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影艺术家的翻译之路研究

时间:2024-05-17

摘 要:本文通过探析资深翻译家郑雪来在工作岗位学习外语,进行外语翻译实践,最终成为资深翻译家的过程,给处于困境中的翻译教学改革以启发,提出翻译教学改革可以基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由具备“双师”资格的外语教师开展翻译教学,培养翻译人才。

关键词:翻译;岗位;教学;实践

0 引言

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各院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语翻译课程。然而,从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之后的工作总结来看,翻译教学与学习者和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加深,经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培養出来的学生不能立即为专门行业和专门技术领域翻译需求服务。[1]因此,分析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符合办学方针的翻译教学改革对策刻不容缓。

教学以市场为立足点,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需求。然而,进行翻译教学的教师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穆雷指出,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已趋于合理,但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翻译实践训练,学术上缺乏应有的翻译理论素养。[1]上述观点也基本反映了翻译教学师资的状况。

当代翻译家郑雪来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外语,进行外语翻译实践,最终成为资深翻译家的过程,给处于困境中的翻译教学改革带来了启发。

1 外语学习中“双师”的引导

1.1 外语学习兴趣启蒙

郑雪来小学毕业后,考上了英国圣公会开办的福州三一中学(现福州外国语学校),后转学到由美国安息日会创建的教会中学,闽北三育研究社。郑雪来钦佩校长兼英语老师吴运荣先生,吴先生经常充当美国牧师翻译,年幼的郑雪来崇拜不已。因此,在吴先生的教导中,郑雪来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2]

1.2 外语翻译引导

太平洋战争爆发,他随家来到南平。同时考取了暨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外文系。由于暨南大学的录取名单先发布,注册暨大。在暨大的一年中,经常旁听高年级的英语课、法语课和日语课。由于对外语的感受能力比较高,每次旁听都有收获,特别是教法语的王育三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师上课时穿的都是那件标准的法国燕尾服,嗓音响亮,激起了他日后钻研法语的兴趣。[3]那位既教英语又教日语的张其春老师对他影响也很大,张老师上的高年级的英语翻译课,他一次也没落下。至今,他还记得张老师的佳句妙译,“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张老师译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让他钦佩不已,于是张老师成为他日后走上翻译之路的引路人。在暨大时,因为崇拜英国作家拜伦,所以他最喜欢读的是英国的出版物。他通读中译本的《英国史》,阅读原文版威尔斯的《世界史纲》。1943年,他自学贺青编导俄语课本,用饿肚子省下的钱买俄语书,如《普希金诗集》《虹》《巴黎的陷落》等,由于俄语掌握程度低,只好边查字典边读。他还常到苏联对外输出公司图书部、《新华日报》图书发行部翻看各种书刊。

1944年5月,他考取了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军事译员。随后到昆明译员训练班学习,金庸的哥哥查良钊教英语会话,美国教官讲授军事知识和美国风俗习惯。

2 工作岗位中翻译实践的锤炼

2.1 美军译员岗位

1944年7月,郑雪来被分配到印缅战区美军475步兵团第三营任译员。除英语外,他还会说简单的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美国人尊称他为“语言学家”。在他与美国人朝夕相处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常收听军用电台的新闻广播,闲暇时看各种各样的英语“袖珍书”。美国部队备有大批“袖珍书”,包括欧洲古典小说和英美当代小说。他翻译的第一部英文小说《柏林大饭店》,共几万字,写在美军军用信笺上,可惜这部未完成的译稿后来丢失。因在美国军营里用英语思维,外语能力迅速提高。在美国军营的一年完全顶得上大学外语系的四年,可见语言环境是重要性。[4]

2.2 大学编译员岗位、杂志社编译岗位、俄语翻译岗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考取了陆军大学编译处英语编译人员,每月完成一定量的译文。另外,他还在重庆市内某贸易公司兼任英文秘书,处理英文商业信函。1948年秋,他宁可失业回福建长乐老家,也没有随陆军大学迁往台湾。在老家,他翻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发表在福州报纸的副刊上。1950年他任教绍兴联合中学,为上海的《人物杂志》翻译《马克·吐温的真面目》,校订法语翻译稿件。1951年初,刊物负责人邀请他到杂志社工作。他在《人物杂志》的工作繁重,写稿、译稿、编稿、校对并参与发行工作。连轴转的工作方式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他养成了以极快速度看材料、翻译、写作的习惯。全国报刊进行整顿,《人物杂志》停刊。他入职表演艺术研究所担任俄语翻译,现为北京电影学院。

2.3 电影理论翻译岗位

1952年初,调进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研究室的编译组,开始长达50多年的电影理论翻译和研究生涯。为借鉴外国戏剧经验,郑雪来接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的翻译任务。由于此书涉及美学、心理学、生理学、语音学和音乐学等专业问题,对于初次接触艺术理论翻译的人来说,难度极大。那时,郑雪来的俄语程度低,为了深入了解专业名词术语,了解原著的行文,他找到此书的英文节译本。人生多磨难,肺病再次发作,他只好躺在病床上口述译文,由爱妻做笔记,用一年时间,完成此书翻译。几年后,重译并校订斯氏的《演员的道德》和《演员创造角色》后,他再次对照《演员自我修养》原著和译文,发现原翻译欠佳,他又推倒重来,彻底改译。1956年,主持《电影艺术译丛》刊载的苏联艺术界关于斯氏体系大讨论的文章的选材、翻译、校订和编审工作。1958年这些文章汇集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遗产讨论集 》(约80万字)出版。[2]

2.4 电影剧本翻译成果

郑雪来主持电影出版社的外国电影历史理论的翻译出版工作。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仍然记得他翻译的《乡村女教师》和《海之歌》这两本著名的苏联电影文学剧本。此外他翻译的剧本还有《舍甫琴珂》《诺曼底-尼门》《告密者》《列宁的故事》《他永远活着》等等。

2.5 其他翻译成果

郑雪来在翻译方面成果颇丰。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和电影剧本外,还翻译、校订、编审了与斯氏体系有关的各种书籍,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演讲、谈话、书信集》(约80万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遗产讨论集》(约70万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谈话录》《演员的道德》《〈奥瑟罗〉导演计划》等。翻译《西蒙诺夫传》《苏联电影史及理论工作问题》《海之歌讨论集》等书及数十篇电影理论文章。在负责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编辑室的工作及担任《电影艺术译丛》《世界艺术与美学》《当代外国艺术》《当代外国影视艺术》等刊物的主编期间,校订、编审过一千余万字的译稿。主审《英汉广播、电影、电视、电教词典》(137万字),于199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1年至1999年间,担任文化部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全集》在1999年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优秀译著一等奖。[4]

3 郑雪来的启示

3.1 基于工作岗位设置英语课程体系

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翻译人才有着不同的专业要求,统一规格培养的翻译人才难以胜任市场上对翻译人才的多样化要求。英语教学应与职业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体系要形成职业特色,围绕行业工作岗位开设英语课程。例如电影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应用电子英语、饭店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机电维修英语、汽车英语、广告英语、物流英语、金融保险英语、市场营销英语、财会英语和动漫英语等等。把英语教学融入工作岗位教学中,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将更高,对英语的学习也将更有信心。[5]

3.2 让学生参加翻译岗位实践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外语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原则。[1]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实践和揣摩,以获得不断的提升。然而,翻译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少,没有经过充分的翻译实践锻炼,走上社会后难以应对翻译市场的挑战,不能成为合格的翻译人员。因此,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使翻译技巧和方法得到优化。

4 结语

英语翻译教学可以基于学生未来的行业岗位,由既具备翻译理论素养和翻译实践经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双师”开展翻译教学,培养翻译人才。如此才能解决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行业翻译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立即为专门行业和专门技术领域提供翻译需求服务,翻译教学改革才真正符合办学方针。

参考文献:

[1] 刘傲冬.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71-75.

[2] 郑雪来.访谈:一个电影研究者的风雨人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7,23,35.

[3] 林本椿.福建翻译家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18-223.

[4] 胡迎波.记翻译家、电影理论家郑雪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4):83-84.

[5] 余裕发.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為例[J].科技信息,2010(19):262.

作者简介:余裕发(1973—),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