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警务纪录片《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创作特点与启示

时间:2024-05-17

摘要:《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是一部全景式警务纪录片,在播出更新、叙事方法、内容与传播策略等创作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警务纪录片的特点,更好地发挥了法治宣传作用。本文针对这一纪录片的各种创作特点,提出有关法治宣传与新媒体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警务纪录片;新媒体;法治宣传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02

1 《派出所的故事》系列警务纪录片的概况

警务纪录片《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以下简称《派出所的故事》)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16年东方卫视推出的纪实类节目《上海守夜人3:隐形的力量》,这一节目记录了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的巡警姜慧与马晓亮的执勤一夜。在该片取得良好反响后,上海市公安局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2集全景式警务纪实片《巡逻现场实录2018》,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派出所基层巡逻民警的日常工作,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播放量达100.3万次,评分为9.8分,在豆瓣上的评分为9.0分。2019年12月19日,15集警务纪录片《派出所的故事》播出,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的总播放量达5367.7万次,评分为9.8分,在豆瓣上的评分为9.1分,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达2.3亿。《派出所的故事》这一纪录片视角更加宽广,内容更加多元,拍摄对象不再局限于派出所的巡逻民警,而是拓展到了派出所的各个岗位,摄制组共在36个基层派出所“蹲点”,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内容饱满、剪辑紧凑的高质量警务纪录片。

2 《派出所的故事》的创作特点分析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离不开法律思想文化的大力传播。在新媒体产业链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拉横幅、贴海报、广播播报等传统宣传手段已经逐渐失去了优势,难以引起习惯从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的青年人群的共鸣。文化类节目作为传播教育的载体,不应当像课本教材一样进行枯燥的知识灌输,而要将认知教化和游戏娱乐与人文素养统一起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轻松、既定势又别样,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在怡情中不知不觉获得知识滋养[1]。《派出所的故事》在播出更新、叙事方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为法治宣传提供了优秀的借鉴模板,该片突破了警务题材严肃的叙事方式,为以普法教育为要的法制节目做好拉近警民关系、实现人文关怀、美化城市形象等提供更多可能[2]。

2.1 播出更新上的特点

以往的警务纪录片普遍采取连续更新的方式,即在一定日期内,每天在相同时间段持续更新,2012年播出的纪录片《中国警察》采取的就是连续更新方式。《派出所的故事》采取与综艺真人秀、美剧相同的“限制性”更新,即将剧集的更新时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周期,比如,以7天为一个更新周期。

《派出所的故事》采取“限制性”更新,能够在播出后使得每一集想要传达的法治思想有足够的时间形成一定影响力。《派出所的故事》取材时间达6320个小时,但纪录片正片时间比控制在1∶650以内,这就说明每一集的案件都是节目组精心挑选后呈现出来的,是值得观众认真思考且具有典型教育与学习意义的。每一集在更新播出后,给观众充分的讨论时间,使得出品方想要传达的思想能够得以传播,能更好地通过网络舆论起到法治宣传的效用,同时观众对下一集节目会产生期待心理,能促进观众对往后剧集的深度思考。如在第八集中,颜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骗取医疗物资购买款,面对民警质询拒不配合,并且否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这一集播出后,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引起热议,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与知乎热搜排行榜前十。若采取传统的连续更新方式,对观众来说,观感上更多产生的是一种“快餐式”体验,在信息纷杂的众多新媒体传播作品中,观众对纪录片的观后感可能仅限于“好看”“過瘾”等直观简单的评价,由此,纪录片想要传达普法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2.2 叙事方法上的特点

纪录片一般不采用依照台本和旁白引导、摆拍痕迹明显的叙事方式。纪实化影视巧用复调式叙事方法,在镜头中记录事件当事人、警察、围观者的真实反应,通过不同声音的碰撞、不同反应的对比呈现事件的复杂态势,最大限度地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在冲突中推进事态变化,更好地使受众将自己代入事件始末,在情感上成为事件发生和解决的全程参与者[3]。

《派出所的故事》着重用镜头展现琐碎而具体的基层警务事件,使不同场景下的执法主体与当事人能够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叙事手法能够带给观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派出所的故事》是一部展示真实基层公安工作,具有全民法治教育意义的纪录片,该片在创作之初设定的主要受众就是青年人,创作方针对青年人多报以“消遣”“娱乐”“放松”的观影心态,通过全程贴身式跟拍与执法记录仪视角的呈现方式,让他们仿佛置身一线执法现场,从执法者的角度体验执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情况,使得青年人能够在影片的引导下反思社会问题,而不是被强行灌输价值观,产生不好的观影体验。

2.3 内容上的特点

2019年5月7日,***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这对新时代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预防和打击犯罪,也要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区别于传统警务纪录片,《派出所的故事》的最大特点便是展示的内容不再都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恶性案件,而将视角转到与人们日常生活更紧密的基层派出所民警身上,呈现的更多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体现出了基层民警和基层警务的特殊性。如第三集中,居民家中的衣柜出现了马蜂窝,为确保居民的安全,民警连夜联系消防部门,但经过消防部门检查,若不破坏衣柜结构,需要专业的除蜂公司来解决,民警又联络除蜂公司,事情解决后,民警再三叮嘱居民注意安全,事后还对居民进行了回访。城市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社会事务繁杂而琐碎,这就更加需要政府部门实行精细化管理,《派出所的故事》为人们呈现了基层民警在精细化管理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情,突破了以往警务纪录片多表现警察打击处理恶性案件的局面,使公众对警察威严且不易接近的刻板印象有所改变,使观众对基层警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派出所的故事》相比,纪录片《中国警察》主要展示的是人民警察处理突发事件、打击毒品恶性犯罪等大案要案,尽管其中的故事令人感动,但对大多人而言,这些大案要案离现实生活较远。

在泛娱乐时代,《派出所的故事》内容贴近民生,也不失公安工作的严肃性与严谨性。在每一集的片头,出品方都会向观众提示《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纪录片以播出时法院是否对涉案人员进行宣判为界限,严格区分片中“犯罪嫌疑人”与“犯罪分子”的称呼;向被拍摄的群众征求意见,询问其是否愿意出镜,对不愿意出镜的群众在面容与声音上进行处理或删除涉及隐私的片段,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对法律的敬畏与尊重,使得法治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2.4 传播策略上的特点

2.4.1 选择深受青年人欢迎的传播平台

《派出所的故事》由SMG东方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12集全景式警务纪录片,线下在东方卫视播出,线上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独家播出。极光数据服务提供的2017年哔哩哔哩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哔哩哔哩网站35岁以下用户占全部用户的97.7%,其中20~24岁用户占比过半[4]。《派出所的故事》一改传统警务纪录片由官方媒体平台与网站发布的传统,选取了贴近时代发展、受众年轻化的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警务纪录片与青年人之间的壁垒,利用网站强大的弹幕功能,增加了观众与影片的互动,使观众能够在观影中讨论,在讨论中学习,通过良好的娱乐氛围实现法治思想的传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同时,该纪录片在东方卫视黄金时段放映,在吸引青年人的同时满足了中老年人的观影需求,实现了受众的全覆盖,凸显了全民法制教育纪录片的定位。

2.4.2 通过小视频平台等方式进行二次传播

《派出所的故事》对公众的影响力并不止于影片本身。在短视频平台上,纪录片开通了官方账号,在节目播出后,将节目中的精彩片段剪辑出来,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纪录片受众面。通过在小视频上传播,纪录片自身的知名度得到提高,使一些小视频观众成为原片的觀众,形成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二次传播。

《派出所的故事》播出后,催生了一批“网红”民警,如“曹家渡男团”“小唐哥”“小马哥”“正义戴sir”等。上海市公安局利用“网红”民警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拍摄了一系列防电信诈骗、疫情防控提示等宣传教育视频,增加影片影响力,进一步起到了法治宣传的作用。

3 《派出所故事》创作的启示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纪录片,警务纪录片在展现、记录客观事物的同时,更承担着法治宣传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任务,这意味着警务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只考虑如何向观众单方向输出内容,更应考虑观众对输出内容的反馈。《派出所的故事》作为一部成功的全景式警务纪录片,在输出手段上具有先进性,对其他警务纪录片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3.1 重视公安宣传工作

只有知法,才能懂法、守法,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树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5]。大众化的法治教育是增强全民法治意识的一把“利刃”,身在法治前沿的公安部门,更是这把“利刃”的刀尖。传统的普法活动较为单一保守,多采用拉横幅、念广播、发传单的方式,使得受众面窄、回馈效果不佳、传播效率低下,实质上体现出对公安宣传工作的不重视,此外,传统的普法活动使警察与群众的交流容易产生信息误差,从而使群众对执法产生误解,警民关系受到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警民间的信息壁垒逐渐被打破,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更好的宣传方式能够增加民众的理解,更好地配合警察工作的开展,二者之间的理解和配合促进法治社会的构建。《派出所的故事》将具有烟火气息的警察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从“说教”变为“言传身教”,让观众在欢乐的氛围中形成法治思维。

3.2 与新媒体发展相融合

《派出所的故事》的成功,离不开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优秀的作品需要有优秀的载体进行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必须制定符合网络用户习惯的传播策略,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6]。不论是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独播,还是通过小视频平台进行二次传播,都是通过新兴的媒体平台迎合观众的观影习惯,拉进与观众的距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讲到,“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传播手段的发展,是警务纪录片内核得以推广的重要因素。

4 结语

警务纪录片《派出所的故事》,让基层民警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很好地让观众了解了生活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在播出后广受好评,不仅体现了法治宣传的法律价值,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人文价值,为警务纪录片在信息纷杂的时代实现创作突破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亦冉.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结合: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J].汉字文化,2020(15):179-181.

[2] 陈思宜.新媒体语境下警务纪录片的叙事创新与传播策略——以《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06):91-93.

[3] 张月.纪实类影视作品对公安宣传工作的启示——以《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为例[J].法制与经济,2020(10):161-163.

[4] 极光大数据. 2017年哔哩哔哩研究报告[EB/OL]. 199IT中文互联网资讯网-网络视频,https://www.199it.com/archives/642533.html,2017-10-15.

[5] 匡国钰. 影视作品的法治宣传功能及应用——以《少年的你》为例[J]. 艺术科技,2020,33(4):26-29.

[6] 陈思宜.新媒体语境下警务纪录片的叙事创新与传播策略——以《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06):91-93.

作者简介:张锐(1999—),男,甘肃天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指导老师:杨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