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职能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时间:2024-05-17

易平 雷菁菁

摘 要: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文化,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能,本文从教育职能角度来解析其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应体现的原则。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从教育职能角度介入设计,探求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新思维。

关键词:教育职能;博物馆文创产品;文创设计

0 引言

教育职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早在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就明确了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能。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并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入挖掘文化文物单位的馆藏资源文化,对弘扬我国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全国92个博物馆在2016年11月成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由此,探讨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尤为必要。

1 教育职能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1.1 增强博物馆的施教能力

博物馆文创产品必然承载博物馆相关的历史与文化,并且体现博物馆馆藏文物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是博物馆实施教育职能的桥梁,以具有崭新创意、功能、趣味等特点的设计连接历史与现实。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一种实施教育职能的新途径,与以往举办展览、公众讲座、知识竞赛单向灌输文化的方式不同。它是潜移默化地带领大众领略前人遗留的文化精华与神韵,在社会大众参观博物馆之余加深了其对文物的印象,并通过文化消费将博物馆文化和记忆也带回了家,从而强化延伸了博物馆的施教功能。

1.2 扩大馆藏文化传播力度

在近年来的文创产品销售数据中,其传播推广力度一目了然。以国博会为例,近年来,根据国博文物元素开发的文创产品有3000多款,年销量达到27万元之多;国博馆属企业,累计实现收入约3亿元。故宫博物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有9170款,2016年为故宫带来10亿元左右收入,而2017年文创部总收入较2016年增长26.7%。[2]2018年较2017年也呈上升趋势,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数量和销售额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青睐。总之,文创产品的销售额一定与馆藏文化传播的力度与广度成正比。由此可见,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品质的提升与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履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提高大众文化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走进博物馆已然成为社会大众追求文化精神的风尚。博物馆在无形中成为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的特殊资源和基地。由此,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教育功能显现,设计师为大众奉献高质量、高品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显得极为重要。设计师在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以增强教育属性为出发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大众对博物馆文化的认知,对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与内在修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教育职能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原则

2.1 准确性原则

在相当一部分走进博物馆的人都是抱着追溯历史真相的目的。因此,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传递馆藏文物文化信息一定要遵循准确性原则。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中存在诸多过度化的设计,如“卖萌”的博物馆文创设计风格成为当下文创产品设计的一种潮流,这种设计手段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增添了一些活泼、新鲜感,但其中也有些设计没有把握好准确性的原则,让博物馆文创产品产生了失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为博物馆文创有效传递文化知识增添很大的困难,不仅不能够达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推广与传播目的,反而会让大众对馆藏文物的认识产生曲解。因此,把握好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度,并准确传递馆藏的文化信息是设计中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

2.2 可弹性原则

可弹性是指文创产品应以人为本,从受众的心理出發,在延伸教育职能的基础上不是单调乏味、古板枯燥地传播知识,而是多元结合、妙趣横生。文创产品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只有遵循设计的可弹性原则,博物馆文创产品才能用智慧的趣味性激发大众对博物馆及文物的好奇心,从而使博物馆文创产品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3 双向性原则

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馆藏文化的延伸品。[3]大众是馆藏文化的需求者,同样也是馆藏文化的创造者。而双向性原则是指博物馆文创产品向大众传输文化知识,同时大众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赋予创造力。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体现的教育职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学习馆藏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如果缺乏创新,固守居高临下的“灌输教育、有限活动”的模式,其被动的方式必将让大众逐渐失去兴趣,从而敬而远之。所以,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应遵循双向互动的原则。这种双向的过程作为个人的情感与物质产品的连接会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势必起到更好的施教作用。

2.4 交融性原则

交融性原则指的是运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和数字媒体技术、互联网相融合。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数字媒体技术时代已经到来,以往适应互联网领域发展趋势的融合主题,现应在博物馆文创产品中得到创新与延伸。文创产品设计以跨学科整合的方式,能更有效地延续和实现文化更新。

3 教育职能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体现策略

3.1 “文化信息”,准确传达

“文化信息”准确传达指的是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必须准确传递馆藏文物文化信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避免文创产品设计为形式而形式,而要保证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第二点是要在文物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基础上将文化和产品属性相结合,对其信息资源进行再设计创造。只有将文物的本质信息完整传达,才能使受众有效领悟馆藏文化。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由此设计者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应对文化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在准确把握文物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再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设计。

3.2 “乐学乐教”,乐中求学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除了要满足准确表达文化信息这个最基本的设计要求外,还应遵循可弹性设计原则,赋予文创产品活泼、趣味等特征。乐学乐教指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应以新奇有趣的方式来诠释文物文化,使文创产品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充满趣味性。例如,上海出版社联合出版“玩+乐+学”于一体的考录探险类游戏书,借由这种新奇有趣的方式,既诠释了文物文化又达到乐学乐教的目的,让大众轻松掌握所传播的知识。

3.3 “体验升级”,增强感知

体验升级指的是更加注重大众的感受,提供更多互动的以及感官体验的文创产品,以引导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馆藏文化,进而从多种维度增强感性认知。例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产品金“尊”对月耳环就是一款可根据人们的喜好组装的耳环,深受大众欢迎,人们在购买后根据需要可动手拆分或组合,不仅激发了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他们对三峡博物馆鸟形尊文物文化的认知能力。体验性文创产品能够激发大众浓厚的兴趣和互动参与积极性,增强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强化博物馆文创产品对大众的教育功能。

3.4 “跨界整合”,相互渗透

“跨界整合”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创新的交互式信息设计,将文物信息以艺术形式数字化,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生动形象的情景虚拟再现和传播。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以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创产品设计跨界整合的方式促进馆藏文化更好地传播。其二,文物文化赋予技术情感,技术又给予文创产品新的设计形式,相互渗透。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发的《走进<清明上河图>》,运用了三维声音定位技术,复原了原作中的许多场景,应用数字技术既带给人们新奇的体验,让大众在购买时获得感动和认可,进而拓展受众的感知教育。

4 结语

丰富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娱乐身心,应该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未来方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理应创新设计模式,整合创意资源,不断地推陈出新,让博物馆文创产品以更加多元的崭新形象示人,通过多维的不同表现,延伸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提高大众文化素养的继续教育中真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博物馆文创产品如何突围[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759070404064199&wfr=spider&for=pc.

[3] 陳凌云.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设计方式和原则[J].文化产业研究,2016(01).

作者简介:易平(1963—),女,重庆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视觉传达理论、文化创意与品牌延伸研究。

雷菁菁(1994—),女,重庆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与品牌延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