有些过分”的教育?通过这种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更加懂得了父母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落实到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也出现漫画中出现的情况,至少可以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更好的和父母进行沟通。

4 概括段落大意、分层次

这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加强,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今年的中考就开始和历史合卷,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何而来?离不开老师上课时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我们不难发现,语文不好,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政治,尤其是一到综合试卷,材料一长,有些学生就无法下手了。不会看材料,看不懂材料,看不懂问题的现象非常严重。我想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不妨就借鉴一下语文的分层、概括大意的方法,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在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就拿出一小节,让学生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大意。由学生概括出两层的大意:①是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是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在复习时加上我国哪些政策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这样一种概括式自主学习得出的东西远比我们老师讲授理解的深刻,同时也理清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认识问题的基本思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