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法学视野下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

时间:2024-05-17

王晓婷

摘要:民间文学艺术是经过长时间洗礼的文化成果,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与群众智慧的汇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呈现多元化发展势态,民间文学艺术受到冲击,同时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根基。然而我国还未制定详细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法规,这是一个亟待解决和值得探析的问题。本文从法学视角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中国文化;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2

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和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民间文学艺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侵权案“乌苏里船歌案”、有些民间文学艺术逐渐失传或者得不到发展等[1]。然而至今我国对民间传统文学艺术还没有系统、详细、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和规制民间传统艺术。

1 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特征及重要性

1.1 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

民间文学艺术一词最早来源西方国家的Folklore(民间传统)。但在我国早就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存在,但是针对民间文学艺术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定义。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范畴,也未划分明确的界限。但一般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在特定区域内受一定自然环境影响,不特定的人们为了生产生活、丰富生活而产生、形成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民间故事、传统节日、传统服饰、剪纸艺术、雕刻、礼仪、风俗等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2]。不穷尽列举体现了民间文学艺术的范畴广而杂。

1.2 民间文学艺术的特征

从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中,可以得知民间文学艺术的特征:历史性、区域性、群体性、民族性。

1.2.1 历史性

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们历代传承和不断创新下逐渐发展出来的。大部分民间文学艺术都具有历史意义,如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民间故事是对中国古代封建思想“女儿不如男子”的反抗;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等等。

1.2.2 区域性

不同地域产生的民间文学艺术各具特色,这是由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及社会历史不同导致的,也体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来源于其生存土壤,在不断发展中也会显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歌谣艺曲方面,北方的歌谣较为粗獷、嘹亮,而南方的歌谣较为婉转、细腻。

1.2.3 群体性

民间文学艺术的创造主体不是明确的某一个或者几个人,而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整个群体,民间文学艺术是人们共同创造的智慧成果。且这个成果得到了后世不特定的人们不断更新注入一些内容,使原来的民间文学艺术更加丰富[3]。

1.2.4 民族性

民间文学艺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每个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都体现了其民族独有的特色特点[4]。比如苗族服饰与侗族服饰虽然都是银装,但在服饰和图案上的设计却各有不同;不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差异。

1.3 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文学艺术是中国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精神追求的表现形式,也是人们智慧的体现,是人们情感表达、传递的有效方式。研究民间文学艺术及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源泉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间文学艺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播,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发扬并广为流传。因此,在民间文学艺术得到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对其的有力保护和传承。

2 民间文学艺术受到的冲击

2.1 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减少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需要人口耳相传、耐心领悟的一门艺术。其侧重的是文学艺术本身独具的价值,主要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民间精神。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共享,生活节奏发生巨大变化,从原本的慢生活节奏变成快生活节奏,人们无暇顾及除了工作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也就没有时间、精力去了解、学习民间文学艺术。同时,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东西、更新的事物,如计算机、网络游戏、流行音乐等,这些事物还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经济价值。在这种多元化背景下,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2.2 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倍感经济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生存技能上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相反,民间文学艺术的经济价值虽没有受到冲击,但其不能带给传承人更好的经济来源,因此逐渐被忽视。商业经济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良好的效益,给依附民间文学艺术生活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民间文学艺术不能给人们带来很好的经济利益,使得人们不愿意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学艺术。如果没有有效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措施,将不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未来发展。在不断城镇化的进程中,人们纷纷涌进城市打工,或者受到城市化的影响,人们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兴趣减少,不愿意学习、发扬民间文学艺术,使得一些民间文学艺术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如少数民族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了解、不掌握,对民族服饰的意义不了解,对刺绣技术感到陌生等。这都体现了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在逐步减少,人们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学习兴趣减少。

2.3 民间文学艺术逐渐商业化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或者其他人希望民间文学艺术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不得不使民间文学艺术商业化,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民间文学艺术之间,若做不到很好的平衡,那么民间文学艺术就会变成人们赚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失去其固有的本质,变成一种商品[5]。

3 我国现行法律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

3.1 从知识产权角度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