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红歌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17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谈到了文化自信,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近几年来,***总书记到全国多所高校考察、座谈、演讲,强调文化自信,激励当代大学生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方得始终,同时鼓励高校老师在培养学生时要有作为、有成效、有担当、有魄力,这样我们的大学才能立足于世界、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红色歌曲(以下简称“红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有目的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红歌教育教学,在实施美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红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红歌记录了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创作、流传的表达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的歌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红歌的教育作用、确定红歌曲目、高校红歌教育和红歌课堂教学、红歌的传承与创新四个大的方面展开实践研究。

1 红歌的教育作用

首先,红歌本身就是一本经久耐读的教科书。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永远跟党走;广泛的群众基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深厚的历史沉淀,用鲜活的形式记载刻骨铭心的历史;丰富多彩的题材,有战歌、赞歌、雄歌、壮歌等多种形式。其次,红歌旋律优美,歌词淳朴实际,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直击大学生内心深处,可以引发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最后,面对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的物质主义、快餐文化、拿来主义、民族意识淡薄、奢靡等不良情况以及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恰到好处地运用红歌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许多教师将红歌作为一种教育内容或教学辅助形式运用在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生活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伟大的红色精神传递下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保持艱苦奋斗的作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 确定红歌曲目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伟大爱国运动,为了表达追求真理、民主和爱国的愿望和反帝反封建的坚定决心,许多红色歌谣随之产生,这是中国红歌最初的形态。红歌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经历了五四运动前后、两次国内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七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经典的曲目流传下来。比如五四运动前后的《男儿志气高》《五四爱国纪念歌》,两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三大纪律八大注意》《送郎当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到敌人后方去》《歌唱二小放牛郎》,解放战争时期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改革开放时期的《东方之珠》《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新时代的《阳光路上》《共筑中国梦》,等等。此外,也可以按照“点”“线”“面”“纲”四种形式选择,比如以重大事件为“点”的歌曲《松花江上》《为了谁》《春天的故事》,以历史进程脉络为“线”的歌曲《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音乐舞台史诗《东方红》,以不同的革命根据地为“面”的歌曲《延安颂》《南泥湾》《在太行山上》,以受众的情感需要为“纲”的《我爱你中国》《雁南飞》《党啊亲爱的妈妈》。目前,许多学者把能指引人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歌曲都概括为红歌,曲目更加丰富多彩,风格更多种多样。面对新时代身心快速发展的大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体裁、风格、形式合适的红歌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值得深度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因此,红歌曲目的确定是重中之重这个观点就不难理解了。

3 推进高校红歌教育教学

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红歌作为大学生喜欢的艺术形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可以把它运用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许多方面,比如“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德育、心理健康等多种教育教学中。

在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可以改变以外的教育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新形式,将红歌有效融入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思政理论课的兴趣,增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不同场合播放红歌,传播红歌知识,传承红色文化,通过有温度、有情感、有内涵的形式传播红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传递正能量,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加深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真善美的深刻感受。

音乐教育肩负着传承音乐传统文化的重任,将红歌中的精华和经典传播和发扬光大是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音乐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端音乐人才,通过他们将传承经典红歌的接力棒传下去,世代流传。笔者认为,首先,音乐教师要重视红歌教学,将红歌引入课程,在教学设计、课时、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方面有所偏重,搞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其次,红歌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可采取课堂和课外一起抓,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通过音乐会、讲座、橱窗、采风等形式拓展红歌传播渠道,达到里应外合的效果;最后,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互联网+”等传播红歌,创新红歌演绎方式,以老歌新唱等形式激发大学生对红歌的学习和鉴赏兴趣,使红歌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审美,让大学生真正喜欢上红歌。

红歌在爱国主义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也是广泛而有效的。部分红歌可以说是表现爱国主义的经典和活教材,合理运用其对树立大学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爱国情怀和理性爱国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红歌丰富的情感、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也激励着大学生树立吃水不忘挖井人、活在当下、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热爱生活的宝贵品质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 红歌的传承与创新

当今是信息时代,市场经济跨越式发展,信息更替日益加快,大学生们接受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接受速度越来越快,这也给红歌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红歌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在有些时候,红歌只有在特定场合、特殊情况下才会被拿来欣赏,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跟上大学生对审美的追求,红歌不应该故步自封,红歌新唱、融入现代潮流元素、创作新红歌、举办全民唱红歌活动等都是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红歌的有效方法。红歌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电视媒介的重视,只有这样,红歌文化才会生生不息,散发出蓬勃生机,发展得越来越好。

5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推进祖国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作为可以传承这一精神的中国红歌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了解中国历史,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持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和发展经典红色歌曲,使红色精神永远散发万丈光芒,照亮每一位华夏儿女,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张菁瑶.论新时代红色歌曲的发展[J].今传媒,2018(26):17-18.

[2] 朱燕聪.促进红色歌曲进入大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34):152

[3] 赵少英.以民族音乐艺术助推大学生文化自信[J].高教学刊,2018(85):154-156.

[4] 宋玉静.红色基因传承与文化自信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90-93.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6] 陈思思.红歌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7] 王楹.论中国经典红歌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D].河南理工大学,2012.

[8] 费维耀.歌声飘过60年经典红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