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展览的叙事性设计研究

时间:2024-05-17

高超 冀然

摘要:随着博物馆职能的演进,叙事性设计以较强的互动性和艺术性成为博物馆展览的主要设计方向。文章以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为例,探讨叙事性设计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叙事性设计;叙事学;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主题内容;空间布局;展陈形式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3

0 引言

叙事学的诞生让人们发现这种在文学研究上常用的表达方式具有灵活性和普适性特征,这使叙事学开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融碰撞。而博物馆作为为社会服务、向公众开放、储存人类文明记忆的场所,恰恰就要利用叙事性的表达方式来实现传播和教育的目的,所以将叙事性设计融入博物馆展览中,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趋势。

1 叙事性设计概述

1.1 叙事的概念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也是人类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叙事虽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将叙事这一重要现象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与探讨还是20世纪后的事情。

叙事学一词是由1969年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判的代表人物托多罗夫在其著作《<十日谈>语法》中提出来的,叙事学“研究的是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1]。叙事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仅让人们对叙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2 叙事学的应用

在不断的发展与研究中,叙事学的跨学科应用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除了最开始研究的神话、小说、民间故事等文学类作品外,叙事学还通过不同叙事载体,对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教育学、哲学、法学等非语言类学科的叙事性进行研究[2]。

近些年,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国内外开始将叙事学与设计相结合,探讨出了叙事性公共艺术、叙事性产品设计、叙事性空间设计等设计类研究方向。

1.3 叙事性设计特点

叙事性设计的内在要素主要由叙事主题、叙事内容以及叙事三要素组成。其中,叙事主题是指叙述故事的中心思想及创作宗旨,是整个故事的灵魂;而叙事内容是由叙事主题和叙事人物决定的,是故事中的完整情节。

在叙事内在要素的研究中,叙事者、媒介和接收者这三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叙事者是信息的创造者,媒介则是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方式。叙事性设计的前提是媒介要与接收者时刻保持密切的关系,而不同的接收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可以发现完成叙事性设计的媒介通常不局限于文学这一种,建筑、雕塑、绘画等都可以作为媒介传递信息。

2 叙事性设计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中的应用

如今的博物馆是一个传播历史文化和提供知识教育的文教场所,更加强调教育性、便捷性、休闲性、娱乐性,这些特性的相辅相成让博物馆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精神文化的储存载体[3]。将叙事性设计引入博物馆展览中,可以大大增强其教育和传播效果,让观众可以轻松了解到博物館传达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2.1 主题内容

叙事性主题和内容就是博物馆叙事性传播的骨骼和血肉。其中,叙事主题就是指博物馆中所有叙事内容的中心,是进行叙事性设计的根本要求。而叙事内容则是指博物馆叙事过程中所要展示的故事情节。

在博物馆的叙事过程中,主题渗透于内容之中,是内容的灵魂,而内容可以丰富主题,是主题的外在表现[4]。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叙事性的表现手法既有利于传递博物馆信息,也有利于观众接收信息,使二者建立更加牢固的情感关联[5]。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一个关于长城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展示中华长城上下三千年历史文化的主要场所。博物馆在内容上由“纵横万里,雄峙千年——长城历史沿革”“金戈铁马,边塞烽烟——古代长城战争”“长河落日,丝路花雨——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北漠尘清,山河形胜——古今嘉峪关”这四个单元组成,通过图片、视频、雕塑等艺术作品与文物结合,将中华长城上下三千年的故事归纳总结并一一展示出来[6]。

从整体上看,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叙事主题和叙事内容是围绕中华长城三千年的历史展开的,展馆以文物、雕塑以及字画为依托,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向参观者讲述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并展现了长城往昔的气势磅礴和如今的雄伟壮观。叙事性主题和叙事性内容的增设,让整个博物馆更具互动性和传播性,同时让博物馆可以迅速吸引观众,引发共鸣。

2.2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可以看作是一个博物馆叙事性设计的筋脉,一般分为四种布局形式。第一种是简单明了的“直铺式”博物馆空间布局,第二种是具有较高自由度的“交叉式”博物馆空间布局,第三种是深邃神秘且互动性强的“遮挡式”博物馆空间布局,第四种是具有不定性和想象空间的“蒙太奇式”博物馆空间布局[7]。这四种基本的空间布局形式是对博物馆所展示物品的有效阐述,可以帮助观众通过展品更好地了解展览主题,深刻感受到展馆所传达的精神力量。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在空间布局设计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很好的叙事性。博物馆通过对展品进行有序排列布局,将长城的历史文化一一讲述出来,使观众可以更好地认识长城。

二是布局分区明确。博物馆整体空间布局是根据叙事内容的四个单元划分的,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长城悠久的历史和雄伟的气势,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

三是舒适的展品摆放密度,博物馆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为观众提供了合理舒适的观展环境,并使整个展馆呈现出丰富且有效的叙事性传播。整体来说,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空间布局能够很好地辅助展馆的叙事主题和叙事内容,实现展馆叙事的目的。

2.3 展陈形式

展陈形式就是整个博物馆叙事性设计的皮肤,是叙事性设计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叙事中具体化的语言形式。以实体器物为主的传统展陈形式将观众与展品的接触维度局限于视觉上,导致参观活动变得枯燥无味。

为解决此问题,现代博物馆在展陈形式上注入了更多的科技手段,通过影视、声音、互动实景等形式,赋予场景内涵和鲜活的灵魂,让展陈形式更具叙事性、互动性和多维性特征,从而达到由单纯静态模式转换为动静结合的复合模式,并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8]。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采用动静结合的叙事性展陈形式进行展示。首先,博物馆内的展品是以长城相关文物、文字、雕塑和书画为主,通过静态的展陈形式向观众展示长城历史中某一精彩瞬间,并得到观众最直观的情感反馈。其次,博物馆增加了视频、音乐这类动态展陈形式,通过视觉、听觉及触觉的多维度接触,让观众拥有高度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从而激发其对长城精神文化的情感共鸣。

3 优化策略

虽然叙事性设计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形式丰富、效果突出,但是就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叙事性设计来说,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主题内容稍显单调。博物馆将展示重心放在对长城文物的挖掘和形象的描述上,从而忽略了长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导致观众无法与之共鸣。二是空间布局中人性化设计体现较少。将展品展示作为布局设计的唯一标准,会忽视观众的观展需求,这就导致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产生失望、倦怠的情绪。三是展陈形式相对陈旧单一。博物馆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上略显不足,传统的展陈形式更适合专家学者参观,而无法激发普通观众的兴趣。

针对以上叙事性设计在实际案例应用中的不足,笔者从增强叙事内容的丰富性、填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空缺、增加数字化设计的应用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叙事性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策略。

3.1 丰富的叙事内容

虽然展示文物的外观信息及时间线索是博物馆进行叙事性设计的基础,但探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才是博物馆恪守职责的根本所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应从传统考古学和文物研究中跳脱出来,将现代社会科学融入历史文化的研究中,不断丰富长城的精神文化内涵,让观众不仅可以了解长城过去的雄伟壮观,看到长城当下的气势磅礴,还可以展望长城未来的巍巍雄姿。

因此,博物馆要不断充实、细化叙事内容,避免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设置形式,根据自身的设计主题,将各类展品进行归类与划分,凸显重点内容的同时虚化无用信息,只有做到主次分明、井然有序,才能让观众轻松地摄取有用信息。

同时,博物馆在进行叙事性设计时,应考虑到主题的明确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应将长城文化的精神内涵贯穿于每一部分,并利用时间线索加强四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增强博物馆叙事活动的完整性。

3.2 人性化的叙事布局

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服务以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所以人性化的设计是博物馆在空间布局中要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人性化空间布局设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注意整个叙事空间的节奏安排。平铺直叙的空间布局就如同“流水账”一般缺乏感染力,所以博物馆空间布局在设計上要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交替分布,以产生松弛有度的节奏感[9]。同时要重视线索的铺设,利用线索将整个展馆串联在一起,从而为观众提供完整且节奏分明的叙事环境。

其次,要注重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博物馆空间布局活动总会给观众营造一种神秘感和深沉感,从而拉开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10]。所以设计师应将展馆的空间、展品和观众看成一个整体,站在观众的视角进行设计,使观众可以深刻体会到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意义。

最后,在参观线路的设置上要做到多样化。博物馆的参观路线是辅助情节起承转合的关键,单一老套的参观路线无法为展馆叙事性设计提供帮助,也无法适应现代人的观展需求,所以博物馆应根据参观者的数量规划具体的参观路线,以确保热门文物的中心地位和冷门文物在展陈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观者[11]。

同时,要注重人的生理感受,卫生间、楼梯、座椅的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增强人们的舒适性。例如,洛阳博物馆在空间布局设计中,就设有充足的休闲空间,并为了缓减观众长时间处于昏暗展厅所带来的视觉疲劳,设置了光线明亮舒适的中庭共享空间。人性化的叙事布局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加舒适完美的展览环境,可以让观众更加专心地接收博物馆所讲述的故事,感受历史带来的文化享受。

3.3 数字化的叙事形式

传统博物馆的布展媒介大致为展台、展柜、展墙等,叙事形式则为静态实物展示,观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以视觉为主,参观者与展品的接触维度受到很大限制[12],从而导致叙述效果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不能满足观众的视听审美,难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的展陈形式频繁出现在博物馆的叙事设计中,并与传统静态的展陈形式相结合,向观众展示了动静结合的叙事性展陈。

数字化的叙事形式可以增强博物馆的动态叙事能力,提高人与展品之间的互动频率,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因此,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还应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将传统的叙事形式与数字媒体紧密联结,以多元化、信息化、互动化的形象进行展示。

展馆可以借助数字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动投影、数字沙盘、全息投影、情景再现等方式还原历史真实场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维度增强展厅的叙事性,让观众快速全面地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13]。同时,可以通过手机导览、AI智能等技术手段激发观众观展的主动权,增强观众的主体意识,通过自主选择增强观众的探索欲。

例如,湖南省博物馆通过与百度公司合作,向馆内投放智能机器人“小度”,为观众提供博物馆导览、文物介绍等服务。同时,馆内还在文物旁放置了“AI图像识别”标志,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拍照识别听取文物的相关讲解。古老的文物与新潮的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博物馆与观众更紧密联结在一起,从而最大化发挥博物馆职能。

4 结语

通过对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核心不再是文物本身的外观,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才是博物馆展示的重中之重。若想要让参观者顺利接收到相关历史知识,产生情感共鸣,就要将叙事性设计融入博物馆展览中,从博物馆的主题内容、空间布局和展陈形式三个方面不断优化,展示丰富的叙事内容、人性化的叙事布局、数字化的叙事形式。可以说,将叙事性设计与博物馆展览相结合,既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主流,又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寅德.叙事学略论[J].山东外语教学,1988(Z1):21-25.

[2] 张新军.叙事学的跨学科线路[J].江西社会科学,2008(10):38-42.

[3] 杨国杰.论现代博物馆职能演化的进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181-184.

[4] 范巍娜.关于博物馆专题展示空间中叙事性设计方法的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90-93.

[5] 万依依.博物馆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6] 胡杨.中国长城第一馆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J].丝绸之路,2003(6):29-31.

[7] 陈帆.叙事性展厅室内空间布局设计与优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2):81-83.

[8] 李晓玉.博物馆展示叙事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5(8):144.

[9] 陈嘉妮,张新宇.论叙事性公共艺术规划在人文景观中的运用:以南阳卧龙岗公共艺术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5):96-97.

[10] 于慧军.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探究:以孔子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142-144.

[11] 吴伟宁.关于博物馆展陈设计特点及空间布局的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14):228-230.

[12] 刘逸飞.浅谈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叙事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0):537.

[13] 戴旸,刘欣悦.叙事性傳播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22,39(2):77-81.

作者简介:高超(1969—),男,湖北广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

冀然(1999—),女,河北承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