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1966年10月27日上午9时许,中国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2A导弹从甘肃酒泉发射基地升空。经过896千米的飞行,核弹头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的靶区上空569米的预定高度实现核爆炸,爆炸威力为1.2吨TNT当量。罗布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所谓“两弹结合”,是指导弹与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结合。核弹是一种爆炸装置,这种爆炸装置可以用多种运载工具来运载。其中,火箭发动机驱动的导弹是最有效的运载核弹的工具。如果说核弹头是一颗命中目标的子弹,那么导弹堪称把子弹发射出去的枪。
在导弹和原子弹相继问世的初期,人们并没有想到把它们结合起来,组成有实战价值的导弹核武器。因为初期的原子弹,其重量和尺寸都大大超过了当时导弹的运载能力,而且初期的导弹命中精度很低。但在1958年,美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弹道导弹同氢弹头配套组成的导弹核武器—雷神中程战略导弹。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中国决心也要掌握导弹核武器。
当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举世瞩目之际,一些西方国家仍宣称,中国是有弹无枪。也就是说,中国的导弹运载能力很低,原子弹最多只能作为航弹用飞机投送,没有小型化到能装在导弹上发射。实际上,中国在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前四个月,已经秘密试射成功自己制造的中近程的导弹—东风-2。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导弹的研制工作也加快了,同时开展了可与导弹配套的核弹头的研究设计。
1965年11月,航程更远的东风-2A地地导弹首次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9月,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研制成功。同年10月7日,进行导弹安全自毁系统的飞行试验,导弹飞行正常,并在地面控制下成功实现空中安全自毁,达到预定的试验目的。10月13日和16日,分别进行了两次携带模拟核弹头的“冷”试验,两枚导弹所载模拟核弹头在靶区预定高度起爆,进一步检验了导弹及引爆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终于在10月27日,导弹携带原子弹实弹的“热”试验获得成功。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土进行两弹结合试验的国家。
在世界武器库中,通常把携带核弹头、用于打击敌方各种战略目标的导弹称为战略导弹。以“第二炮兵”为代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于1966年7月1日正式成立,由毛澤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50年来,第二炮兵的装备不断改善,威力不断增强。直至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由原来的战略独立性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更名,更体现了火箭军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职能定位。火箭军将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本刊记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