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4-05-17

摘 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具体的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创新能力;职业素养

1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能有效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首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可以有效地将思想道德与技术能力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能加强其生产和学习中创新能力的锻炼,促进“产教融合”,促使院校培养出更专业、更优秀的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工匠精神能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全面实行“制造”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结构升级,使“制造”的对象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能有效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帮助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实现“制造”向“质造”的伟大跨越。

工匠精神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通过工匠精神培养,职业院校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术强、适应性强、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人才,塑造出“干一行爱一行”并“精一行”的职业人才,能提升学生的个人职业水平及学校的教育水平。而学生只有接受工匠精神的指引,从中获取引导和鼓励,才能在自身的学习及工作中应用科学、严谨的创新思想,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

2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

2.1 思想认知存在偏见,重技能轻素养

我国在历史上就存在“重农抑商”的思想,很长一段时间“工匠”都无法受到重视。而在当今社会,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及家长也都认为“学而优则仕”,对于“劳动创造价值”没有深刻的认识,再加上学生素质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差距较大,认为创新、创造都是高素质人才需要做的,在校只要学一门“手艺”即可,缺乏对行业平等的认识,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将个人核心素养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上,对技术只有刻板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工匠精神的政策及思想也就不能很好的领会。

2.2 师资力量较弱,没有发挥模范作用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存在技术欠缺、知识欠缺甚至是综合能力低的问题,由于其欠缺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教育就难以提升至精神层面,通常只停留在技术或课本上。[1]教育不仅在于“言传”,还在于“身教”,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解答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名教师,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能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模范。

2.3 管理模式僵化,教学效果较差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大多数教师都只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授,没有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的细致要求,难以保证学生对品质的追求,严重影响其工匠精神的形成。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非常落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要,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推进,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3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3.1 学校积极响应,营造“工匠”氛围

对于国家所提出的工匠精神,学校要积极响应,并将重点放在改善学生思想观念上,增强其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高其核心素养。[2]例如,可以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悬挂“鼓励劳动、鼓励创造”等相关条幅,在校形成良好的“工匠”风气,督促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增强其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宣传国家的最新政策,倡导“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时代观念,破除学生中存在的“轻视技术”“劳动无用”的落后思想,帮助其建立行业平等的就业观念,树立就业自信心;还可以不定期举办讲座或座谈会,针对不同专业邀请行业内的杰出工匠来校宣讲,某学校邀请“复兴号”列车的主要技术人员来校举办讲座,介绍了车厢的主要工序,也对其繁杂性进行了阐述,还提到企业为了保障整体运营及服务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及危险事故应急办法,对所有工作人员都进行了专业培训,并由经验丰富的司机对运行全程进行细致的把控,保证该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在讲座中,既为该校学生讲述了“工匠”爱岗敬业和用户至上的精神,也说明了列车绝不是凭一人之力就能够建设完成的,体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效仿这种方法,邀请园林、汽修及化工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工匠精神的传递,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认可。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思想交流大会、企业文化感受活动、工匠精神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心态,促进工匠精神的传递;通过企业文化感受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劳动环境,使其感受到真正的“工匠”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举办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精神”的深入学习,促使其将该思想融会贯通,将思想变成自己的。

3.2 提升教师素质,树立学习榜样

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对教师团队的素质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能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而一个素质低、能力差的团队是不能为学生提供模范作用的,所以,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必不可少。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展开。首先,“引进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聘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来校担任教师或技术导师,用其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巧引導学生实践;还可以不定期请专家来校指导,对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正,提高教学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其次,“走出去”。壮大师资力量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培训在校教师,通过加强其技能实现教师团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达成共识,通过人才支持战略获得企业的帮助,组织在校教师去企业学习,必要时可以在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与“工匠”近距离接触,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通过学习,教师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树立工匠观念,并成为学习者,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结合实际教学的基础上,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仅能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还能形成榜样力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奋发向上。

3.3 创新管理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应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其工匠精神,此策略也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教学。[3]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所学知识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侧重点在于学生所使用的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及价值观,针对这些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当前,大多数高职学生普遍注重教学过程而非教学结果,教师就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學方法如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对知识进行预习和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下学习时,应建议并鼓励其学习优秀人物的工匠精神,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享。其次,将“学”与“做”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某校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投入了很多资金,投资建设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科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满足实训需求的场地,解决了学生欠缺锻炼机会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此方法,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及实验环境,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校外锻炼的机会,与相关企业联合,制订人才输出计划等,让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环境,体会企业的工匠精神,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4 结语

要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有效的工匠精神培育,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及号召,在校营造“工匠”氛围,引导学生转变思想,树立就业自信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及工匠精神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汤洪俊.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实践教育探究[J].知识经济,2018(19):177-178.

[2] 蒋丹兴.高职院校职业道德隐性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工匠精神[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4):94-96.

[3] 刘敏,庹前进.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 (02):106-108.

作者简介:陈燕妮(1985—),女,湖南益阳人,心理学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职业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