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陈晓育
摘要:《百鸟朝凤》以唢呐为主要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将背景设定为西北地区的某个村庄,讲述了主人公游天鳴为了唢呐这个即将消失的中国艺术的传承,奋斗了一辈子的故事。唢呐人本该是受人尊敬的人物,但时代的改革和变迁却让其备受打击,面对传统民间技艺的不断落寞,《百鸟朝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坚持,是唢呐得以传承的资本。
关键词:唢呐;文化传承;《百鸟朝凤》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02
0 引言
近年来,民间技艺逐渐得到重视,同时,多部相关电影上映。《百鸟朝凤》这部讲述唢呐匠在黄土高原上守护唢呐的电影,相比当下电影,更像是一部文艺片,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1]。在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它,在国内上映初期排片惨淡。唢呐这个带有时代烙印的乐器,不应该没落消失,在各种洋乐器不断涌入中国的同时,更应该传承唢呐文化,造就东方美学,使唢呐洋溢着东方美学的气息[2]。
1 《百鸟朝凤》中的唢呐文化
《百鸟朝凤》原著的故事发生在贵州,而导演将电影的拍摄地改为关中的一个小村庄。在这里,唢呐经常出现在婚丧仪式上。影片中的唢呐表演前后有十多次,整个故事也随着唢呐不断推进,向前发展。以游天鸣的人物独白,叙述了焦师傅的第一次出活,到焦师傅将《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传授给他,焦家班改名游家班,再到天鸣接手师傅的唢呐班后出活。在婚礼上,长生的“别太当回事,随便吹吹得了”,以及游天鸣母亲的“靠你吹唢呐,挣到猴年马月去啊”,还有之后在寿礼上与洋乐队打架的行为,都暗示了唢呐文化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衰落[3]。
唢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簧管乐器,因其独特的性质,在音乐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唢呐的声音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更加洪亮,辨识度也更高,因此有“唢呐一出,谁与争锋,此物天下绝响”的说法。唢呐常被用于婚丧,是因为它能很好地烘托气氛,旧时农村办喜事办丧事都离不开唢呐[5]。过去的唢呐教学没有严格的谱子,那时的匠人也不太看得懂谱子,都是手把手教学,焦师傅传授天鸣曲子的时候,便是一人一句,久而久之就记住了[6]。
民间吹的唢呐没有基本的调子,谈不上音准,只要求烘托氛围,可以在演奏时加一些鸟叫声,吸引路人留步聆听或寻声而来。在现代型乐器和西方乐器交杂演奏的时代,大部分人没有亲耳听过唢呐的声音,导演通过电影的形式,展现了唢呐这种传统乐器的魅力,令人眼前一亮。一时间,网上评论纷纷,大多是对唢呐的怀念,怀念过去邻里乡亲婚丧嫁娶上,或喜或悲的唢呐声[7]。《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很好地展现了唢呐文化,为唢呐的发展探寻了一条新的出路,有利于唢呐更好地传承[8]。
2 时代变迁中的乐器
在《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老爷子办寿辰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西洋乐队身上,洋乐器对人们而言是新鲜的[9]。所有人都充满好奇,笑着跑过去想一探究竟,台下的观众也不再是唢呐的拥护者,反而觉得唢呐演奏影响了他们对新乐器的欣赏。这与焦三爷将唢呐吹奏技巧传承给天鸣时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一堆人围坐在屋下,目睹这一切,那时唢呐是神圣的;而这时的唢呐是凄凉的[10]。在影片结尾,吹唢呐的老人只能以乞讨为生,唢呐的悲鸣似乎在诉说着自己被逐渐淡忘的无奈和悲哀,而这似乎是一种必然[11]。
时代不断发展,事物不断更迭换代,随着时代发生变化[12],很多旧事物被慢慢淘汰。所有的民间艺术,似乎都逃不了被遗忘的命运,或许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唢呐只能以历史的样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难道唢呐就应该这样吗?[13]学习唢呐比学习大部分流行乐器要难,同时唢呐的实用性跟观赏性并不贴近大众潮流。许多人沉不下心,急于求成,相较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唢呐,更愿意学一门相对容易的乐器[14]。不管是唢呐文化,还是其他即将被人们忘却的事物,都是几代人呕心沥血的成果。传统手艺不断消失,匠人们在新时代面临巨大的挑战[15]。
3 《百鸟朝凤》中的文化传承
3.1 “倔强”的文化传承
在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唢呐是“倔强”的,这也和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关,中华文化为何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16]?就是因为那股韧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文字为例,从仓颉造字到秦始皇统一文字,再到隶书、草书以及如今的印刷体,中国的文字随时代的变迁发展,并流传至今。再如东北扭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等民俗,每逢佳节都会出现在人们的表演里[17]。而唢呐技艺的传承实质上就是工匠精神的又一次迭代,这在手工艺发达的古中国是一种理念信仰的交替。古时候,商人、手工艺人与表演乐人都在社会最底层,但这样一群底层人物却造就了最为质朴实诚、最为高贵坚定的精神品质[18]。
焦三爷作为唢呐的拥护者,用自己的生命传递信念,发挥自身的艺术家才华[19]。同时,他也始终守护着自己的技艺活[20]。焦三爷是倔强的,他将悟性最高的蓝玉“赶走”,让天鸣当唢呐班的班主,一心一意教天鸣学《百鸟朝凤》的吹法,难道是天鸣更加努力吗?不是的,电影的开头天鸣父亲的摔倒就埋下了伏笔,焦师傅认为一个人的品质更重要[21]。
显而易见,焦师傅之所以坚持将班主之位传给天鸣,是因为他知道天鸣和他一样倔强。面对别人的冷言冷语,天鸣没有选择退却,而是和师傅一起面对,在洋乐器风靡的时代,他带领游家班把唢呐吹得更响。天鸣是倔强的,在所有人都放弃唢呐,投身其他工作时,他没有放弃[22]。电影的最后,游天鸣为已故的师傅吹响唢呐时,师傅看向镜头,头也不回地朝着远方走去,画面也慢慢暗下来。时代不断更替发展,总有新的事物出现,但是游天鸣会信守对焦师傅的承诺,到死也不会屈服[23]。或许在为师傅吹完那首《百鸟朝凤》之后,他会重新上路,书写属于自己的纪元。游天鸣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唢呐会重新得到大众的关注[24]。
3.2 新时代的创新传承
唢呐匠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百鸟朝凤》想要反映的不单单是唢呐的命运,更是所有民间艺术的现状[25]。如今时代快速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只有跟紧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淘汰[26]。众人皆知的民间艺术创新案例就是“华阴老腔”。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就和电影中的游天鸣一样,有一种动人的虔诚。它承载了那么多的记忆,猴年春晚中的那一吼,让它再次焕发出了光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在中国人的心中扎根,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传承和创新。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内容,但不变的是文化本身的精髓[27]。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摒弃那些与时代相违背的内容,真正做到古为今用[28]。同时,互联网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有利于让传统文化融入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29]。《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缩短了我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文化绽放出了新时代的光芒[30]。
4 结语
历史不断更迭,唢呐发展至今,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它辉煌过也没落过,但永远不会被淘汰。如今,唢呐仍旧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结合时代的趋势和潮流,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里展现属于自身的光彩。焦三爷、游天鸣这种用生命来守护唢呐的民间艺人,做的是匠活,身上肩负着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使命,值得被我们尊重。
参考文献:
[1] 庄佳.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14):204-205.
[2] 李金颐,王小柠,祝遵凌.从止园看常州园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大众文艺,2019(23):265-266.
[3] 高子宇,颜文奇.风筝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1):101-102.
[4] 李丰旭,祝遵凌.纪念性景观空间与场所精神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93-94.
[5] 宋童恬,叶洁楠.浅析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理论[J].美术教育研究,2020(6):46-47.
[6] 许欣妍,蒋晖.晚明江南工匠入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8):37-38.
[7]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学科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8):51-52.
[8]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9] 翟子敏,李博.嘻哈文化下的专卖店设计[J].艺海,2020(4):86-87.
[10] 张亚茹,管雪松.论新冠疫情之下民宿文化的发展出路——以安徽宏村民宿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1):19-21.
[11] 李佳未,梁晶.空气凤梨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J].艺海,2020(6):112-113.
[12] 杨杰,刘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设计思维研究[J].设计,2020(3):74-75.
[13] 陈思凡.浅谈家具设计中的波普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2-73.
[14] 章娜,张耀.徽派建筑的设计美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80-81.
[15]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16] 刘月辉,蒋晖.文匠合流下的明式家具[J].艺术科技,2020(7):26-29.
[17]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18] 杨永康,湛磊.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13):44-47.
[19] 陈思妤,杨杰.乡村旅游品牌传播策略探析[J].艺术科技,2020(15):95-98.
[20] 娄阳.浅谈城市雕塑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20(21):111-112.
[21]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21):21-22.
[22] 蒋婉童.浅谈对梵高作品的解读与思考[J].艺术科技,2020(21):129-130.
[23] 王璁.城乡结合部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9-190.
[24] 武泽明.浅析扬州剪纸的现代设计[J].艺术科技,2020,33(23):9-10.
[25] 朱文清.乘风破浪的动物们 ——互联网公司吉祥物设计探析[J].艺术科技,2020,33(23):37-38.
[26] 程雨欣.宫崎骏作品主题倾向解析[J].艺术科技,2020,33(23):87-88.
[27] 高若瑶.环境空间中的陶瓷装置艺术[J].艺海,2020(12):108-109.
[28] 陈晓蕾,丁山.酒店客房的智能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2):58-59.
[29] 王小柠.中国传统园林绘画中的“物—景—境”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21(01):24-25.
[30] 徐希雅.编织语言在环境营造中的表达及运用[J].艺术科技,2019,32(18):112-113.
作者简介:陳晓育(2000—),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老师:贾文婷(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