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时间:2024-05-17

摘 要:公共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教育体制改革后,公共艺术课程得到了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公共艺术课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0 引言

艺术是人生的调味剂,能帮助学生丰富内心世界,并通过精神熏陶,帮助提高其他知识的学习效果。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要重点突出课程灵活开放、丰富生动、具备实践性和情感色彩等特点,极大丰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人文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公共艺术课程

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针对学生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和高尚情操,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并努力做到差异化教学。职业院校的育人标准不同于其他高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技能。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身需求也具备一定的独特性。曾有研究表明,职业院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但并不是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就没有创新力、没有聪明才智,而是在知识关注点和学习目标上存在特殊性。[1]因此在进行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优化设计时,切不可照搬全抄其他高校的现有模板。职业学校要对本校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掌握学生在艺术、人文方面有哪些需求,希望通过公共艺术课程学到什么。充分结合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以网页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例,这一专业虽属于计算机技术范畴,但若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就能帮助其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这类学生,公共艺术课可选择摄影作品赏析、色彩搭配等内容,增加美术相关内容的课时比例,在发挥公共艺术课程培养艺术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作用的同时,也给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带来实际的帮助,从而得到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和喜爱,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现实意义。

2 制定合理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是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理论依据,由于公共艺术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度较高,更需要制定全面、合理的教学大纲,对具体的教学流程、策略、目标进行明确,使得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各种要求能够被充分落实。学校可结合现有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并主要遵循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公共艺术课程在职业院校的发展历史不长,现有教师团队成员多为其他老师兼职,专业性和教学经验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也给教学大纲的有效制定带来不小困难。在实际制定中,可参考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本省的教学专家学者,在充分调查、分析本省各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的后,制定出适用于全省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2]二是先由各个职业院校制定出针对本校的教学大纲,然后上报汇总到省级教育相关部门,再由专家对上交的大纲进行筛选、整合,充分融合各个学校大纲中的精髓内容,得出最终的统一大纲。大纲要始终针对培养更全面的应用型人才进行设定,始终明确这一教学方向性,为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3 以艺术体验为主要形式,改革教学方法

艺术体验这一概念来自阐释学大师伽达默尔,他认为体验是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只有体验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存在的目的是被人们所感知、进而了解深入,产生精神、灵魂上的共鸣。在进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学生与艺术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艺术中寻得一种共同感。现阶段,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问题也就在于艺术体验的缺失或不足。没有体验的前提,学生对艺术的接受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因此在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增加学生体验艺术、感知艺术的机会是最核心的任务。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艺术的体验与纯粹的艺术专业学生不同,赏析的重点不能放置在理论和历史的高度上,重点在于让学生从艺术中体验到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甚至学习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提升体验的主要手段就在于将学生“塞”到艺术当中去,延长体验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专注度和时间去体验艺术、感知艺术。例如在赏析话剧《倾城之恋》时,不能光使用视频观看、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等传统赏析教学形式,要将表演融入其中。授课老师可在课前将视频的链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赏析并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准备。

4 结语

艺术对于当代学生的成长意义非凡,这也是近年来公共艺术课程不断得到重视的原因。职业院校作为特殊的人才培养基地,在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院校要充分重视公共艺术课程,不断进行课程创新和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學习体验,丰富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卜春艳.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J].黑河学刊,2018(05):148-149.

[2] 闵越.多元文化视角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雁翔(1990—),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从事艺术课程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