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摘 要:项目化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课时等基础条件作为前提,以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实践能力需求,通过融入若干个实践项目中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直接参与的项目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视觉传达艺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认知越来越深,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的关注市场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发现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存在专业门类求全,教学内容覆盖面窄,缺乏交叉综合性等问题。因此教学总体水平发展不平衡,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种现象是受“泰勒原理”的影响,所设置的课程都有先验性特征,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由两点界定出中间一个封闭完整的课程。用统一的先验性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无疑从某种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全面发展。
视觉传达艺术专业“项目引入式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呈现艺术类专业教学半封闭状态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导入、备课授课、差异引导、探究参与学习、动态多元评价五个环节,强调教育者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项目导入和整体规划。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课时等基础条件作为前提,以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实践能力需求,通过融入若干个实践项目中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直接参与的项目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施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坚持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学生全程参与为主体,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课程单元的设定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怎样进行项目设计来选择知识理论和实践项目一体化的课程内容。项目内容的选取应具备与专业和时间工作相关的代表性案例,而不是将知识进行简单的组织。合适的工作任务除了要考虑代表性还需要具备开展实施和项目情景模拟和演练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单元的选取就成了项目课程的核心要素,课程的单元设计也就成了项目式课程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备课时自己首先要明确本次课程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描述要求具体性,实践性和可检验性。课程单元设定时,注重过程方法目标和职业情感目标要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设计需要循序渐进,指引学生一步步走向目标,最后使学生很轻松的达成整体学习目标。
课程单元的设定是构成一门课程的基本元素,一门好的项目式课程的设定是离不开每个课程的单元设定,课程单元的设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的单元即是一个个体,也是整体课程的一个部分。就像小学生学习文化课程,分为几个单元,最后进行总的考核。在艺术类视觉传达课程中,也是一样的原理。以视觉传达专业图案设计课程为例,可以分为色彩,造型和图案这三个单元的设定。在最后结合项目式的实践综合运用,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程的进阶式提升
在课程的内容的设计和选取过程中,要分阶段进行提升练习,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积累相关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艺术类项目式课程的进阶式设定大致可以分为:明确研究范围,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选题,拟定实施计划,利用相关资源,分工合作研讨,完成项目成果,展示汇报成果。全面考核评价。每一个阶段的完成都是为下个阶段做好铺垫,一环紧扣一环,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分组问题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分组的问题,分组要合理,采取互补式方法进行大啊呸,有利于团队的合作。分工要明确,要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事情可做,有任务可完成,有成就感可享受。防止出现相互依赖,相互推脱等弊端。
2.2 方法问题
示范性操作在项目式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示范性教学适合用于初期阶段,示范的难度不宜太大,同时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获取新的技能方法,从而解决后期项目中更加复杂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教授不必长篇大论,防止学生产生疲劳,要鼓励学生多动手,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在“做”中“学”。
3 理论是实践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的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不是理论知识的丰富与否,而是要将实践看成是知识理论的延伸和应用,实践不再是理论的附属品,而是理论实体演绎和多方位立体展示的结果,才能突出在课程体系中,项目实践的重要地位。
传统的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是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项目式课程教学体系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递进层次和课时。以视觉传达专业图案设计课程为例,基础的理论知识是对图案的写生和图案变形装饰以及色彩运用的理论研究,强化基础理论训练和加强对专业的认知。有机的结合综合实践教学,让学生自主完成该课程的项目化课题,在课上或是课下进行项目是课题的研究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大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专业群”的融合,增加人文和理论修养课程的比重。在此基础上,图案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重视并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区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以此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4 课程标准的多元化
课程的评价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都以简单的考卷和打分的形式出现,但一个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往往在一张试卷中很难得到体现,也找不到自身的存在感。因此应综合多种评价方法,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中突出能力目标,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要靠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
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的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艺术类的课程评价的标准,更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的评价。
视觉传达专业项目式课程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能力发展水平作为一门课程多元化的评估,还强调学生通过项目式艺术课程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教师可以在项目式課程教学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标准规定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课程标准评价,开展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项目式教学是多元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这一课程教学改革为艺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项目式课程教学充分整合利用了学校,社会和行业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课堂上与课堂下,课程与项目“四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地突破了老人传统单一的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表明,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项目式课程改革是多元互动育人模式,是符合时代感潮流,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学院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艺术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的探索求知,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性人才,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袁权.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初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童零晶(198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学和视觉传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