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晋商常家宅院砖雕形式中的文人化特征与诗书画品格

时间:2024-05-17

摘 要:晋商常家是书香门第,尊尚儒家,懂文弄墨者很多,所以常家院落有很多砖雕可以窥见各室主人的品学趣味和审美观念。作为文人骚客,常家宅院的砖雕别具一格,院落主人以士大夫的审美观念,在砖雕中注入了礼仪之家的严肃和强烈的文人特征。砖雕的主要内容有神话传说、格言警句、花草鱼虫、历史典故等。砖雕以壁挂、匾额、花墙等多种形式嵌套在院落的各个地方,通过寓意象征的表达法,融入院落主人的品格情操,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常家宅院;晋家;文人化特征;诗书画品格

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各个阶级的建筑风格也有相应的要求,在明朝时,公、候和五品官员以上的房屋建筑为5~6间,而六品官员至普通平民则只能为3间以下。这些森严的阶级建筑要求限制了居民的房屋建筑数量,所以晋商无法扩大宅院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晋商通过后院的修建扩大了宅院的规模和房屋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晋商的砖雕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后院正屋的装修让其看上去比周围的房屋规模大了好多,显得独特。而且后院正屋的主透风梁达40多厘米,顶到了屋顶两端,过高的屋脊会增强房屋的安全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会在中间增加一個砖垛来减轻梁的负荷,也可以用来支撑脊梁。此外,在正屋的垂直脊梁也会增加透风脊,让房屋显得更加高大气派。这也体现了晋商通过气派的宅院光耀门庭的传统观念。晋家宅院追求房屋布局的严谨和合理,院落规划一般都是全封闭结构,通过高大的围墙把家宅和外界隔离开。在家宅内部,又通过四合院的结构布局使得各个院落紧密连接,各个院落又按照宅院的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样就构成了庞大的晋商院落群。这些建筑的布局象征着平安。从整体布局来看,整个院落是田字形的,这传承了中国人四平八稳的性格特点和审美观念。

1 晋商常家宅院砖雕的表现形式

山西的民居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建筑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独特风格折射出晋商传承的儒学思想和朴实的民风民俗。建筑取材讲究,建筑的各个细节构思惊奇,做工细致。在精细中又透着粗狂和奔放。一般房屋面朝南方,分为3间。房屋的石柱、砂岩,还有经过岁月打磨的木材构造,无不展现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气息,身处其中必然令人肃然起敬。

山西的古建筑犹如历史的瑰宝,是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柳宗元之后曾经在山西开枝散叶,而其对山西的院落建筑也有杰出的贡献。在康熙年间,陈廷敬也曾在山西开创事业,在其功成名就,光耀门楣时,也和多数人一样修建了很多的宅院,甚至阳城中庄一度被称作皇城。但是其在修建房屋时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所设计的房屋为民居的要求,所以建筑虽然恢宏大气,却并没有违背传统的阶级建筑要求。这些建筑经过岁月的变迁和战火的洗礼依旧保存了下来,在经过不断的修建后,其规模更加庞大。陈廷敬家的宅院是田字形的,4个四合院分布紧凑,布局合理,宛若棋盘,是非常典型的山西式建筑民居。这种民居的建筑格局在阳城非常普遍,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照壁艺术随着山西晋商的发展而发展。晋商在发展起来以后有了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发展自己的文化,所以对砖雕的投入也相应加大,砖雕师傅有了足够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大户人家通过修缮门楣彰显自己富贵之家的气派。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大户人家院落,如王家大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都是当时一些非常有名的晋商所建。照壁作为庭院最外面的一堵墙,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砖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照壁。照壁又被称作影壁或者萧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照壁有去灾避祸的功能。此外,在实际中,照壁可以遮挡院落里面的景观,增强了住宅的私密性。所以,照壁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的必有结构。照壁在结构上由三部分构成,壁身、壁顶和壁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照壁的壁身,也就是装饰部分的主体,壁身大多绘龙、凤等具有吉祥意义的事物,而龙凤一般会搭配祥云等让其更加美好。照壁的形状多样,有方有圆,还有一些其他的复杂图案,如几何花瓣。几何花瓣又是我国照壁中运用最多的图案。因为我国有很多佛教信徒,而佛经常以坐在几何花瓣上的形象出现,这让几何花瓣的寓意更加丰富。

2 晋商常家宅院砖雕形式中的文人化特征

2.1 吉利的寓意

祈福纳吉是中国人永恒追求的主题。中国的那些传统的代表吉祥的花纹大都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古人将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带有吉祥寓意的东西,如人、植物、动物或者是器物等,利用谐音或者一语双关将代表着吉祥的人、物赋予吉祥意义,表达他们对于吉祥生活的无限期盼。

2.2 寓教于美的体现

晋商常家宅院的砖雕充分表现了院落主人的儒学思想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通过把想要表达的寓意呈现在美学作品上,表达了自己惩恶扬善的远大志向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砖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除了传统的雕刻对象外,画家还把文房四宝和诗书礼乐作为雕刻题材,通过线刻的表现手法,构造出参差不齐,具有和谐美感的博古架装饰各类的花瓶。又通过文房四宝和诗书礼乐的修饰,实现了各种图案的合理分布,连接有序,表达了画家的高雅志趣。

2.3 追求远大志向的雄心以及淡泊名利的追求

在古代文人的画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象征性,用象征性表达他们追求完美的意识。晋商常家宅院的砖雕在古代文人画作的影响之下,也选择了运用象征的手法进行砖雕的刻画。他们运用象征,把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高雅品质的赞赏通过砖雕的刻画内容来表达。他们对于砖雕的画面感的要求也十分的严格,要求砖雕的艺术表达中必须拥有追求远大志向的雄心以及淡泊名利的追求,表达人们对于拥有铮铮傲骨的追求。在砖雕的刻画过程中,经常会选择利用梅、兰、竹、菊等表达追求远大志向的雄心以及淡泊名利的境界。比如在晋商常家宅院的贵和堂之中就刻画了“竹菊追求图”和“松梅图”,用梅、兰、竹、菊的品质来表达他们的高尚追求,并且将这些抱负、追求体现到了砖雕的刻画内容当中,彰显了当时的士大夫们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

3 诗书画形式特征的主要体现

3.1 士大夫画家与民间的雕刻师的審美融合

位于榆次的常家宅院,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常家宅院的建筑风格可以作为当时北方富商们的宅院建筑风格的领头羊,并且常家宅院的建筑风格在当时的所有宅院建筑风格中处于优胜地位。在明清时期,我国士大夫的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士大夫对于高雅生活的追求就慢慢地融入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中。当时,士大夫创作的画作风格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所以房屋的雕刻艺术也与士大夫的创作风格有了高度的相似性。在当时,民间的雕刻师们学习当代士大夫画家们的艺术创作意境,而士大夫画家也同样向民间的雕刻师们学习。二者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使得晋商常家宅院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完善。

3.2 儒道兼容

通常来说,士大夫、文人、儒家学者和画家是分不开的,因为这种集大体于一身的文化成就也决定了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传统的儒家文学主要是为礼教服务的,到了明清时期,画家和士大夫们不再满足于儒学这种单一的功能,通过借鉴道家的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教化功能的改变,在原有基础上开始追求审美情趣。画家们通过融会贯通,把修身养性的功能贯彻于绘画创作中。而常家文人历代接受儒学的熏陶,儒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深厚。这种深厚的儒学底蕴可以通过常家宅院的砖雕艺术完美地体现出来。常家宅院的砖雕集儒学和道家思想于一身,每一幅砖雕作品都体现了儒学的精髓和道家的思想。砖雕上的格言警句家人在进出时都能看到,日积月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让常家的儒学底蕴更加深厚。

4 结语

晋商常家的砖雕是民间文人的优秀作品,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雕刻绘画艺术,在雕刻作品中注入了文人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儒学修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通过介绍晋商常家宅院砖雕的表现形式、晋商常家宅院砖雕形式中的文人化特征、诗书画形式特征的主要体现,介绍晋商常家宅院的建筑布局,也介绍了晋商常家宅院砖雕形式中的文人化特征,如吉利的寓意、寓教于美的体现以及追求远大志向的雄心,淡泊名利的追求与诗书画品格,如士大夫画家与民间的雕刻师的审美融合和儒道兼容。

参考文献:

[1] 李希曾.晋商史料与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2] 张正明.明清晋商及民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薛顺生.中国传统建筑细部构造[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瑛.中国吉祥图案[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戎喜平(1978—),男,山西榆次人,硕士,晋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