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文脉延续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17

摘要:文章基于对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文脉延续内容体系的总结,通过对大明湖风景区历史文脉现状的分析,从显性要素和隐形要素两个方面总结其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明湖风景区历史文脉延续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城市湖泊型风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文脉延续;大明湖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4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是城市中极具特色的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构建城市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城市山水文化特色、传承地方历史文脉等方面不可或缺[1]。国内目前对城市湖泊的研究已有很多,多集中在湖泊水系统生态问题及修复策略、湖泊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及传统湖泊的造景艺术等方面,对湖泊文脉延续的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历史的演进,城市湖泊风景区不断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由于对其文脉延续的关注不足,因此出现了诸如城市山水结构被破坏、湖泊景观丧失历史文化特色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湖泊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城市湖泊文脉延续策略十分必要。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一般位于城市内部或边缘,是城市中以人工水库或天然湖泊为主体生态基质的风景区[2]。作为人工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地带,城市湖泊型风景区与城市的发展建设密切相关。城市湖泊在构建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塑造地方文化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的建设又反作用于城市湖泊,使其产生变化,二者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城市湖泊型风景区往往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代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1.2 文脉延续

“文脉”(Context)—词来源于语言学范畴,译为“上下文”,后来应用于城市领域,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及特定条件下,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总和[3]。包括可见的、与物质环境相关的显性要素,也包括非物质形态、作为内涵支撑的隐性要素[4]。

文脉延续区别于文脉保护之处在于,除了保护文脉要素以外,更侧重于挖掘与识别文脉要素及其价值特色,通过规划、设计等方式在城市空间中展示出来,并结合政府政策引导、景区合理运营、当地民众自发举办相关活动等手段,使人们认识、理解并自发传承历史文化。

2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文脉延续内容体系

2.1 显性文脉延续内容

2.1.1 宏观层面——城市传统山水文化的全局性保护

山水文化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城市在选址、营建及扩展的过程中都力求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的高度和谐[5]。传统山水文化包括城市中的山川、水系与城市建成区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城市在山水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城市意向、景观价值和文化特色等[6],深刻体现了古人的营城智慧,对当今的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城市的发展应在城市传统山水文化受到全局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2.1.2 中观层面——风景区周边片区传统空间与当代城市职能的协调

城市湖泊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湖泊周边的人工建设片区是城市中与湖泊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其建设发展常与湖泊相适应,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特征,体现在该片区的空间结构、建筑肌理、景观风貌等方面,这些也是中观层面城市湖泊所包含的显性文脉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城湖关系不断改变,湖泊及其周边片区在城市中的职能也随之不断调整或转变。如何实现当代城市职能与传统空间的协调,在文脉延续的基础上合理发展该片区是中观层面要解决的问题。

2.1.3 微观层面——风景区内部文脉要素的活化利用

微观层面的文脉延续内容主要聚焦于风景区内部,要素包括湖泊的水体形态、园林的空间结构、历史景观节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对于这些文脉要素,要进行识别与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要素制订不同的保护方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活化利用,使其文脉在得到保护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历史文化价值,并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2.2 隐性文脉延续内容

古代的城市湖泊承载着人们基础的生产生活活动,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湖泊相关联的饮食文化、生产方式、民俗活动以及故事传说等。此外,湖泊的休闲观赏功能占据着重要地位,以杭州西湖、长安曲江池为例,古人常围绕湖泊周边或者在其内部堆砌山体岛屿、兴建亭台楼阁、广植花木,以传统园林手法塑造优美的湖泊景观,文人墨客多到此游览,并留下大量名篇佳句。因此,城市湖泊风景区隐性文脉一般包括民俗节日、饮食文化、游湖览胜活动及名诗佳句、名人故事等非物质形态要素,对其进行挖掘与利用可充分凸显湖泊景观的文化特色,提升影响力。

3 大明湖风景区文脉延续现状及问题

大明湖是位于济南市中心的天然湖泊,始记载于1400多年前的《水经注·济水注》中,宋代开始逐渐成为游览胜地,1955年辟为公园后,2007年经过湖面东扩形成如今的格局,总面积约103公顷,与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护城河等共同构成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是泉城济南的特色标志。

3.1 显性文脉现状与问题

3.1.1 宏观层面——城市山水景观遭到破坏

济南古城,地处济水之南,南依泰山。南侧群峰形成天然屏障,以千佛山为起点,青龙山、燕子山位列两侧,呼应城北鹊山、华山,黄河、小清河贯穿其间,五龙潭、趵突泉、黑虎泉等泉群点缀其中,护城河、大明湖位于城市南北中轴线上,自然景观要素间相互联系与呼应,与古城址形成山、泉、湖、河、城一体的山水城市格局。

城市的发展随着林立的高楼对传统建筑的大面积替代与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侵蚀,自然环境逐渐被城市建成区割裂,自然山水要素之间的联系减弱,一些传统的城市山水景观意向因此受到影响。与大明湖相关的一處城市景观意向为“佛山倒影”,“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便用于形容千佛山倒影于大明湖面这一美景。由于城市中大量高层建筑的干扰,因此湖面的景观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山水之间的联系减弱,山水景观遭到破坏。

3.1.2 中观层面——大明湖周边片区传统空间与新的城市职能不相适应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是济南泉水的补给区,补给区的降雨向北流入市区,遇到市区的岩浆岩受阻后涌出地表,进而形成四大泉群,泉群经过护城河流入大明湖形成湖泊景观。这一系列泉湖系统成为主城区的核心水系,人们结合泉水水系进行建造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开合有致的序列空间,如沿着线状泉渠布置的街巷、围绕泉池形成的公共场所、将建筑营建与泉水相结合形成的传统四合院居民院落等,基于泉水水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泉水街巷肌理特征,从而构成了“一环绕明府,明湖映古城”的空间格局。

随着城市的发展,位于城市核心的大明湖及周边片区被植入了新的城市职能,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需要,这些功能大多以商业功能为主,可以快速提升经济效益。以芙蓉街——百花洲街区为例,该街区被植入的商业以餐饮、零售商业为主,商业化的空间带来大量人流,然而这些空间缺乏与周围地块的联系,未能带动周边地块发展。此外,商业功能植入带来了诸多连锁反应,如机动化入侵、现代设施占据传统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干扰传统生活空间等,这些现象对传统空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3.1.3 微观层面——大明湖景区内部文脉要素未能得到充分的活化利用

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内部的显性文脉要素包括历史建筑、历史景观节点、古树名木等。大明湖景区内的历史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大多在保持原址的情况下进行了翻修或重建,使历史建筑文脉得到延续,如汇波楼、历下亭建筑群、南丰祠建筑群等,整体建筑风格以传统式为主,亭台楼阁沿湖布置,结合景观要素,形成诸多名胜古迹。同时,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以汇波晚照、沧浪荷韵为代表的明湖旧八景及以七桥风月、秋柳含烟等为代表的新明湖八景,这些成为大明湖风景区的代表性景观节点。

大明湖内部的显性文脉要素保存状况较好,然而对这些文脉要素的解说较为粗略,大多以展示牌进行文字解说,游客对某处景观仅有片面了解,进行的活动以观赏与拍照为主,未能充分理会其文化内涵。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文脉要素缺乏与观光者的互动,仅起到展示作用,未能得到活化利用,难以体现其文化价值。

3.2 隐性文脉现状与问题

大明湖景区的隐性文脉要素包括文人墨客留下的名篇佳句、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传统饮食等。自北魏起,大明湖开始被记载,唐时称为莲子湖,宋代开始逐渐成为游览胜地,文人墨士在此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妙句,被碑刻于园内,包括唐代李白,宋代苏轼、曾巩,金元张养浩,明代李攀龙,清代王士祯等,都赞叹过大明湖的美景,其中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最为出名;与大明湖有关的民俗活动包括七夕乞巧、荷花仙子祭祀、正月十五龙灯会、夏季荷花节、明湖听曲等,是济南传统文化的代表,然而目前这些民俗活动影响力不足,未能得到较好的发扬;与大明湖有关的传统饮食主要包括三鲜、荷叶粥、水晶藕、荷香糕等,在景区内以商店售卖为主,宣传力度不足。大明湖风景区的隐形文脉内容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然而大多未能与场地结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宣传。

4 大明湖风景区提升思路

4.1 山水视觉景观重塑

城市山水景观要素在空间、视觉及景观结构上相互关联,形成了诸多代表城市文化的景观意象,与大明湖相关的“佛山倒影”景观是千佛山与大明湖在视觉上产生关联的结果,南山北水与二者间的城市环境相结合,呈现出山水一体的景观效果。为了“佛山倒影”保持其应有的美感,对周边城市环境的控制则显得十分重要,主要应控制该景观视觉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和景观风貌。在建筑高度上,应严格控制大明湖以南的老城区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以减少其对山体界面的干扰;对于建筑风格和景观风貌,应尽可能避免同类型要素过于分散,要素间应形成良好的群体组合关系,以免造成视觉界面要素的散乱。

4.2 片区功能整合与调整

大明湖周边片区形成了以泉—巷—院为主的空间肌理,代表了泉城的地域文化特色,新的城市功能及大尺度现代建筑的植入使局部活力突增,但与周边地块联系不足导致出现割裂现象,且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对周边片区的传统空间造成了破坏。对此,应从整体性规划角度出发挖掘文脉要素,在满足现代城市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脉要素重新整合片区功能,大明湖周边片区根据现状可以划分为商业区、民俗体验区、服务区等,结合文化特色丰富各功能区的业态类型,通过合理的流线组织使各功能区串联为统一的整体,从而使整体片区活力得到增强。除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外,严格的管控措施有助于对传统空间的保护。具体而言,对于带动片区活力的商业区,除餐饮、零售商业外,应更多设置可展示地方文化的特色业态类型,如民俗文化体验展馆、艺术展区、民俗手工艺坊等,给人们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对于空间肌理与建筑风貌保存良好的传统民居区,可充分发挥“泉”文化底蕴,设置“泉”文化体验区或特色民宿,以带动这些地块的活力;对于连锁反应所带来的传统空间侵占问题,可结合现状设置特定的服务区域,增设停车场、景区地图、旅游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

4.3 景区内显性文脉要素的活化利用

大明湖作为传统公共园林的代表,景区内部历史文脉要素丰富,保护状况较好,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活化利用,加深公众对文化内涵的了解,实现文脉的有效延续。在讲解系统上,游客可通过扫描景区公众号二维码获得电子导游,结合手机GPS定位,对游客进行实时的景点讲解与路线引导;在文化展示方式上,可将文脉要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如泉水互动装置,游客可通过指定行为引发感应装置,从而控制泉水景观;在与场地的互动关系上,可结合景区的户外空间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画展、书法展、户外沙龙等,有效利用场地。

4.4 隐形文脉要素的活态传承

针对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隐形文脉资源却未充分利用的问题,可就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使其成为大明湖对外宣传的名片。一是充分发挥大明湖的特色优势。大明湖较济南其他景区的文化产品具有同质化产品产能过剩、创意产业不突出等文化产业问题,应以大明湖的隐形文脉要素为依托,如与大明湖相关的名篇佳句、美食、民间故事等,开发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二是民俗文化活动与场地充分结合。增加游客参与环节,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并利用电视媒体宣传,打出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三是创新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工艺体验、传统美食制作体验等,促进文脉活态传承。

5 结语

城市湖泊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其在城市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湖泊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构建及地方文化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湖泊的利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对湖泊的利用应当在其文脉延续的基础上进行。对于显性文脉的延续,应当注意以下三点:在宏观层面,城市的开发建设需要在城市山水文化得到整体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在中观层面,对于湖泊周边片区的发展,应注重对传统空间的保护;在微观层面,景区内部文脉要素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对于隐性文脉要素,要挖掘、识别并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活态传承,从而实现城市湖泊文脉要素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存友,胡希军,郑霞.城市湖泊景观保护利用规划研究:以益阳市梓山湖为例[J].中国园林,2014,30(9):42-45.

[2] 赵万民,王华,陈志鹏.景观生态视角下城市湖泊型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基于重庆长寿湖风景区保护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11):53-58.

[3] 孙俊桥.走向新文脉主义[D].重庆:重庆大学,2010.

[4] 陈菁.历史性城镇景观(HUL)视角下一般历史城市文脉延续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0.

[5] 徐慧.古代济南区域山水环境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学,2017.

[6] 张宇.美丽中国视角下的城市山水格局空间架构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

作者简介:张涵冰(1996—),女,陕西商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景观特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