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阙伟康+郑美凤
[摘 要]纷乱的民国社会中,处于南京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上海《申报》对南昌起义进行了全面的报道。虽然在报道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些污蔑性的名称,却能向公众呈现出全面真实客观的南昌起义。这些客观真实的南昌起义报道内容进一步证明了上海《申报》是一部负责任的民国大报。
[关键词]《申报》;真实;责任
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更是国共关系转折的重要事件。南昌起义发生后,各大报刊均进行了详细地报道,尤以《申报》的报道内容丰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以叶挺和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为基础在南昌发动了武装暴动,解除了南昌朱培德和张发奎的武装,独树一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起义发生后,各方反应不一,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迅速命令张发奎围剿,以蒋介石为首南京国民政府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保持关注,而作为国民革命的对立面北洋军阀本以瓦解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为务而留心起义进程。作为纪实性质的新闻报纸不仅仅具有保存历史资料的意义,它们报道的角度能给予我们更深入理解其立场与地位。申报作为代表南方知识分子群体的报纸,其地处上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深受不同政治力量的影响,其报道的内容必然会受到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响。
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的新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国共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缘此,南昌起义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大陆学界一般以它对于人民军队发展的突出意义和革命功绩为研究重点,海外学界以其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事件而格外关注。这两种研究角度均有其可取之处,他们的不足就是缺乏把这场起义放在民国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也没有对史料价值和纪实性质极强的新闻报纸缺乏足够关注,因此难于把握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特殊价值。
基于此,在研究这种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历史事件时,我们有必要对历史资料进行重新梳理,也应该更加重视民国社会里的新闻报纸。《申报》作为民国大报,它的报道源自于当时社会名流的看法和报纸自身立场,也是影响民国社会的重要媒体。通过它们的报道视野和内容,能使我们对南昌起义有新的认识和启发。
一、南昌起义时的东南政局与社会
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南方国共两党共同组织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因为反革命的背叛而分裂,南方顿时出现了两个国民党政权: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两派分裂本以“分共”和“清党”为矛盾焦点,然而两派之根本对立断不在此,是为了争夺政治势力范围,汪精卫和蒋介石这两个野心家均想把对方纳入到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无论是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还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都不能在法理上获得列强和民众的认同。
南昌起义时,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已经实行,背叛了革命。但是这次政变并没有为蒋介石带来多少好处,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使其失去了乡村的党治与青年。
清党的另一严重后果,是国民党的地方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省以下地方党务多由共产党人‘包办。清党一起,国民党的地方组织首当其冲,很快陷入瘫痪状态……除极少数地方的县以下基层组织仍掌握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手中外,多数县以下基层组织成为土豪劣绅的天下……清党为土豪劣绅提供了恢复其旧有权势地位并进而侵夺国民党党权的一次良机。(1)
随后,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进行“分共”,这就导致武汉和南京两大势力原来的矛盾焦点不攻自破了。可见他们之所以要进行“反共”活动,无非是想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已。
也正是他们急于扩张自己的势力,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抗活动。蒋介石和汪精卫,都想置对方于自己的势力之下,南京和武汉,均有第一大任务,那就是宣称自己为国民政府“正统”,而反对另一方独立于政府之外。因此,蒋介石极力封杀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则把“东征”作为其首要任务。南昌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1927年,汪精卫命张发奎执行“东征”任务,打通长江航道,压迫蒋介石,进而突破蒋介石南京派的经济封锁。然而张发奎军到达南昌之后,逡巡不前,并没有向东南方面进行大规模进军,迫使汪精卫不得不思考新的对策。汪精卫紧急派遣叶挺和贺龙部队到南昌督师,要求张发奎迅速进军东南,消灭蒋介石。
然而,叶挺和贺龙部队成员均是贫苦农民出身,早已厌倦了军阀之间的混战。他们均是共产党方面的军队,深刻痛恨反革命派背叛革命,残害共产党员。因此他们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发动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大起义,解除了南昌朱培德和张发奎的军队。其后,南昌起义军组织了政府,由于反革命势力过于强大,进行围剿,部队为了保存实力,一路南下,进入广东潮汕地区,最终在两广军阀等势力的围剿下失败了。
二、申报对南昌起义的报道基本内容
南昌起义时,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来说,既要阻止北洋军南下,也要限制武汉派的东征。此时的东南社会也是存在矛盾的,一方面一些大商人蓄意支持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另一方面一些知识分子们也对这样分裂割据的政局表现了厌恶的情绪。
南昌起义发生后,申报即开始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细致的报道。南昌起义发生后至进军潮汕,申报不间断地进行了报道,各种新闻消息内容丰富,可为关心时局者所重视。在这样深入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受到政府部门严控的舆论环境中报纸的报道立场。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社会上海地区乃至整个民国重要的大报之一,是民国人士了解社会动向的重要媒介,其报道和评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分裂破坏革命的宣言书,也是国共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申报在报道的过程中除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彰显自我价值之外,也在这次起义中体现了一些独特的地方。申报在南昌起义的报道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南昌起义的发展进程及其周边各省情况
申报作为东南地区非常重要的报纸,也是与东南政局联系紧密的新闻媒体,其报道的视野和内容无不与政治形势的发展相关。如作为其国内要闻的“武汉最近之情况”(2)是介绍南京之对立派武汉的情况,对武汉之描写主要从军事、党务、财政三个角度进行,武汉国民政府有两种主要口号足以对东南局势产生影响,即是出击东南和回师广东。而“武汉共党又图捣乱”(3)是一系列电文的集合,主要是张发奎发来的,这里对共产党的评价极尽污蔑之词,故有了“张发奎东电,共党叶挺贺龙,举兵作乱,伤害友军等语,电令迅派兵进剿”表述。由于申报受自身立场及报道所限,该报在此并没有过多报道,但是接下来几天无论是电文还是记者报道,都有了增加。如“共党军谋窜粤境,唐生智等电告宁方将领”(4)的报道虽站在东南政局立场上报道此次起义,但是这里却可以看出起义军由于处在敌军包围之中,正计划南进。
此外,申报因自身能力所限,在报道中也会着重引用其他新闻社的电文,以飨读者。在一篇题为“各社电讯:南浔铁路发生战事”(5)的报道中,引述了中央社、东方社和国闻社对这次起义的发生的报道及其立场。
为了了解起义发生的真相,申报记者开始深入到起义发生地南浔铁路了解情况,故有了“南浔铁路变乱之内幕”(6)的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虽没有给予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正面评价,确能了解起义发生的真实原因,缘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破坏国民大革命的反应,同时团结了国民党左派官兵。以上三篇报道均是在8月6日刊发的,足可以看出申报对于此事的关注,一方面受当时政局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共关系发展变化的另一种表示。申报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内的大报,其对事件的评价主要是站在反动的立场上,这一点从它在报道标题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比如说用“共党”、“共匪”、“叶贺”等词,足可以表现出申报对南昌起义的污蔑。
上海申报还对起义军离开南昌后,张发奎对共产党员的屠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报道——“赣共党逐渐失势,九江共党多人被捕,当局解散两总工会”(7),这篇报道中,主要集中在当时武汉政府对起义军领袖和参与起义的共产人士的处置上,起义发生后,武汉政府惊慌失措,只得以其残忍屠杀,取得对时局的控制。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只得开始南征,向广东潮汕地方前进,而申报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也有诸多报道。如“潮汕军入赣助平贺叶”(8)对广东省军队围剿共产军进行了报道,尤其是后来对桂军黄绍雄部出击防起义军进入粤边,以及起义军在潮汕边境失败有较为详尽的报道。
申报于南昌起义发生后,不仅仅对南昌起义的主阵地江西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如朱培德、张发奎等对起义军的围剿,还对湘省围剿共军及起义部队进行了报道。“讨共中之湘西讯”(9)是在起义发生后湘西的情形,虽起初没有和起义联系起来,但是足见申报对南昌周边地区的关注。尤其是湘省被外界誉为“红色革命”发展较快的地方,“湘省防范共产党之严密”(10)即是申报应对湘省围剿起义军的新闻。而“闽新编军调防赣边”(11)是对闽省围剿起义军的情况通报。自南昌起义军南下进入潮汕之后,申报特别重视江西周边情况的报道和介绍,“钱大钧部由大余入赣”(12)、“鄂赣两省之现局”(13)、“贺叶叛变后之湘省防务”(14)、“粤军堵截贺叶残部”(15)、“粤当局严拿共党领袖”(16)、“闽粤严防叶贺残部”(17)等都是有关江西周边省区的报道。
由此可见,申报对闽粤湘三省的详细报道,可以为我们较为清晰地认识南昌起义发生后各方态度,尤其是周边各省对起义军的围剿情况。
2.引用其他新闻社有关南昌起义的报道
申报位于经济发达的上海,各色人等麇集于此,信息通达,申报作为新闻大头,自然能接触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广泛,可为关心时局者以及后世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如“赣共党逐渐失势”(18)是一篇主要报道江西省因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他势力联合围剿下共产党发展举步维艰的消息,受到国民党势力的打压,我们党已经难在此立足。但是为了报道更加详细,申报就引用了汉口、洛阳、南京、香港等方面来的电报,而通信社方面也有电通社、东方社、国闻社,引用多层次的消息才能有助于做到真实的信息。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都是根据不同通讯社的电报进行撰写的,如“各社电讯:迷离惝恍之赣局”(19)综合了电通社、东方社和路透社的电文;“各社电讯:新都要讯”(20)是一篇专门针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报道,也引用了不同通讯社的电文;“各社电讯:贺叶宣言共产”(21)是对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之后的情况介绍,主要有电通社和东方社两方面的消息。综上可以看出,申报在报道中非常注重电文的来源渠道,为了获得真实的信息,申报也会引用多层次的信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对抗国民党血腥屠杀政策的一次城市暴动。这次起义改变了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也有利于共产党力量的扩大,也对南北局势变化有重大影响。从申报的报道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通讯社都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报道,这一方面得益于电报传播形式的灵活性,也体现了各大新闻媒体对其的重视。
三、申报南昌起义报道的基本特点
申报对南昌起义的报道内容涵盖了南昌起义的主体内容,以及其他新闻社的消息。只要深究其报道内容就可以得出其在报道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名称上对南昌起义的“藐视”和“污蔑”
申报是全国性大报,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上海,各色人等皆混杂于此,尤其是各方政治人物都很看重申报的报道态度及角度。由于申报是一种知识分子群体的大报,在报道的措辞上使用“共党”、“叶贺”、“共匪”、“讨共”、“驱共”、“反共”等词(22),屡见不鲜,足可以看出申报对南昌起义的评价并不公正。此外由于上海地处华东地区,是蒋介石政府的控制区域,其评价态度大都是站在南京派的角度上,这里可以从其称南京为“首都”(23),武汉为“武汉派”方面得出。
申报站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派的立场上审视这场起义,以致它不能看出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也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在反抗国民党阴谋破坏国民革命的企图。这里,我们尤其要重视,申报虽说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大报,但是在评价南昌起义和报道角度上还是可以看出其基本立场。申报是一份与南京国民政府联系较为紧密的报纸,在报道的措辞上并不可能完全摆脱来自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压力。
2、申报对南昌起义的报道内容上较为客观可信
美国新闻学者C.约斯特在其所著《新闻学原理》中认为一切新闻的主要因素是真实。纵然申报是站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上对这次起义进行详细地报道,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申报在报道过程中还是能坚持真实客观的职业精神。
从上面申报南昌起义报道情况可以得出,申报对南昌起义的报道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南昌起义军的数量方面,申报报道“贺叶军约两万”,(24)这是准确无误的。因在起义结束后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有“参加南昌起义兵力概要表”中显示兵力是为约二万零五百人;(25)申报报道的南昌起义发展进程与中国共产党官方公布的情形基本一致。起义军先占领南昌后,为达到报道的准确性,申报即充分搜集各方信息并及时公布于众。如南昌起义军因无法抵抗来自国民党军的攻击,撤出南昌。(26)申报虽在报道措辞上显示出其不公正之处,然也能及时发布所得到电报。(27)二十六日,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途中,在会昌与粤军激战,史称“会昌之役”。(28)申报引用了来自香港方面的电报,中央军“限在二十八日前,向赣南进。”(29)可见粤桂军此次战役之部署。
此外,申报在报道过程中,因距离限制,为了报道客观真实的内容,尽量选择接近信息源地的报纸与电文。南昌起义军在南昌时,申报主要引用武汉、南京方面的电报。(30)随着南昌起义的发展,申报主要引用的新闻社和通讯社也在改变。起义军准备南进的过程中,申报则主要引用香港、广州(31)及厦门(32)的电报。这些都是申报对客观性报道南昌起义所做出的努力,足以说明申报是一个负责任的大报。
另与其他民国大报相比,申报的报道内容是最丰富的。如上文申报对南昌起义的情况可以看出,申报不仅仅报道了南昌起义的基本发展进程,也着重报道了赣省周边的情况,尤其是粤桂军“围剿”共产军的情况。这就是客观性真实性的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
综上,申报地处上海,南昌起义发生时上海归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在这样纷杂的民国政局中,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新闻出版业的管理和控制。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正式新闻出版法规在1928年才得以公布实施,(33)但南京国民政府对进步出版品的查禁一直没有放松。1927年7月27日,南京戒严司令部检查邮政委员会检查各类进步宣传和新闻稿件,对有悖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农运书报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参阅。341927年6至8月,南京国民政府秘书处查禁《讨蒋特刊》,因发现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宣传品。35随着南昌起义进一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如坐针毡,对进步人士的迫害也在加深。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因郭沫若同志对国民党的批评,遭到通缉。(36)1927年10月,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因听信少数学生之言,认为董康为上海法科大学副校长暗杀案的主谋,逮捕了进步人士董康。(37)
因此申报不可能不在报道南昌起义名称上使用一些蔑视性的词汇,如“共党”、“共匪”、“叶贺”等。可通过它的报道内容发现,它的报道与南昌起义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一致。可以看出,申报也是一个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原则的报纸,是一个负责任的大报。
四、结论
如果说1927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的话,那它更像是一个各大地方政权角逐斗争的社会。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粤政治分会与北京政府都是这段时间非常重要的政治势力。它们与中国共产党都是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四一二”清党、武汉国民政府“七一五”分共与张作霖逮捕中共领导人李大钊都是鲜明的事例。因此南昌起义无疑是纷乱的民国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事件,各方对南昌起义军的评价都是不公正。
南京国民政府管辖下的上海申报,因其是上海知识分子分子群体和工商人士的报纸,在报道的过程中对南昌起义军乃至中国共产党使用不公正的名称也是可以理解的。而申报在这么复杂民国社会中依然能坚持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南昌起义,实属不易。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高压和社会舆论“一边倒”(38)的情况下,申报对南昌起义发展进程和各方反应的客观报道,更加证明申报是民国社会里负责任的报纸。
参考文献:
(1)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415-416.
(2)国内要闻:武汉最近之情况[N].申报.1927-8-1(6).
(3)武汉共党又图捣乱[N].申报.1927-8-4(4).
(4)共党军谋窜粤境[N].申报.1927-8-6(4).
(5)各社电讯:南浔铁路发生战事[N].申报.1927-8-6(4).
(6)南浔铁路变乱之内幕[N].申报.1927-8-6(9).
(7)赣共党逐渐失势[N].申报.1927-8-10(4).
(8)潮汕军入赣助平贺叶[N].申报.1927-8-15(10).
(9)讨共中之湘西讯[N].申报.1927-8-4(4).
(10)湘省防范共产党之严密[N].申报.1927-8-15(10).
(11)闽新编军调防赣边[N].申报.1927-8-16(4).
(12)钱大钧部由大余入赣[N].申报.1927-8-17(4).
(13)鄂赣两省之现局[N].申报.1927-8-17(7).
(14)贺叶叛变后之湘省防务[N].申报.1927-8-17(9).
(15)粤军堵截贺叶残部[N].申报.1927-8-18(4).
(16)粤当局严拿共党领袖[N].申报.1927-8-19(4).
(17)闽粤严防贺叶残部[N].申报.1927-8-27(7).
(18)赣共党逐渐失势[N].申报.1927-8-10(4)。
(19)各社电讯:迷离惝恍之赣局[N].申报.1927-8-7(4).
(20)各社电讯:新都要讯[N].申报.1927-8-8(4).
(21)各社电讯:贺叶宣言共产[N].申报.1927-8-9(4).
(22)这样措辞的报道有很多:赣党员之讨共募捐议[N].申报.1927-8-1(9);武汉共党又图捣乱,张发奎电告叶贺举兵[N].申报.1927-8-4(4);讨共中之湘西讯[N].申报.1927-8-4(4);武汉共党仍潜图活动.1927-8-5(4);共党军谋窜粤境[N].申报.1927-8-6(4);旅京湘鄂民众之讨共宣传[N].申报.1927-8-7(8);首都讨共宣传周之进行[N].申报.1927-8-9(9);赣共党逐渐失势[N].申报.1927-8-10(4);武汉驱共益形峻厉[N].申报.1927-8-11(4);武汉方面一对反共的通电[N].申报.1927-8-11(7).范石生出发讨共,粤局拟任范左路总指挥[N].申报.1927-8-13(4);湘鄂防剿南昌共产军[N].申报.1927-8-13(10);反共声中之武汉状况[N].申报.1927-8-14(4);南浔路上之讨共军讯[N].申报.1927-8-14(8).共党失势后之湘鄂党政,共产党在湘来去之因果[N].申报.1927-8-15(9);湘省防范共产党之严密[N].申报.1927-8-15(10);国内要闻:唐生智严防贺叶侵湘,长沙共党又形活动[N].申报.1927-8-16(6);粤当局严拿共党领袖[N].申报.1927-8-19(4).
(23)首都讨共宣传周之进行[N].申报.1927-8-9(9).
(24)鄂赣两省之现局[N].申报.1927-8-17(7).
(25)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资料选辑)[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0(10):107.
(26)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资料选辑)[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0(10):72.
(27)共产党谋窜粤境[N].申报.1927-8-6(4).
(28)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资料选辑)[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0(10):74.
(29)粤桂军向赣南进发[N].申报.1927-8-28(4);粤方面军队之调动[N].申报.1927-8-30(4).
(30)国内要闻:贺叶放弃南昌后之要讯[N].申报.1927-8-18(9);赣变之前因后果.申报.1927-8-13(10);赣共党逐渐失势[N].申报.1927-8-10(4).
(31)粤方军队陆续入赣[N].申报.1927-8-10(4).
(32)闽新编军调防赣边[N].申报.1927-8-16(4).
(33)《著作权法》(1928年5月4日)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内政部于著作物呈请注册时,发现有宣违党义者,得拒绝注册。《宣传品审查条例》(1929年1月10日)第五条明确规定:宣传共产主义及阶级斗争者,反对或违背本党主义政纲政策及决议案者,这类宣传品列为反动宣传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历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68-74.)
(34)南京戒严司令部检查邮政委员会抄报《检查邮政暂行条例》致中央宣传部函(1927年7月2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历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157.
(35)国民政府秘书处致国民革命军司令部笺函(6月20日)、南京戒严司令部致国民政府秘书处复函(6月21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历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181-184.
(36)国民政府通缉郭沫若的令函(1927年5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历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401-403.
(37)胡适就国民党上海市党部诬陷并拟逮捕董康事请蔡元培代为疏通函(1927年10月24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历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403.
(38)据笔者所查,大公报、晨报等民国大报对南昌起义报道也使用了“共匪”、“共产军”等具有污蔑性的词汇。
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为革命的历史补遗——民国报刊中南昌起义资料总汇及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YC2013-S098
作者简介:阙伟康(1987-),男,汉族,江西瑞金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历史文献学。郑美凤(1991-),女,汉族,江西泰和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历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