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你知道吗?

时间:2024-05-17

新生儿如何看待周围世界?

科学家曾向成年观众展示了新生婴儿可以实际看见的环境有多少。结果显示2~3天的婴儿可以在30厘米的距离——这是婴儿和照料她的母亲之间的典型距离——感知面孔,甚至可能感知情绪面部表情。如果这个距离增加到60厘米,那么视觉图像将变得太模糊,以至于无法感知。

(杨阳  提供)

细嚼慢咽为何有助于减肥?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是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的健康习惯,对身体的益处有很多,比如有益口腔,减少食道损伤,保护胃黏膜,减轻胃的负担,此外,还有一项益处或许是最吸引人的,那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什么道理呢?研究结果显示,在缓慢进食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减少卡路里的摄取量。因为放慢进食速度后感觉更容易饱。然而在快速进食时,或许在身体尚未来得及发出饱胀感信号之前,人们已经吃得过饱了。

研究还显示,在进食同样多食物的情况下,细嚼慢咽的人在饭后会消耗更多能量。经研究后发现,如果是快速吃饭,在就餐后90分钟内,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为7卡路里,但如果是细嚼慢咽,在口腔中尽量碾磨食物后再吞下去,这一数值则是180卡路里,存在显著差距。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咀嚼次数越多,能量消耗也越多。

(林泉  提供)

为什么有人喝水也会胖?

为什么有的人吃得并不多却很容易胖,甚至调侃称喝水也会胖。答案就是基因。不久前,科学家发现,调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烧)的基因是IRX3和IRX5。这两个基因能直接调节人体的“产热机制”,从而决定过多摄入的热量去向——消耗还是存储。该研究有两个重要的新发现:首先,组成这两个基因的众多核苷酸中,只要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就能决定“胖”或“瘦”。如果基因中含有胞嘧啶,就是胖基因,含有胸腺嘧啶,就是瘦基因。科学家可以任意切换这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核苷酸来人工定向干扰,制成“胖”或是“瘦”基因,从而得到胖或瘦的小鼠模型。其次,在人体脂肪细胞的实验中发现,这两个基因直接作用于成人的“白色”脂肪细胞内的产热机制,以决定体内脂肪细胞的大小、多少和人体肥胖的程度。这就澄清了一种误导,那就是认为一旦肥胖形成或白色细胞大量堆积后就很难消除。

(林泉  提供)

大象为什么很少患癌症?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感到疑惑,大象身上细胞数量是人类的100倍,却很少患癌症。研究人员在分析大象的DNA后,发现了一些大象身上的一种特殊基因。大象身上至少有40个代号为P53的基因副本。这种基因得名于它抑制癌症的特性。相比之下,人类只有两个P53基因副本。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提取了大象的白细胞,并破坏细胞中的DNA。得益于特殊基因,大象自身具备的机能可以提前察觉细胞损坏,并修复或杀死这些细胞。

(徐风  提供)

【责任编辑】蒲  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