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营造法式》传统建筑彩画研究

时间:2024-05-17

吴宇飞 梁家年

关键词:《营造法式》;传统建筑彩画;纹样;色彩;范式

中图分类号:TU-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03

0 引言

近年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出和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发明显,我国文化复兴事业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优质符号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1]。

宋代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不但经济政治发生重大改革,科技文化方面也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成书于北宋末年的《营造法式》记录了大量宋代官式建筑工程的法规和规范,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史料,书中有关古建筑彩画的内容占比极高,是研究彩画的重要书目。古建筑彩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彩画独特的纹样图案与色彩布局彰显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意向。通过库恩范式理论解释彩画规则,能在增强彩画研究理论性的同时,以秩序化的方式弘扬传统彩画文化艺术。

1 《营造法式》彩画研究现状

目前,《营造法式》彩画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大方向,分别为对《营造法式》文字的校勘与解释、对《营造法式》彩画图样的采集与整理、从艺术层面分析彩画纹样图形和颜色配比以及从技术层面研究彩画颜料材质、制作工艺与年代。在《营造法式》文字注释方面,梁思成、竹岛卓一、郭黛姮等学者的研究最为深入。梁思成的《〈营造法式〉注释》中,对彩画文字只有33条注解。目前,彩画文字校勘工作在独特术语解释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究。由于《营造法式》原版几经失传,至今留存的为残本修补版,由陶湘于1919至1925年主持校刻的陶本《营造法式》是近现代最完整的版本。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史学等学科研究的推进,近年来彩画图样的采集整合工作有了极大进展。彩画纹样和色彩的提取是研究其美学思想和形式规律的落脚点。20世纪50年代,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中最早从美学理论方面研究古建筑彩画的纹样构图和色彩配置,并且提出四个关键性要点。第一,彩画纹样源于木构件建筑防腐蚀、防虫蛀的实际需要,后来逐步上升到功能与形式层面的和谐统一。第二,彩画色彩与颜料的选择与建筑构件的受光方向和背光方向有根本关系。第三,彩画色彩的秩序化排列组合呈现极强的节奏感。第四,彩画纹样多来源于自然,丰富的色彩更容易与自然图案搭配,构成美如画作的图案。邹其昌的《〈营造法式〉设计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从设计理论体系角度阐释建筑营造图样的构图方式与基本规律,通过历史考证、技术研究、设计管理、图样分析等方法建构《营造法式》的研究体系[2]。有关纹样选择和色彩提取的探索是目前彩画研究领域的热点,与现代设计产品结合能将抽象性意象具象化,拓展彩画图样的载体范围。当下,彩画科学技术研究主要是通过现代化学、科技考古等学科的介入进行,高伟等人借助化学实验的手段对古建筑修复的科技考古方法进行试验,通过X射线摄影机、扫描电镜等考古仪器对喀喇沁亲王府议事大厅现存天花板彩画残片进行原材料成分辨析[3]。

2 《营造法式》彩画研究意义

有关《营造法式》的研究,不论是对原版的校注与解读,还是关于古代建筑图示的总结与对比,都主要集中于木构件结构的设计方法与可行性方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然而对彩画作制度及图样的研究较为稀缺。梁思成在《〈营造法式〉注释》中提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是完成建筑装饰艺术形式的重点要素,然而相关史料遗留实在缺少,因此很难构建一整幅完整的宋代建筑规制图样,因此关于《营造法式》的一切研究中,‘彩画作制度’及其纹样成为其中最难以完善的部分”。彩画作制度及图样研究的关键在于分析纹样与色彩,纹样体现彩画的文化背景,色彩彰显彩画的逻辑特性。《营造法式》彩画纹样和色彩的提取工作对填补中国古建筑研究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彩画艺术,目前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后继人才缺少等问题[4],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各项政策以积极推动建筑彩画传承与创新。

3 《营造法式》彩画研究要素

3.1 彩画纹样研究

对《营造法式》传统建筑彩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彩画纹样术语和纹样图样一一对应。遍观全书,有关纹样的关键术语主要有“华文”“琐文”“科”“锦”“地”等。《营造法式》卷14“彩画作制度·五彩遍装”提及彩画通用纹样的两种基本纹样类型,分别为“华文”和“琐文”。

《说文解字》卷6对“华”字的解释是“華,榮也”。“华”字古體字形似花朵,本义为草木的花。彩画术语“华文”指代植物形态的纹样类型的总称,“华文”分九品,后又增“龙牙蕙草”品,共计十品。前三品统称为“卷成华叶”,意在表现植物花卉与叶片波状翻卷的灵活变幻,纹样术语有六种,为“海石榴华”“宝牙华”“太平华”“宝相华”“牡丹华”“莲荷华”。“华文”后六品与前三品相比,不整体性模仿植物的形态作为纹样,只截取植物的一部分进行排列重组,纹样要求高度规范化,具有对称性特点。后六品第一类称为“科”“合晕”类,有“团科柿蒂”“团科宝照”“圈头合子”“连珠合晕”“豹脚合晕”“梭身合晕”“偏晕”“圈头柿蒂”八种纹样,此类纹样还有一变种,称为“锦”或“净地锦”,此类皆为植物局部元素与几何图形(如方形、圆形、多边形、梭形等)结合,再经过变形和对称处理而成。后六品第二类称为“地”,这类纹样罕见地以植物意外的原型作为主题,然而依然以植物华叶纹样修饰空白,构图具有明显的图底层次感[5]。“地”包括“胡玛瑙”“玛瑙地”“鱼鳞旗脚”三种,以现实中的玛瑙和鱼鳞作为纹样原型。“科”和“地”外,“华文”后六品还有一类混合纹样,以“科”为图,以“地”为底,有“方胜合罗”“玻璃地”。

通用纹样除“华文”之外的另一基本纹样类型为“琐文”,《说文解字》卷1解释“琐”字为“瑣,玉聲也”。《后汉书》中,“琐”引申为连环、连锁之义。彩画中,“琐文”是对称性强的纹样基础图形经过带状或规则几何多边形状连锁复制而成,注重构图的秩序性,基础图形包括“如意”“玛瑙”“丁字”“卐字”等。“琐文”共六品,分别是“琐子”“簟文”“罗地龟文”“四出”“剑環”“曲水”,包括24种纹样。

3.2 彩画色彩研究

《营造法式》中共记载100余种颜色术语,包括色彩术语和颜料术语。彩画主要颜色分为9个大类,分别为青色类、绿色类、红色类、金色类、紫色类、黄色类、黑色类、白色类以及辅料类,其中以青色类、绿色类、红色类色彩种类数量最多,且这三类颜色术语出现频率也最高。通过对颜色术语的整合可以推测青、绿、红为彩画主色,事实也正是如此。彩画颜料根据原料成分的差异,可分为无机质颜料和有机质颜料。无机质颜料主要从金属、矿物中提取,有机质颜料则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这点从颜料术语命名可知,如无机质颜料中的“层青”“石绿”“土黄”等,有机质颜料中的“藤黄”“槐花”“胶”等。此外,同一术语可以同时为色彩和颜料(或原料)命名,如“青淀”既是一种黄色色彩,又指其颜料名称[6]。

“五彩遍装”和“碾玉装”是传统建筑彩画的两种上等等第,在北宋官式建筑彩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两类彩画的用色和色彩对比,研究彩画色彩构成规律。“五彩遍装”主色为青、绿、红,辅色为白、深色、赤黄、金等,色彩对比效果采用互补色相对比,如“红+绿”。“碾玉装”主色是青、绿,辅色是白、深色、绿豆褐等,通常使用冷色调之间的类似色相对比,如“青+绿”[7]。

4 《营造法式》彩画范式研究

4.1 色彩范式

彩画色彩的核心范式是追求“鲜丽”,《营造法式》卷14有“令华色鲜丽”的记载。“鲜丽”意为华美,如《宋书·符瑞志》中的“羽貌鲜丽”之语,同时卷14对于“鲜丽”的主色亦有“取其轮奂鲜丽”之言[8]。彩画“鲜丽”的效果主要通过色彩对比的手法表现。《营造法式》彩画的范式更偏向于操作层面和形式层面[9]。“鲜丽”指鲜艳壮丽之效果。在《营造法式》彩画中,这一原则主要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实现。“鲜丽”是一个贯穿《营造法式》各类型彩画的总原则,但不同等级的彩画,“鲜丽”程度也有相应的差别。

4.2 纹样对称范式

在《营造法式》中,纹样的对称构图通过相同或相似的可重复单元(模件),并使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尺寸存在倍数关系(模数)实现。这一精确的对称原则贯穿《营造法式》的各个工种。在此,对《营造法式》中的对称性作特别解释。对称性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根据百科全书的解释,可以定义为“一个系统或其要素在特定变换关系下表现出的不变性”,是“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表现”。几何学所谓的对称,又可称为“相似变换”或“自同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将它们定义为“一些保持空间结构不变的变换”。

一般所称的具有连续性的装饰图案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二维格点对称和一维格点对称,即图案学中的“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一维格点对称的带饰共有7种对称类型,二维格点对称或称“双重无限关联”,即单位元关于二维格点(即网格)进行变换操作,可以不留空隙地铺满整个表面,并可无限生长。用数学方法可以证明,此类格线只有5种,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六边形。1924年,在斯坦福大学执教的波利亚运用群论证明了在二维格点对称的面饰中,有且仅有17种本质上不同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这17种对称的可能性早在古埃及的装饰中就已经出现了。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荷兰版画家埃舍尔,也通过古代装饰图案的学习,独立地发现了这17种对称类型。

4.3 造型范式

“圜和”是轮廓造型上的范式[10],指在造型的转折部位用短直线连接作“卷杀”,生成光滑曲线,与原有的直线相切或垂直,因而产生平滑过渡的效果。在《营造法式》中,“圜和”主要用于描述大木构件或构架的轮廓形式,但从图样和有关实例看,《营造法式》的装饰纹样同样具有“圜和”的特征,或模糊表述为“随其卷舒”,也就是用曲线调和形式上不同方向的力。

5 结语

《营造法式》記载的传统建筑彩画艺术历史悠久,深入研究其中的纹样与色彩规范,不仅能传承传统彩画艺术,而且可为现代艺术研究提供思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建筑彩画的研究工作不止局限于艺术美学领域,其与科技考古学、科学技术史学、文献学等学科也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彩画保护、彩画修复、彩画历史研究、彩画年代推算等多个方向入手,建立传统建筑彩画的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晓萱,邢雯.探析中国传统壁画艺术风貌:以敦煌飞天三个代表性时期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8):41-42.

[2] 邹其昌.《营造法式》设计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J].创意与设计,2012(4):40-48.

[3] 高伟,徐砾莹,张帅,等. X射线摄影技术在漆下彩画识别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32(1):113-119.

[4] 王仲傑.百年来古建筑彩画调查研究进程管窥[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31-45,342.

[5] 倍雷.《营造法式》的造物技术与立体图案[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5):121-128,156.

[6] 李路珂,石艺苑,宋文雯.文物建筑色彩面层的视觉性质与材料做法初探:以传统矿物颜料“石青”(蓝铜矿)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4):65-94,110-111.

[7] 陈彤.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五):《营造法式》平棊形制及彩画探微[J].建筑史学刊,2020,1(1):79-100.

[8] 张钫.画者的博物学:基于《宣和画谱》的考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4):9-13,187.

[9] 王力冉.试论库恩范式的多重定义[J].大众文艺,2021(9):222-223.

[10] 何家兴.库恩“范式理论”与传播效果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24):57-58.

作者简介:吴宇飞(1994—),男,山东烟台人,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

梁家年(1965—),男,湖北鄂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