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媒体背景下徐州汉画舞蹈的当代呈现研究

时间:2024-05-17

刘雅琼 相宁

摘要:徐州地区出土的两汉文物异常丰富,彰显了徐州独特的地方文化。汉文化是徐州地区的核心文化,汉画舞蹈是徐州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画舞蹈图像历经岁月洗礼保存至今,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宝贵史料。目前,徐州对汉画舞蹈的当代呈现以科普文章与展览为主,内容较为枯燥乏味。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舞蹈艺术的创作空间及途径得到拓展,为徐州汉画舞蹈的当代呈现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深度融合现代媒体技术,使徐州汉画舞蹈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其面临的时代命题。文章基于融媒体的发展态势,首先总结徐州汉画舞蹈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徐州汉画舞蹈可行的当代呈现方式,具体从静态呈现与动态呈现两个方面阐述;再次,探讨徐州汉画舞蹈当代呈现的传播路径;最后,归纳徐州汉画舞蹈当代呈现的原则。总之,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融媒体为徐州汉画舞蹈的当代呈现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融媒体;徐州汉画舞蹈;当代呈现

中图分类号:J722.4;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03

0 前言

融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成的以发展为前提的新型媒体。在舞蹈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体技术成为内在动力,如《唐宫夜宴》《只此青绿》《舞千年》等节目,将舞蹈与媒体技术融合,拓展了舞蹈艺术的创作空间及途径,极大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汉文化是徐州地区的核心文化,汉画舞蹈是徐州地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融媒体时代,集汉代艺术之大成的徐州汉画舞蹈艺术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 融媒体背景下徐州汉画舞蹈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汉画舞蹈主要是指汉画石上刻画的各种舞姿,具体涉及汉画石、汉画砖、汉代俑、汉代漆器、汉代丝帛、汉代铜镜等[1]。在蕴含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徐州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两汉文物异常丰富。截至目前,徐州出土的2200多件汉画像石(砖)中,以“乐舞百戏”为题材的就有120余件[2]。当前已知的徐州汉画舞蹈传播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通过公众号发布徐州汉画舞蹈相关推文;其二,通过徐州地区高校举办汉画舞蹈相关学术论坛;其三,通过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传播;其四,建设汉画像石(砖)资源数据库[3]。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未充分运用数字技术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加强文化建设注入了内在动力。目前,在徐州汉画舞蹈发展过程中,没有对数字技术实现创新性运用。徐州博物馆虽然尝试过应用VR技术和3D技术,但仍以文物展示为主,应用灵活度较低,难以实现徐州汉画舞蹈的现代化转型。数字技术是赋能徐州汉画舞蹈当代呈现、促进徐州汉画舞蹈发展的重要手段,须推动数字技术与徐州汉画舞蹈文化深度融合。

1.2.2 未充分进行复现与元素作品创作

缺乏优质的活化復现舞蹈作品,导致徐州汉画舞蹈难以“出圈”。中国古代史料舞蹈的当代复现是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构建中国舞蹈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挖掘与整理汉代舞蹈遗存资料,在传承与保护其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活态复原开发能够呈现具有两汉文化特征和汉风汉韵的舞蹈,让大众体会到汉代乐舞的内在精神意蕴与文化内涵,更能在无形之中展现中华民族艺术自立的求真过程。

1.2.3 未充分进行文创产品开发

文创产品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传播文创产品能够激发大众探索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增进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徐州汉画舞蹈传播缺乏文创产品开发意识,因而在价值变现和产业延伸等层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创产品是形成传播力量、打造传播网络的重要动力,开发汉画舞蹈文创产品,能够加强徐州的城市文旅品牌建设,增强游客黏性。

1.2.4 未充分运用便捷的宣传平台

目前,徐州汉画舞蹈传播主要依赖公众号文章推送与馆藏展览,内容以浅尝辄止的科普为主。由于传播渠道与受众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徐州汉画舞蹈文化被限制在展厅之中。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平台能够以便捷的方式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大众接收信息的效率。运用便捷的网络宣传平台,能扩大徐州汉画舞蹈的传播范围,体现更深刻的价值。

2 融媒体背景下徐州汉画舞蹈的当代呈现方式

2.1 静态呈现

2.1.1 图画

图像是较为直观的静态呈现方式,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等地都有徐州汉画舞蹈图像的展览。此外,近期关注度较高的人工智能绘画技术,让绘画艺术受到更广泛的讨论,将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与徐州汉画舞蹈图像结合,可以赋予徐州汉画舞蹈图像更鲜艳的色彩与细致的刻画,以更生动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舞蹈图像,让观赏者获得更深刻的视觉感受。

2.1.2 文字

汉字拥有巨大的力量,以文字描述的方式传播徐州汉画舞蹈,有利于向更多的人传递汉画舞蹈的思想情感。撰写徐州汉画舞蹈专著,或在报纸上开辟徐州汉画舞蹈专栏连载相关内容等,都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徐州汉画舞蹈文化。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子化阅读受到追捧,将文字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可以打破信息传播的地域限制,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字体、字号等,传播速度快且效率高。

2.1.3 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以声音和语言为媒介,覆盖面大,传播对象广泛,传播迅速,感染力强,能够满足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需求。通过广播电台传递徐州汉画舞蹈文化,能够为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获取徐州汉画舞蹈的相关信息提供便利。

2.1.4 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重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与创新文化资源、文化用品,通过开发运用知识产权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挖掘徐州汉画舞蹈中可用的设计元素,将文化与设计有机结合,制作服饰、雪糕、书签、帆布袋、明信片、玩偶、手机壳、鼠标垫、冰箱贴等徐州汉画舞蹈文创产品,有利于树立徐州地区汉文化品牌形象,让徐州汉画舞蹈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提高徐州汉画舞蹈的知名度。

2.2 动态呈现

2.2.1 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

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之所以能够“出圈”,除了演员精湛的表演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巧妙运用了AR、5G技术,融合了博物馆、绘画等媒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4]。融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蓬勃发展,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浮空投影制作技术、红外线互动感应技术等,可以生动地呈现古拙优雅的徐州汉画舞蹈,令观众穿越千年时空,感受汉画舞蹈之美。

2.2.2 舞台剧场的创作

徐州汉画舞蹈所依附的汉画像石是静态的,但其表现内容——舞蹈是动态的,因此复现徐州汉画舞蹈是最直接的内容创作途径。徐州汉画舞蹈作品的呈现,离不开专业剧团的创作与专业人才的支持。通过舞台剧场的创作,能够呈现徐州汉画舞蹈肢体的动态美,传递出徐州汉画舞蹈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

2.2.3 文旅结合

文旅结合这一模式在加快文化传播、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找到能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发展的地域文化符号,结合探索合适的产品类别是实现徐州汉画舞蹈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的关键[5]。应以徐州历史故事为主线,以舞蹈形象为表现内容,创作相关文旅视频、动漫、游戏。同时,以徐州汉画舞蹈元素为出发点,开发汉画舞蹈服饰自拍馆、汉画舞蹈主题密室等项目,能够进一步扩大徐州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范围,激发徐州汉画舞蹈的发展活力,提升徐州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2.2.4 场域构建与互动

将徐州汉画舞蹈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通过AR技术可以实现虚拟环境与真实的博物馆环境的叠加,完成二维影像展览到三维体验的转变。观者通过穿戴VR设备可以获得仿若置身宫廷宴飨欣赏乐舞的沉浸式体验,实现静态观赏到动态体验的飞跃。利用媒体技术进行徐州汉画舞蹈的场域构建与互动,将汉代舞蹈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有助于观者身临其境般了解汉代的舞蹈文化。

3 融媒体背景下徐州汉画舞蹈当代呈现的传播路径

3.1 政府扶持

在徐州汉画舞蹈的发展过程中,仅依靠文化魅力进行传播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徐州政府为徐州汉画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政府可以加大在徐州汉画舞蹈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资金及财政支持;制定徐州汉画舞蹈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制度,建立综合的保护发展政策体系;做好徐州汉画舞蹈文化价值的宣传工作,增强徐州汉画舞蹈的影响力。

3.2 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能够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徐州汉画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尚不成熟,须不断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徐州地区的高校教学资源,全方位规划徐州汉画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培养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适应面广的复合型徐州汉画舞蹈人才。

3.3 舞台传播

舞台是最直观、最有效地传播舞蹈艺术的途径。在舞台上呈现徐州汉画舞蹈,能让观众直观地体会到汉代舞蹈的魅力。舞台的现场感是任何影视作品都无法替代的。通过舞台来传递、表达徐州汉画舞蹈的文化内涵,并最终灌输给观众,有利于徐州汉画舞蹈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再现舞蹈艺术精神。

3.4 课堂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将徐州汉画舞蹈融入舞蹈课堂,或开设徐州汉画舞蹈特色专业课,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还能够增强受教育者对汉代传统舞蹈的熟知度與掌握度,更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徐州汉画舞蹈文化。我们不仅要掌握徐州汉画舞蹈的内涵,更应传承其历经千年延续下来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规范。

3.5 电视传播

电视节目是融媒体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在节目制作、叙事模式、互动方式等方面大胆突破,打造出新形式、新内涵、新表达形式的舞蹈类综艺。因此,基于中国舞蹈文化打造徐州汉画舞蹈电视节目,创新节目形态,打破传统舞台空间的局限,呈现多元化的徐州汉画舞蹈节目形态,是增强文化传播实效、加大传播力度的有效方式。

3.6 流量平台传播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网民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契机,当前用户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平台有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这些平台覆盖范围广、用户体量大,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人们从单一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评论、弹幕、发帖等功能实现了多主体交互传播[6]。互联网平台是传播徐州汉画舞蹈的重要载体,在各平台上创建徐州汉画舞蹈官方账号,制作相关的短视频进行发布传播,对徐州汉画舞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 融媒体背景下徐州汉画舞蹈当代呈现的原则

4.1 汉画舞蹈文化呈现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徐州汉画舞蹈当代呈现的首要原则,是徐州汉画舞蹈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具有趣味性和风格独特的传播内容更受大众青睐。但在呈现徐州汉画舞蹈时,不能一味迎合大众喜好,盲目篡改或掺杂虚假内容,使徐州汉画舞蹈丧失文化内涵,而应将徐州汉画舞蹈文化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

4.2 适度适量的汉画舞蹈文化开发

媒体技术赋予徐州汉画舞蹈新的发展动力,但在此背景下,传统舞蹈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传统舞蹈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部分传统文化被现代审美过度解读与开发,导致其丧失了特性。因此,在开发徐州汉画舞蹈文化时,要避免媒体技术对汉画舞蹈文化的过度消耗。只有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适宜的开发程度、较高的开发质量,才能立稳根基,实现长远发展。

5 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徐州汉画舞蹈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为其当代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还原汉代的自然景象与生活场景,能够有效传达汉代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使其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更加鲜活。文化艺术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过程,未来需要深入挖掘徐州汉画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用徐州汉画舞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关冠.场域视野下的汉画舞蹈艺术[J].文艺争鸣,2021(4):201-208.

[2] 相宁,孙汉明.现代遗存的汉代乐舞特性研究:以徐州地区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05-112.

[3] 包艺,相宁.新媒体视阈下徐州汉画乐舞的数字化传播策略[J].艺术教育,2022(9):128-131.

[4] 王斌.身体与姿态:舞蹈《唐宫夜宴》的跨媒介表演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3):13-19.

[5] 郭继业.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6] 黄楚新,陈智睿.全景呈现 技术跃升 内容融通: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融媒体传播特色[J].电视研究,2021(2):25-27.

作者简介:刘雅琼(2000—),女,湖南株洲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相宁(1971—),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舞蹈编创与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