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伦勃朗自画像对比中西肖像画

时间:2024-05-17

摘 要: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一生创作了60余幅自画像。本文从伦勃朗各个时期的自画像出发,联系中国传统肖像画的发展历程,对比中西肖像画。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中西肖像画

1 伦勃朗各个时期的自画像特征

17世纪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继承了十五六世纪尼德兰民族传统意识,挣脱了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开始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喜欢在家里挂肖像画,各种社会公众团体又盛行画群像,用来装点组织会议室和集会场所,肖像画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绘画艺术。

伦勃朗一生创作了60余幅自画像,从20岁起开始创作。伦勃朗通过自画像来表达自己深刻的美学和哲学思维。从他不同年代所画肖像画中可以看到他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看到他艺术风格的衍变。伦勃朗的每幅自画像并没有标注作画年份,大体来看,后期比早期在思想和心理刻画上更深入。1625年至1632年之间是伦勃朗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准备阶段。第一幅自画像是他刚到阿姆斯特丹不久创作的,我们从1626年的《自画像》当中可以看到伦勃朗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莱顿大学生形象。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的自画像是他少壮时期的作品,这是一幅充满信心、表现雄强坚毅性格的肖像画。在普拉托美术馆所藏的自画像中,他让人看到了自身个性的变化,对于物质财富的表现倾向于消失,带羽毛的大帽子让位给了无一定形状的缠头巾,在画上只剩几件主要物品,一切涉及物质存在的参照物都消失了,只留下了黑暗之中的那张脸。现藏科隆的那幅更晚一些,这是异乎寻常的对镜自写,自顾失笑,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似乎告诉人们他看透了人间的一切。和前几幅的做法大不相同,在一幅他晚年的自画像中,画中的他脸上布满了岁月痕迹,那些松弛的面部肌肉、额头上的皱纹描绘得相当细致清晰,那高度传神的真实程度,犹如见到当年在世的伦勃朗一样。

在这些自画像中,伦勃朗使用了有限的颜色,只使用一些赭石、土红和黄,这种大大节约色彩的手法却他画起来更有力度,更好地发挥了绘画材料的表现力。在伦勃朗的技巧之中,晕染占据着先于一切的地位,他把透明色施加于白和灰的调色上,造成这些地方的闪光,使它们从深重的色调中突现出来。

2 中国肖像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肖像画是人物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两宋以前,道释人物画是中国绘画的主流,五代以后,随着山水、花鸟、竹石题材的发展,人物画开始走向衰落,因而宋代是中国人物画的分水岭。虽然如此,人物画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并且呈现出新的风格特点。而作为人物画有机组成部分的肖像画,由于社会需要,却呈现出相对的旺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物画相对衰退的趋势。

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的肖像性人物画创作较简单,以取景的形式,单线勾勒,描摹人物的具体形象。墓室壁画中的人物,以线造型,线条运用已比较成熟,设色虽未脱离平涂的初期阶段,但渲染技法已开始使用,人物形象注意动态表现,以形似为主,五官表现尚无力细致描绘。这一时期是中国肖像画的前奏阶段,亦是中国肖像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到了唐代,绘画成为统治阶级强化政权的工具,达到了某种政治上的需要,肖像画作为中国绘画的特殊形式,起到了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纵观中国绘画史上的帝王像,如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就是根据唐太宗的旨令,为历代帝王立像。这种肖像与一般的肖像不同,它强调的是“貌宇堂堂”或“威武清明”。这是由特定人物的特殊要求决定的。为帝王造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了对画面形象的要求外,艺术手法大多追求工整华丽的效果。同时,肖像画又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我们就不难解释两宋以前道释人物画作为绘画主流出现的原因。这些绘画都是淡化了艺术个性的肖像画,它们完全符合统治阶级的审美,强化地位尊卑,强调皇权至上。

进入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艺术形式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使文人地位提高,创作热情空前高涨。随着绘画门类的专门化趋势,肖像画领域出现了专职画家,逐渐形成专门的画科,肖像画从道释人物画中独立出来。北宋《图画见闻志》人物门中已有“独工传写”条,邓椿《画继》亦有“人物传写”條,都表明在宋代肖像画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元、明、清是中国肖像画的大发展时期,然而文人画家只致力于山水、花鸟、竹石题材的创作,肖像画的创作主流被民间画工替代。王绎就是元代一个颇有成就的民间画家,他根据自己的肖像画创作经验,著有《写像秘诀》一书,其中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等内容阐述了肖像创作的原理和笔墨技法,在中国绘画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绘画的传入,肖像画无论是水墨写意还是工笔重彩,都体现了一种不同于早期肖像画的艺术追求。曾鲸是明清年间著名的人物画家,为不少人文画家造过像,他的画既有西方个人特征的表现,又不失传统人物画的要求。

3 中西对比

第一,从作画工具来看:中西绘画使用媒介不同,传统中国绘画使用毛笔、宣纸。毛笔笔头是倒立的圆锥体,一般长二三厘米,有的多达六七厘米,毛多用柔软度极高的羊毛或较硬的狼毛。正是由于笔头柔软度极高,才会赋予毛笔变化多端的特性。西方绘画使用平头笔、帆布。画笔笔头毛短,毛质较硬,当西方画家创作时,要用大小不同的数十支画笔,画出来的笔触变化也较大。

第二,从艺术形式来看:从伦勃朗的自画像可以看到西方的肖像画的一般形式为油画,背景色较深沉,笔触厚重,讲究色调和黑白层次的强烈对比,对人体结构、解剖、空间处理等深入研究,使肖像画具备一种强势的发展劲头。传统中国绘画用笔含蓄,以工笔和白描为主,借助笔墨关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在处理形象和背景的关系上,通常是淡化背景,突出人物形象为主。

参考文献:

[1] 雅克·德比奇,等.西方艺术史[M].徐庆平,译.海南出版社,2011.

[2] 罗淑敏.一画一世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杰琼(1993—),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