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李壮
摘 要: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是以春节为时间点所创作的贺岁微电影广告片。此系列广告片不仅起到了品牌效应,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本文以《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广告微电影为例,分析其创作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容以及引起的社会现象,从中探究微电影所能引起的文化共鸣,并为未来的微电影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电影;音乐文化;社会现象
1 微电影的流行与《猴王世家》的诞生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且时长在30~60分钟以内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影片。微电影包含了传统电影艺术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它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线、紧凑的故事情节表达出电影的所有要素,可以是深刻而有意义的主题内容,也可以是浅显易懂的公益电影或喜剧电影。
2010年前,微电影多被称为视频短片,分为剧情、动作、学生剧情片作业等内容,从倪赞腾的《失爱》《乐珊之恋》等短片,到火遍全网络的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再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短片”逐渐变化成“微电影”这个词。而微电影广告也顺应时代而诞生。
微电影广告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产物,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互联网内容的碎片化;二是受众注意力的分散与稀缺。[1]网络的发展与智能移动的普及,使大众对于大众传媒的视觉、听觉要求逐渐提高。同时,因为时间的高度碎片化,民众较少有稳定而长时间的观影条件,于是商家利用微电影“微时长、微制作、微平台”[2]的特性,将产品广告注入其中,并在春节期间打造贺岁微电影广告,以引起人们的文化共鸣,达到宣传效果。
《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是百事可乐公司连续5年投放的视频广告微电影.与过去借助明星粉丝效应而起到宣传效果不同,《猴王世家》将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中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莱推至镜头前,讲述章家四代“猴王”的历程。影片一经发出,两天之内百事可乐官方微博阅读数破10万,成为以童年时代情怀为主打的微电影的成功案例。
与往日的明星代言推广产品不同,《猴王世家》微电影成功地将电影与广告的界限淡化,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六小龄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自己家庭与演艺生涯,自章家猴戏的传承开始,至参演《西游记》获得好评为止,直至影片末尾,李易峰讲出“六小龄童老师,你永远是我们的美猴王,祝你百事可乐!”这一台词时,观众才意识到这是一则广告影片。至此,广告不再以单纯的推销产品为目的,而是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让品牌文化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猴王世家》蕴含的音乐文化
2.1 故事背景
《猴王世家》虽讲述的是六小龄童的艺术生涯,但故事背景却是基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文化贯穿整个影片:章家“美猴王”的戏剧化形象源自西游文化,六小龄童踏入演艺道路也因西游文化,猴戏影视化的成功也离不开西游文化的传播。
《西游记》的影视化,将此名著搬至荧幕中,以浅显易懂的故事情节、美术化的人物形象传递着“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的处世之道。自1986年至2015年,影视化《西游记》已历经30年的洗礼,但依然活跃于各大电视台的假期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因此,以西游文化为背景的《猴王世家》微电影广告一经推出,成功地引起了当代中青年人的內心共鸣与对童年的怀念,而这一年龄段的群众,也正是消费百事可乐饮料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传播与普及范围相对于其他三部名著来说更加广泛,且改编后的《西游记》更加贴近低龄儿童对于神魔鬼怪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与童年回忆两大兴趣点相结合,以丙申猴年的到来为时间点,百事可乐公司紧紧抓住了中青年人内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鸣,使得《猴王世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强烈的社会反响。
2.2 影片音乐文化
电影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电影画面在给观影者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电影的配乐能够烘托观影者的情感,从听觉方面引起观影者的心理共鸣。《猴王世家》这部微电影贴合传统的西游主题,在剧情的发展中使用了传统绍剧的猴戏配乐,代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繁荣与丰富;剧情高潮处使用了《云宫迅音》作为背景音乐,使整个影片给观影者带来的冲击与共鸣感更上一层楼。
(1)传统戏曲音乐。绍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①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其中源于西游文化的《三打白骨精》具有绍剧的代表性。绍剧猴戏艺术最具代表的艺术家为“南猴王”章宗义,艺名六龄童,也就是六小龄童的父亲。影片《猴王世家》中,在六小龄童讲述章家猴戏的传承时,使用了绍剧猴戏的传统配乐,带领观众深刻地感受我国西游文化的悠长历史与猴戏文化的独特性。
绍剧音乐在起源时多用笛子、二胡两件乐器组成,发展后逐渐包括牛腿琴、三弦、二胡、中胡、笛子、唢呐、笙等,并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多声部组合伴奏方式,沿袭至今。[3]而绍剧猴戏表演时,多用锣鼓伴奏,绍剧音乐的锣鼓非常具有浙东吹打的特色,风格粗犷,与舞台演员的表演艺术浑然一体。
(2)现代配乐。《云宫迅音》是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片头曲,又名《西游记序曲》,由我国一级作曲家许镜清作曲,胡炳旭指挥,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队演奏。此曲因西游电视剧的传播而家喻户晓,时至今日,每当此曲响起,人们眼前还是会浮现出剧中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以及神魔斗法的精彩画面。
《云宫迅音》为纯音乐曲,开了中国民乐音乐与西方管弦音乐和电子音乐结合的先河。乐曲以特效音为开端,先声夺人,给听众以“魔幻式”的开场;随后,电子乐器以固定旋律段的演奏使此曲进入主题的铺垫;紧接着,电贝司乐的加入使旋律的律动与丰满感进一步提升。《云宫迅音》的主旋律以西洋铜管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展示了西游世界的宏大场面;人声吟唱伴随着古筝、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更是带领着听众进入了《西游记》中的“仙界”,如同在空中飞翔一般;其中贯穿全曲的手鼓声,又充满异域色彩,隐喻取经之路的漫长与遥远,让人浮想联翩;全曲在竖琴的华彩和辉煌的结尾中结束,预示取经之路的完美结束,师徒四人的功成名就。
《云宫迅音》充满着宏大场面与英雄主义情结,在《猴王世家》中,六小龄童为更好地塑造“美猴王”形象,经历了无数困苦,在全片核心处,伴随着主题曲而表达出“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的心路历程,将影片由广告片升至纪录片,随后提升至励志艺术片的高度,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以六小龄童的经历比作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困苦,提升斗志,憧憬新生活。
2.3 传统戏曲中的脸谱文化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时演员在面部所化妆容,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关于脸谱的起源,现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起源于歌舞戏的代面,一种是源于古代图腾文化。随着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脸谱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体系,是戏曲舞台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猴王世家》中展现了章家绍剧“猴戏”所用脸谱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特征,红色在中国戏曲脸谱体系中象征着忠义、耿直、有血性。这一性格特点非常符合西游文化中孙悟空的形象。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体现出其忠义;疾恶如仇,痛恨所遇邪恶妖怪时的愤怒,体现了其耿直一面;勇往直前,遭受挫败也要降妖除魔的特点体现了其有血性的一面。可见章家“猴戏”的脸谱体系也是经考究而形成的。
由上述三点可见,《猴王世家》影片中蕴含了非常多的文化特色,从各个方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新形式相结合展现,极大地丰富了此片的内涵,使其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众多的文化阻礙,引起国人的文化共鸣。
3 结语
百事可乐2016年猴年广告微电影《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中对于音乐的应用可谓独具匠心,音乐的时间跨度自中国古代戏曲音乐至当代电子流行音乐,但又不失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因此,笔者认为,百事可乐这次的广告微电影营销,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与普及者提供了一些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应只是在舞台或电视媒体中,更应抓住年轻人的喜好,将传统以新潮的方式推出,更能引发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注释:①绍剧简介来源于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蔡建军,陈鑫.论微电影广告的情感诉求与表现——以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为例[J].数字艺术,2016(05):038.
[2] 李凤鸣,段楠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动因[J].新闻研究导刊,2014(7).
[3] 车文海,樊祖荫.绍剧中的多声部音乐[J].中国音乐,2014(2).
[4] 焦炳琨.微电影:一种新的文化表达[N].甘肃日报,2018-11-06(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