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辨汉文帝不用贾谊

时间:2024-04-24

刘海霞+衣抚生

[摘 要]许多学者都认为,汉文帝没有重用贾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作为一个政论家,贾谊是否受到重用,判断标准是贾谊的政治主张是否得到重视和实现,而不在于他是否得到高官厚禄。从这个意义上讲,汉文帝非常重视贾谊,基本上采纳了贾谊的重要政见。另外,贾谊不能在中央担任高官,也是有原因的:西汉初期清静无为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贾谊难以担任重要官职;贾谊性格孤傲,没有处理好和功臣派的冲突,是他难以担任重要职位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汉文帝;贾谊;时代背景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政论家。他的《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文都对西汉政治有着极为深刻的把握,影响深远。然而,终其一生,贾谊只当过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而没有担任三公九卿的高官,因此后人一直为贾谊鸣不平,认为汉文帝没有重用贾谊,这个问题值得商榷。在本文看来,汉文帝并非不重用贾谊,而是尽他所能最大限度的对贾谊进行了重用。

首先应该弄明白的是,判断贾谊是否得到重用的标准是什么?后世学者断定贾谊没有得到重用,最重要的证据是贾谊到偏远的长沙国、梁国出任太傅,地位虽然尊贵,但是远离政治中心,对政治影响有限。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误解。贾谊作为一个政论家,他是否受到重用,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他的政治主张是否得到重视和实施,而不是他是否得到高官厚禄。贾谊的重要主张,包括“众建诸侯而少其力”[2](P2237)、重农轻商、施行仁政、礼敬大臣、让开国功臣回到封地以减弱其对朝政的干预等都被汉文帝采纳实行。贾谊的重要主张只有改正朔没有被实行,这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清静无为,改正朔涉及到对朝政的全方位改动,自然得不到实行。总的来说,贾谊的思想很受汉文帝重视。

至于贾谊没有在中央担任高官,这并不是汉文帝的过错,而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也和贾谊的性格、为人处世有关。

第一、时代背景决定了贾谊难以担任重要官职。西汉建立之初,由于长期战争,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非常贫困。“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1](P1417)因此,汉初实行黄老政治,主张清静无为,反对大动干戈。选拔人才时,尽量选择“诎于文辞,重厚长者”[1](P2029),对于贾谊这种“言文刻深,欲务声名”的人,要“辄斥去之”[1](P2029),不予以重用。比如,汉文帝曾经因为一个啬夫能言善辩,想提拔他为上林令,由于遭到了张释之的反对而作罢。贾谊刚一受到汉文帝重视,就想要把汉朝政府的无为政治变成有为政治,“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1](P2492),直接与时代背景、汉初政策的大方向相违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贾谊难以担任重要官职。

第二、贾谊性格孤傲,不善与人相处,受到汉初功臣派的厌恶,这是贾谊不能担任重要官职的直接原因。汉初,功臣派的权力非常大,他们诛灭吕氏一族,诛杀汉惠帝之子,私许朱虚侯、东牟侯为王,甚至可以决定皇帝人选。在这种条件下,汉文帝非常谨慎,“谦让未遑”[1](P2492),很尊重功臣派的意见。贾谊恃才傲物,“专欲擅权,纷乱诸事”[1](P2492),威胁到功臣派的权力,与功臣派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对立,自然就难以得到重用。汉文帝封贾谊为长沙王太傅、梁王太傅,是在当时条件下,能给予贾谊的最高官职。这既保证了贾谊能够担任两千石的高官,又可以让他远离政治纷争,所以不能说贾谊没有受到重用。

因此,人们通常所说的汉文帝不用贾谊,是不准确的。贾谊的为人处世存在问题,所作所为又和时代背景不合,自然难以在中央政府担任高官。不过,从贾谊的谋略大都被汉文帝采纳这一点来看,汉文帝并没有不重用贾谊,只是采用最好的方法使用他而已。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