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探析

时间:2024-05-17

廖敏 杨雪

摘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育事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的关键环节却往往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文章通过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追寻二者有机融合的举措,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传承,在此基础上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举措。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0-0214-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精神源泉,是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而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几千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发展演变,在众多文化中脱颖而出所展示出的精华部分,其中关于仁爱、诚信、正义、和合、兼爱等各方面的文化理念无一不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也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文化涵养的积累、审美标准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步入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多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并强调传统文化蕴藉隽永、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此继承、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将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和立德树人工作的主流与主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应该重视并积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和吸收养分,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文化特色、更具文化内涵,在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开展。

1    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呈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文明沉淀、进化演变而来,蕴含着一系列丰富的育人理念,并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不竭的灵感,能够在育人方面发挥突出作用。近年来立德树人工作与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开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的强调都足以证明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十分必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学生的三观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为培育重点,主要通过传统课本中关于基本法律规范、道德标准、善恶观念等知识的传授和现实的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建构与是非判断标准的选择。而当前,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部分与文化相关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如文学类学科在传授知识时会提及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其他学科在教育方面往往只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情感教育,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较少通过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大多集中在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是非标准等方面,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对高校学生起到基本教化功能的文化内容并未完全运用,甚至达到了忽视的程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精神哲学、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方面的作用,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第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流于形式。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积极倡导传统文化入校园、入课堂等系列活动,但是在真正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优秀传统文化人校园的选择问题、入课堂的融合问题,导致在现实开展过程中,二者的有机融合流于口头倡导,并未深入实际。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加闪耀出哲理的光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愈发重要,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容纳、展现、衍生的一系列理念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灵感与养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已成为必要。

2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2.1    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以文化人效用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提倡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被正式提出以来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受教育者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艺性恰恰能够通过文学性与艺术性的阐释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同时也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文学性、艺术性,如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理念不仅能够直观囊括高校思政课所追求的育人目标,还能将其理念拓展,并将其背后相关内容以文学性的方式呈现,这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深了高校学生对传统思政课内容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更好地吸收和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理念,真正做到把理念变成行动,把概念化成思维,使高校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和感受中华文化特有魅力的同时,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与思想境界。

2.2    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现实效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洗礼仍然生生不息,不仅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先进性,还在于其所特有的教化功能。纵观历史长河可以发现,人们往往会自觉追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理念,从传递毅力、勇敢、善良、宽容等良好品德的传统神话故事,到记载忠义、仁爱、民本、诚信等品格的史书典籍,再到流传千古的世俗佳话、人生常理,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人们都以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良好品德、正直品格、优秀品质为标榜来约束和提升自己,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特定的教化功能。人们往往能够自觉地吸纳和凝练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成分,并以此为规则来标榜自身。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或社会群体所认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使其思想品德符合社会要求。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大量有机成分也正是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倡导的理念和教化人们的宗旨,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转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过程的依靠与依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同时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与利用。

2.3    推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机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在感悟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一系列价值理念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脉络等一系列展现我国强大文化自信的文化与历史积淀,同时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得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对国家的文化自信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达。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尤其是如今世界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如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优秀品质,不仅能够抵御外来不良思潮的侵袭,还能够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文化自信,并自觉继承其优质理念、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饱含中国情,展现中国心,赋予学生强大的文化自信。

3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举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全民人文素养水平、推动思想文化繁荣、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提高全民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寻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举措,更好地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水平。

3.1    沉文化涵养——提升教师文化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工程之一,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所展现的风采与风貌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判断、兴趣指引產生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文化修养展现在文化甄别和鉴赏方面的能力。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建构、审美选择、是非判断标准建构的重要时期,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理念、价值观是影响学生构建价值观、审美取向、是非判断标准的重要依据,这也足以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价值理念的重要性。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文化修养,能够使高校教师展示出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觉学习教师所传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自觉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的魅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提升其审美和人文素养,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更健全的人的育人目的。

3.2    深文化积淀——营造高校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的灵魂塑造工程。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任何课程或课堂教学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3]。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去了解和探索校园文化所传递的价值理念。因此,打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吻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贴切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同向性的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良好道德品质的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组织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等,能够使高校学生在营造良好学术、活动氛围的同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通过吸纳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确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在实践过程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文化氛围的打造也应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如文化的教化作用和思政活动的灌输、影响效果。

3.3    展文化魅力——显示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在高校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较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我魅力的充分释放,吸引高校师生主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自觉提升文化素养。要通过思政教师、思政教材、思政课堂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魅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能否受到文化熏陶,许多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出发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当前思政课教育理念的观点不胜枚举,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其带入课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也能使学生在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有多彩的物质文化,如剪纸、刺绣、书法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可以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带领学生体悟文化活动,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3.4    拓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时代融合

进入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广泛运用性能够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通过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价值理念在网络中的广泛传播,如当前以小故事、动画短片等形式在网络中广为流传的传统美德宣传片,能够在适应当前快节奏生活的基础上,呈现出传统文化特有的吸引力,并使人们乐于接受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理念,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网络也能够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互联网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如利用互联网寻找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创造性发展,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过程中做到与时代相衔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机传承与发展。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以经久不息的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其所包含的一系列理念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辉,进入新时代,其在发展中也依然不断闪烁着育人的光芒。作为新时代育人重点工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以便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成分,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戴有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N].中国文化报,2021- 11-17(007).

[2]康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四川戏剧,2016(11):2.

[3]李俊清.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3):105-1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