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摘要:美術馆作为文化与艺术产品的承载者,已步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作为实体美术馆功能实现的重要补充,数字展厅应运而生。美术馆数字展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实体美术馆的展馆场景进行数字化还原,以期达到虚拟观展、线上观展的目的,解决了观众必须亲自到实体展馆才能观展的问题,并且实现了美术馆展品的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永久保存优秀作品,避免作品在时间长河中消失。与实体美术馆相同,数字展厅的服务主体是社会大众,奉行的理念是服务至上。对大众而言,在数字展厅观展不仅能够接受文化熏陶,还能获得良好的体验。而良好的体验涉及视听感官、交互操作以及情感反馈。因此,在数字展厅中,任何形式的触点设计都要考虑人们的感官体验、交互体验以及情感体验。鉴于此,文章以江苏省美术馆数字展厅为例,从多种形式的触点设计出发,吸收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理念和原则,思考如何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舒适流畅、深度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进而体现美术馆数字展厅的意义及社会功能,以便让数字展厅更好地满足大众的文化教育和艺术体验需求。
关键词:数字展厅;触点设计;空间;社会功能;江苏省美术馆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3
美术馆,英文为Art Museum,直译过来就是艺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细分的产物,其承担着艺术教育的责任。此外,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工业革命前的欧洲,艺术作品尤其是美术作品的保存、运输、复制令众多收藏家和鉴赏人员煞费苦心。而博物馆的美术化则为其加了一层保险,研究、保存、传承都有了固定的场所和平台,这是美术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近现代,人类不得不思考新的问题,即使保存得再完好,因为偶尔的疏忽还是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如同巴黎圣母院熊熊燃烧的火焰,物理上的消失也就意味着人类在保护艺术作品上一败涂地。因此,相较于一味保护艺术作品原件,如何让其永久保存并赋予双重保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基于此,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品保护提供了变革的契机,美术馆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由此衍生出两条道路——实体美术馆的数字化和线上美术馆数字展厅,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线上美术馆数字展厅的相关内容。
1 美术馆数字展厅的社会功能
1.1 创新文化传播路径
数字展厅是实体美术馆在时代需要和信息技术支持下衍生出来的一种用于补充实体美术馆功能的虚拟空间。美术馆数字展厅作为线上展示平台,有别于实体美术馆具体的、有限的空间观展以及固定的展示时间,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智能终端展示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网页展示、H5页面以及手机APP。其克服了服务提供者与观众双方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展出途径。
此外,美术馆数字展厅可以拓展实体美术馆的服务,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1]。可以为那些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到现场的观众提供便捷性、个性化以及即时性的数字展览服务,弥补其不能亲自到美术馆现场参观的遗憾[2]。
1.2 塑造艺术教育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已经习惯线上参与学习、工作和生活。后疫情时代,人们的行为习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在疫情期间人们想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动机以及发现线上办公学习能满足这种动机而带来的满足感,使得这种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即使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上参与方式仍然有巨大的红利,人们线上观展的行为也是如此。
受到实体美术馆地域固定性及不可移动性和疫情打击的双重影响,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将中心置于数字展厅之上,对广大艺术品爱好者而言,已经处于一个“现实上”的舒适区。因此,其将在后疫情时代继续延续并塑造人们参与艺术教育的行为方式。
1.3 架设文化沟通桥梁
过去,美术馆起到收藏艺术作品、传承民族文脉的作用,如今,党和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要让国人充分感受我国文化独有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同时还要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因此,本文立足我国数字展厅发展现状及国家在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考虑到数字展厅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工具,在传播中华文化、彰显东方美学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
一些艺术作品是我国的国宝级艺术作品,受到政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出国巡展。数字展厅的出现,及时填补了这一缺口,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便捷平台。
2 江苏省美术馆数字展厅现状
江苏省美术馆数字展厅以VR展厅的形式存在,以主题展为单元进行划分。拥有手机端和PC端这两种观展途径,但是个别主题展在PC端上点击后会跳转到一个中转界面,在此界面下滑到最下方点击“阅读原文”才可以真正进入展厅,观展流程较为烦琐。
以“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为例,江苏省美术馆数字展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鼠标控制场景旋转时,界面旋转速度过快,让人很难把握,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不甚友好。二是没有地图导览,方向感不强,容易迷失方向。三是鼠标在静止时画面自动旋转,无法找到关闭按钮。四是在作品详情页,只能通过按钮放大缩小,无法通过滚轮键操作。五是行走触点单一,观赏角度有限。六是虚拟展厅以文字、图片为主,无视频窗口和三维立体展示,体验感和沉浸感不足。七是虚拟场景过于空洞、简单、乏味,整体只有一个色调,墙面千篇一律。八是沉浸感不足,没有线下博物馆的“人气”,观展体验不佳。
除前述问题,江苏省美术馆数字展厅内部空间也基本与主流展馆相似,包括提供的视觉画面、交互按钮流程等。这从侧面说明现今江苏省美术馆数字展厅在展厅设计方面缺乏创新,难以在国内众多数字展厅中脱颖而出。
3 美术馆数字展厅触点设计策略
3.1 视觉触点
3.1.1 流动空间表达
空间的本质就存在于有秩序的虚空中,它给人们带来系统和组织,让观众有身处人类社会的熟悉感,消除人机隔阂。其中,任何空间形态和空间特性均有存在的可能[3]。真正的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感受,需要超越所处空间本身,实现内外联动,避免观展时的沉重、窒息与压迫感,美术馆数字展厅融合流动空间的概念,对当下美术馆数字展厅视觉触点的提升不失为一个创新点。
以江苏省美术馆数字展——“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为例,在虚拟展厅入口广场处,可以让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流动起来,制造类似于真实世界的喧闹声;在展厅内部,可以构建虚拟人物,添加现实观展收录的环绕式立体背景声音,给观众仿佛处于现实世界的感受。
前文提到的策略涉及多重触点设计,这是由消除虚拟和现实空间的边界感决定的。因此,在空间中优化用户的观展体验不仅需要在视觉触点上下功夫,还要改变听觉和交互触点,从而增强空间的真实感,基于此,本文将讨论听觉交互触点策略。
3.1.2 形式符合内容
在传统的实体展厅空间中,作品主要放置在单一的空间内,由于观众的视觉范围有限,观众进入展厅时入眼主要的观赏对象是作品,空间场景的摄入比例较少。但在线上数字展厅,观众是以上帝视角欣赏展览,入眼是整个场景空间。相比实体观展,作品在视觉呈现上的比例变小。因此,只有完整处理空间,才能刺激观众的视觉触点,对缺乏装饰、色彩单一的实体场景,就要基于线上观展的不同体验需要进行改造,在观众首次浏览阶段就要符合其心理预期。首次浏览阶段,观众看到的展览和心理预期会产生对比,因此应打造较为容易的操作体验,尽可能让观众形成最佳的品牌认知[4]。
以展陈墙面为例,首先在墙面的色彩和纹理上进行符合展厅展览主题内容的改造设计;其次,在展厅的各个空间中,根据作者及作品内容进行排版设计,排版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致力于增强作品展出的衔接性和故事感。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明虚拟空间对实体空间进行了改造,避免观众线下观展和线上观展产生落差心理,进而否定美术馆,直接进入相应的线上数字展厅停用阶段。
3.1.3 IP化设计展厅
数字化展厅不同于实体美术馆,从入展到结束全程都有服务人员待命。相反,现存的大多数美术馆数字展厅在浏览过程中都略显“冷清”。基于让空间更加温暖和增强观展趣味性的目的,将传统的导向图标甚至是作品進行IP形象化表达不失为一种选择。
此外,观众也能以一种IP形象出现在线上数字展厅中,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在虚拟展厅中遨游,改变固有单一的行走触点。此外,IP形象的介入实现了实体美术馆与数字美术馆传统服务及智能服务的双向奔赴,诠释了美术馆的服务至上理念和趣味性表达。
3.1.4 作品的数字视频化处理
江苏美术馆数字展厅,一般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作品。作为一种线上数字展厅的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呈现方式,可以将作品编译成视频,采用多样化展陈方式,增强观众的视觉沉浸式体验。对藏品的展示视频,应避免枯燥和短暂的简介,可加入藏品的前世今生和相关的趣味故事,辅以动画表现出来。在观众阅览视频结束后,有相应测试题目供观众选择,这类尝试在实体展馆中已经出现,如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
不同于实体展馆,在线上参展测试时,观众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获取一定的奖励,从而进一步获得情感体验。以江苏省美术馆为例,可以推出馆藏作品的数字藏品系列,以鼓励观众观展和参与互动。
3.2 听觉触点
3.2.1 环境氛围音乐
采集社会环境中的声音,这种听觉体验形式与前文所说的流体空间结合,从视听觉两个方面刺激观众。同时,在听觉获取上设置多种选择,消除观众观展时的孤独感,让展厅变得更有人气,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3.2.2 IP形象实时播报
IP形象与流体空间表现的形式一样,同时涉及视听觉,其存在的目的是让空间更温暖同时增强观展的趣味性,弥补虚拟空间服务漏洞。在整个观展流程中,IP形象可以实时根据观众需求告知观众所在位置,引导观众顺利完成观展流程。在观众欣赏具体作品时,也可以语音播报作品信息,助力观众观展。
3.3 交互触点
3.3.1 技术交互
传统的数字展厅交互方式以鼠标交互为主,交互方式较为单一。当下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可以在数字展厅中加入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等新的形式。在观展中,可以增加同一时间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如弹幕的形式,或者开辟专门的论坛,供观众发表评论。弹幕具有即时性和可见性,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它能以网格化的方式增加空间的“人气”,避免观众认为自己是孤独的参观者[5]。
3.3.2 情感交互
当观众处于数字展厅中并进行观展操作交互时,可从获取的信息及操作流程等方面获得情感体验,进而根据实时情感再反馈到交互中。一方面,极佳的情感体验会使观众认真观展,包括对展厅提供的交互行为也会一一尝试;另一方面则是观众直接关掉数字展厅,结束观展。因此,数字展厅的设计要时刻关注观众的情感交互,使观众获得极佳的情感体验。
4 结语
新时代的美术馆,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实体美术馆和线上数字美术馆就要共同发挥作用。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线上数字美术馆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拓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馆的社会功能,要更关注用户的需求,找到用户真正的视觉、听觉及交互触点,并找到当前线上数字展厅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等维度刺激观众线上观展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让他们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丁怡.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J].美术研究,2017(3):73-76.
[2] 周怡.浅谈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162-164.
[3] 王凡.从“少即是多”中探究移动端扁平化UI界面设计[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5.
[4] 王琪.体验设计在数字博物馆的运用与探索: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的案例研究[J].装饰,2020(2):134-135.
[5] 谢天.基于“互联网+”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数字空间研究: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展厅”为例[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3):46-49.
作者简介:张勇(1995—),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