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摘要:社区是城市的子单元,保证社区智慧化和智能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前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智慧社区建设视角、原则和内容必须有所转变,以顺应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更迭。本文通过对贵阳世纪城智慧社区建设实践进行梳理,归纳智慧社区“1+1+4+8”的新型建设模式,并结合其积极经验,初步构建“主体、内容、技术、载体、应用”五位一体的智慧社区标准模式,希望能为超大型智慧社区的打造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未来智慧社区建设还需在主体(政府、企业、居民)协同、平台建设、宏观环境保障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社区;世纪城社区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0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接近8亿人口成为城市常住人口,城市人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区域群体,这无疑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和能量。但同时,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还滋生出诸多城市病。如何解决这些城市问题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理念,希冀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智慧社区理念应运而生。以大数据技术为基本依托、以人本服务为宗旨目的的智慧社区已在家居服务、便民政务、交通枢纽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智慧社区逐渐成为政府、社会和市场关注的焦点。不论是应对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而滋生的城市病问题,还是顺应大数据时代来临的现实,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都是应然面向。
1 问题的提出
智慧社区作为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的管理和服务运行的关键信息,探求社会管理、社区服务、惠民兴业的服务发展新模式,从而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社区公共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运行模式[1]。其主要包含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3个层次[2]。在国内,智慧社区经历了社区信息化、小区数字化、智慧城市子单元的发展过程,尽管在概念定义上智慧社区并没有统一界定,但是在侧面属性上是相通的。以往研究中,智慧社区构建主要有3个视角:其一,信息技术嵌入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活动,通过统一的应用集合系统,将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融于一体,实现问题、服务一站式解决,由个体智慧与技术智能同构的智慧社区模式成为热捧对象。其二,协同式的智慧社区打造。智慧社区多试点于超大型社区,无论是牵涉主体还是相互关系都较为复杂,在智慧社区建设上,小区业主、物业、居委会乃至政府作为独立客体必须实现彼此之间的沟通合作,一个智慧社区的和谐良好状态是在社区管理者(居委会)、社区服务者(物业、企业)和社区居民间呈现良好的互动局面,呈现“出邻相友,守望相助”的社区风气。治理和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除政府外其他有意愿且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服务的组织及个体均可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中。其三,作为智慧城市子单元进行拓展性建设。智慧社区发展较晚,而智慧城市却由来已久,囊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工业”等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步入正轨。作为城市子单元的社区,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特征,逐渐承接智慧城市的部分功能,拓展改造自身应用,各项智慧社区项目逐渐落地,社区所散发的智慧活力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城市的秘诀。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存在联系,在特征上,二者均以信息技术为基本载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巨量、庞杂的数据,大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数据的集合体,囊括海量数据,而智慧社区则包括政务、商业、娱乐、交通、医疗、家居、物业等诸多领域,其包含的数据内容十分庞大,二者在目的上需对数据进行优化、集合处理;在关系上,大数据本身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和技术手段,可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条件,流程式的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实现数据集合——数据内化,更能在终端进行数据处理,这对于智慧社区的打造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二者的联系和相互嵌入是必然。贵阳市世纪城社区作为全国超大型社区,其所拥有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无疑为全国同类型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同时,贵阳作为全国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与智慧社区建设间的耦合关系无疑是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实践有效融合的关键,探寻智慧社区标准化体系构建对于社区治理、城市治理乃至全球治理均有前瞻性意义。
2 大数据下的智慧社区打造:以贵阳世纪城社区为例
智慧社区打造主要涉及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两个方面。在社会管理方面,主要集中于智慧门禁、智慧安防、智慧停车等方面。智慧门禁改变IC刷卡进入楼栋的传统模式,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有效解决门禁卡复制、遗失等特殊情况,并且兼具密码、二维码开门等其他手段,应对人脸识别系统出错的情况。智慧安防则有效弥补了传统社区巡逻不到位、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通过视频监控、对讲机交流等手段,有效衔接城市人口数据、犯罪分子档案库、社区监控视频等数据资料,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对社区出现的危险人物进行识别,并向社区安保人员进行信息传递,降低社区风险指数。在社区服务方面,智慧社区不仅能实现政务服务,还可在家居、商务、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如在政务服务方面,社区居民可通过APP应用对所需办理业务进行网上查询、办理(如网上缴费、家庭维修报备等),如需实地办理也可进行网上预约,确保彼此对接精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的目的。
2.1 世纪城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2016年5月,由华东软件股份公司研发的贵阳市首个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智慧社区试点平台在世纪城社区上线,主要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使社区医疗、家政护理、老人养老、家居智能、监控设备等方面实现智能化与智慧化,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政、商、娱、教、医等诸多服务,构建户户联网的全新社区形态。世纪城社区依托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构建“电视屏幕+居委会服务点+智能手机”的三维立体结构,为居民提供智慧医疗、社区电商、智慧养老、智慧教育等服务。如在智慧养老方面,可直接依托平臺手机呼叫服务为辖区老人提供送货上门、快餐急送等服务。
2.2 世纪城智慧社区模式:“1+1+4+8”模式
世纪城社区的智慧社区打造建设尽管进步较晚,正处于探索解决问题阶段,但是其在实践基础上构建的智慧社区模式已初具雏形,可归纳为“1+1+4+8”模式,即1个智慧社区服务平台、1个实体服务站点,4个终端服务平台、8项便民服务。
首先,1个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以电视终端为基本载体,以有线电视作为涵盖不同年龄段的综合服务平台,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社会认可与接受度。其具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安全稳定,与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相比,其可在政府部门把控下有效剔除不良舆论信息,避免社区居民被虚假信息煽动侵染。二是便于操作,世纪城社区尽管属于新型社区,但社区中仍有大量居家老人,部分群体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不够熟练,而有线电视终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只需通过方向键和确认键等较少按钮即可享受相关服务,如电视购物、网络呼叫等均可通過有线电视实现。三是精准定位,有线电视实名登记开户可对楼栋居民基本情况进行立体定位把握,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实现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精准定位。
其次,1个实体服务站点是为弥补在线服务平台使用不畅人群的需要,在线上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安全签到、视频问诊、健康档案、房屋租赁、社区特卖、政务宣传、民意调查等服务功能,在实体服务站点可以提供送药上门、社区食堂、票务代理、老年课堂、文娱活动、城市卡充值等服务。
再次,4个终端服务平台是指电视、电脑、手机、社区显示屏。其中,智慧社区的主要倾注对象是手机移动终端,手机移动终端的使用不仅可以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日常社区活动中实现便民利民,智慧安防、智慧门禁、智慧停车、智慧政府、智慧家居等都可通过手机终端完成,并且手机与电视、电脑、显示屏间也可实现互联互通,为社区老人与子女间构建沟通的桥梁。
最后,8项便民服务包括政务服务、智慧商业、宣传服务、社区医疗、智慧教育、综合治理、智能停车、智慧门禁。政务服务通过网上平台、手机APP、政务网站等方式,将计生、就业、社保、户籍、民政、教育等相关服务数据化和网络化,改变原有单一实体站点业务办理方式,提高居民办事效率;智慧商业通过手机终端进行付款下单,实现超市、餐饮、团购、娱乐、购票等商务服务的线上交易,并提供15分钟送货上门服务;宣传服务则通过社区显示屏、社区服务平台信息推送等方式,将社区活动、社区资讯、日常管理等信息传递给社区居民,保证居民信息了解及时,推动社区管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医疗推出网络问诊、线上挂号、预约上门等服务,提供全方位社区康养服务;智慧教育以应用下载、家长微信群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等方式,将学校、家长和学生有效联系起来,将教学、学习、管理等由校内拓展到家庭,实现家庭智慧教育;综合治理是通过大数据和诸多信息手段技术的支撑,实现政府、居委会、物业、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智能停车依托大数据、移动网络、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对社区停车空位数据传递、停车路径导航规划、在线微信缴费、停车行为监控等进行高效处置,为车主提供全面的停车信息;智慧门禁指实时收集社区人员信息,鉴别人员身份,实现刷脸开门,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多、管理难的问题。
3 标准化智慧社区的模式构建
标准化智慧社区模式除传统智慧社区建设涵盖的主体、原则和内容等方面,还需以大数据技术为基本依托,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各类设备设置和APP研发应用为手段。智慧社区以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基本前提,内含主体、内容、技术、载体、应用5个主要方面。其中,主体以协同治理为理念,强调多方参与合作,就智慧社区而言,涉及主体主要为政府管理部门、居委会、企业和居民,彼此间在大数据和诸多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实现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内容主要包括政务服务、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家居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如世纪城社区所提供的8个便民服务并未全面涵盖智慧社区内容,随着技术更新和居民服务需求增加,各类智慧社区服务将逐步增加,因此社区需保证大数据和互联网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融合,打造“大数据+N”的全新模式;技术由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主维度和社区公共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社区公共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基础3个子维度构成,涵盖信息收集整合、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的全过程;载体以3个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组成,包括电信网(手机移动端)、广播电视网(广播端)和电视网(在线电视固定端);应用则服务于智慧社区内容的需要,针对性安装建设小区安防感知设备、楼宇安全感知设备、智能家居感知设备、社区环境感知设备等。
4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虽然智慧社区建设已实现蓬勃发展,但是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辐射效应的智慧社区标准模式还未形成。虽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智慧社区标准模式,但根据影响范围与折射效应,其并未获得广泛认可,这只是作为一种初步构想,智慧社区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所构建的智慧社区模式来看,未来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主体看,政府不应该大包大揽,而是要把一些社区管理职能下放给第三部门或城市的社会成员,让市场和社会学会自我管理,而自身严守宏观调控关卡,保证社区大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居民要增进对智慧社区的认识,努力成为智慧人群,不论是研发应用技术的专业人员,还是使用技术的普通居民,都需在“智慧”二字上下功夫。从平台建设看,居民需求日益增加的客观环境是难以逆转的,因此需要平台和服务模块的不断更新换代,兼顾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普惠性以及特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不求智慧社区服务的广而全,而应打造自助餐式的按需服务模式。从宏观环境看,智慧社区不仅需要宏观决策层的政策支持,还需要从组织、人才、法律和资金等中微观层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智慧社区保障体系。综合而言,智慧社区建设虽然可期,但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周洁,梁小明,黄海.我国智慧社区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3(11):88-91.
[2] 何遥.智慧社区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4(Z2):70-75.
作者简介:徐琳航(1995—),男,贵州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