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郝东升,于承良,张国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蔓延开来。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化内涵的发掘是多种多样的:C.E.布莱克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指出现代化是“反映着人控制环境和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注1]M.J.列维则从结构功能主义的立场指出现代化是“社会现实中的希望之星,是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的飞跃,是社会惟一普遍的出路”;[注2]另外,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著名学者马格纳雷拉给出的定义是,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的变迁,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以上学者对现代化的界定各有其侧重点,但都包含着基本相同的判断:“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乃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和跃进,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重要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注3]笔者认为,公丕祥先生的观点是科学而且深刻的,他突出了现代化的普遍性世界意义并强调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发展过程。
实际上,现代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具有相当强的涵盖力,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它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领域的人性化和民主化等等。首先,现代化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是一种“历史性跃进”。[注3]它是一个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行为,并突破了旧有社会形态的架构而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等各个方面所昭示出来的巨大变革;是一个世界上各民族都广泛参与的——或是自觉的先发内生型或是不自觉的后发外生型[注4]——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工业革命以来的几个世纪里,整个世界也确实被完全地拖进了这样一个过程之中。”[注5]其次,现代化体现着人类社会绵延不绝的连续性,是一种“扬”和“弃”。人类社会总是从远古走到现在再走向未来的动态过程。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聪明睿智的祖先总是能留给我们一些宝贵的财富,后来者总是站在祖先的臂膀上继续创造着文明;然而,宥于历史的局限性,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有的时候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于是,我们又总是在对传统的突破和否定中披荆斩棘,开创着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再次,现代化是世界各个民族的现代化,是一种民族性。“现代化的普适性的世界性特征,决不意味着沿袭久远的民族传统精神与形式的历史性消逝;实际上,现代化的历史延续性特征,恰恰赋予各个民族在发展进程中自觉选择发展模式的深刻必然性”。[注6]
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但是关于现代化,笔者还想指出两点:①“现代化”不是“工业化”。工业化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实现自己的现代化,就必须先实现工业化,各个民族也只有实现了工业化之后,才有实现其现代化的可能;②“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从历史上来讲,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西方化”仅仅标志着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它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首先实行现代化模式的基础上的。当然,这决不是说西方国家都已经高度现代化了。由是观之,我们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
注释
1 [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段小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1
2 [美]M.J.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吴 荫).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2
3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挑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156
4 所谓“先发内生”是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处于领先地位,内部促进力是其主导发展动力;所谓“后发外生”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处于落后地位,外部驱动力是其主导发展动力。世界发达国家走的是“先发内生型”的现代化道路;中国走的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5 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340
6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挑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157
1 [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段小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 [美]M.J.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吴荫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3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 公丕祥.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7 公丕祥.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8 夏 勇.走向权利的时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9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
10 谢 晖.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11 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2 蒋立山.法律现代化——中国法治道路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3 许发民.刑法文化与刑法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