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托兰斯创造力理念在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4-05-17

陆帅凝

摘 要:托兰斯创造力理念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而全面影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将该种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挥其整体力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以托兰斯创造力理念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工作所能产生的启发作用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详细阐述了环境刺激以及创造发展机会实际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对现阶段舞蹈编导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整合分析,在探究之后,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较具战略发展性质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托兰斯创造力理念;舞蹈编导;创造力;环境刺激

0 前言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的综合能力,并在该种能力的指导下,不断地强化个人的创造力,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创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的研究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工作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对其整体发展形式的完善具有现实性意义。[1]

1 托兰斯创造力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的启示

1.1 具备较强的环境刺激感受经验

人类在生活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两种形式来完成对世界的了解。其中第一信号主要指的是声音、光亮、味道等能够通过器官进行感知的信息,第二信号主要指的是,人类通过不断的学习,所能熟练应用的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交流,最终逐步完成更加深刻、彻底的对世界的整体感知。不同的环境状态对人类所产生的刺激是完全不同的。故而,人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托兰斯创造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学习舞蹈编导提供较为周密的环境刺激,进而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形式的环境刺激,使其创编能力逐步提升。不仅如此,教师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舞蹈编导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托兰斯创造力理念能够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方式与理解能力进行改良发展,使其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与工作中增添更多形式的灵感与想法,进而全面提升个人能力。

1.2 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大量机会

舞蹈编导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的进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个人能力,并提升个性化的创造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并不能完全为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提供该种能力的提升方式,而托兰斯创造力理念则刚好能够弥补教育者在该方面的不足,能够为学生整体发展阶段中,不断学习与发展的创造力提供更加充足的机会。不仅如此,在托兰斯创造力理念的模式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优化现摘 要:本文围绕“民间工艺进课堂、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创意工作坊平台搭建、‘作品—产品—商品培养模式推行”四个方面,推行基于创意工作坊的公选课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创意工作坊公选课改革与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思维训练,培育孵化创业实体,推动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人才培养,引领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

关键词:创意工作坊;公选课改革;文化传承

为推广文化传承理念,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推行了基于“创意工作坊”的公选课改革与实践:引入民间工艺进课堂,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產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艺(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培育孵化创新创业实体,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

1 引入民间工艺进课堂,推广文化传承

基于“创意工作坊”的公选课程凸显创意性、成果性、实效性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内容以制作民间工艺品为主,包括手工皮具制作、扎染、蜡染、广绣、剪纸、泥人、泥塑、手工编织、篆刻等。

从2014年9月开始,学校陆续开设了“广绣技法”“泥人造型”“扎染艺术”“陶瓷设计与制作”“篆刻”“剪纸”“创意手工皮具制作”“三维逆向雕刻”等课程,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1 开设“广绣技法”课程,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文化

2015年3月,学校让非物质文化“广绣”进入课堂,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了“广绣技法”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普及广绣文化,继承、发扬民族传统工艺,深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师以师傅带徒弟方式的指导下,学生的《荔枝图》《红秋葵》《兰花》《豌豆》等作品相继诞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为更多同学、家长所悉知,将中国传统刺绣文化发扬光大,完整、创新地传承下去。

1.2 开设“泥人造型”课程,传承民间艺术——泥塑艺术

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传承泥塑工艺,学校开设了“泥塑造型”课程,特别聘请校外名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在专业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捏制成泥坯,制作造型,彩绘等工序,制作出一批泥塑造型作品,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显示出了本门课程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3 开设“扎染艺术”课程,发展民族传统工艺——扎染工艺

学校开设“扎染艺术”课程,旨在通过依托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教学,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民族传统工艺,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推动我校对于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课程建设。通过纱、线、绳等材料,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制作出了一批扎染工艺品,既具备艺术感,又体现了创造力。本门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了解扎染工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4 开设“陶瓷设计与制作”课程,传播民间工艺——陶瓷工艺

“陶瓷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陶瓷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多重工艺程序,制作而成的陶瓷作品兼具艺术性、创新性。“陶瓷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设,注重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工艺,在普及了陶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5 开设“剪纸”课程,传承我国民族艺术——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作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学校开设“剪纸”公共选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剪纸”的艺术之美,弘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能力,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并乐于传播剪纸艺术文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独立制作出自己的剪纸作品,作品呈现的造型生动,花纹、色彩搭配恰当,充分展示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6 开设“创意手工皮具”课程,锻炼手工工艺——皮具制作

“创意手工皮具”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在了解手工皮具的基础知识后,掌握手工皮具的制作步骤与制作技法,能单独设计、制作个人作品,并融合自己的创意,体现出返璞归真、天然淳朴的艺术风格。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精心推敲下,一件件手工皮具作品相继诞生,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体现了手工皮具淳朴天然的艺术特性。学生表示,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培养了耐心细致的品质,提升了个人修养。

图1  创意工作坊公选课实施情况

2 聘请技艺大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校通过聘请具有一定的资历及技术造诣的技艺大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教学团队多元化。目前,学校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技艺大师,已成立广绣技艺大师工作室、扎染工作室、叶紫麦秆画衍生产品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将传承广绣等传统技艺、服务专业建设、探索“学徒式”人才培养模式、研发产品、改良技法,同时对外承接项目、推动创新创业。

本教学团队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和外观设计专利4项,申报8个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发表16篇期刊论文,获奖作品8项。

3 搭建“创意工作坊”平台,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思维训练

学校已创建“扎染艺术工作坊”“泥人造型&三维逆向雕刻实训室”“陶瓷设计与制作工作坊”“广绣工作坊”等创意工作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学生主体、能力本位、以工作坊为载体”的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体验职业氛围,着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意思维。在大师以师傅带徒弟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在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后,广绣、泥人、扎染、陶艺、剪纸及手工皮具等作品相继诞生。最终促进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让研发的创意作品变成产品,再变成商品。

课程所涉及的广绣、泥塑、陶艺等作品成果,参与国内、省级艺术设计类各类技能大赛,获得了139个奖项,其中国家级的47项,省级的92项。同时,75人获得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此外,作品于2018年7月参加东莞市文化馆创意集市活动参展。

4 推行“作品—产品—商品”培养模式,培育孵化创新创业实体

“创意工作坊”课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创造性工作,培养创新思维,在大师以师傅带徒弟方式的指导下,与市场对接,学生日常上课制作的作品,通过产品化改进改良达到产品要求,参加作品展、文化产品交易会、创新创业平台以商品进行销售,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推进“作品—产品—商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广绣工作室、扎染工作室、服装与服饰设计创新创业基地,依托技术创新,依托项目創业,服务地方经济。

5 项目推广应用效果

本项目在学校进行了多年的应用推广和深化,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1 课程建设成果固化在课程体系中,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校制定了《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创意工作坊”课程管理办法》,编制了“广绣技法”“扎染艺术”“泥人造型”等7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教案;制作了“创意工作坊”公选课教学成果作品集,成立广绣技艺大师工作室、扎染工作室、叶紫麦秆画衍生产品设计与制作工作室;与东莞市运河创意公社等单位共建“基于创意工作坊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基于“创意工作坊”的公选课主讲教师学生满意度达到100%。

5.2 课程建设成果在校内外得到推广

从2014年9月开始,基于“创意工作坊”公选课已在2013级学生中开始实施,累计上课人数1485人,涵盖全校所有专业,其中非艺术类专业占79.06%。课程所设计的广绣、泥塑、陶艺等作品成果,参与国内、省级艺术设计类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了139个奖项。在校外,本成果建设项目和实施方案在中国职教年会上进行展出,得到200多家职业院校,800多名代表高度评价和认可。同时,向对项目有兴趣的社会人员开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5.3 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学校基于“创意工作坊”的公选课改革取得的成效,陆续引起了《中国教育报》等全国性媒体和《东莞日报》《东莞时报》等地方性媒体,以及中国教育新闻网、东莞时间网等网站的广泛关注和多次报道。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相关的报道不下30篇。本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也因此得以不断提升。

综上,基于“创意工作坊”的公选课改革与实践,引入多种民间工艺(广绣文化、扎染工艺、剪纸艺术等)进课堂,以“创意工作坊”为教学平台,推行“作品—产品—商品”的培养方式,培育孵化创业实体,面向同类院校、中小学推广,推动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

作者简介:王少应(1986—),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数字多媒体技术。2.1 过于重视理论而缺乏实践

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而言,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课程划分为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两种,舞蹈编导课程也不例外。在舞蹈编导课程中,专业课主要包括编导理论基础、舞蹈美学概论以及芭蕾舞蹈基础等,而公共课则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似,主要包括语文、体育、英语、毛概等。就一般而言,该种课表的结构安排是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的问题的。[1]教师在进行日常授课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帮助,还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发挥个人能力,全面运用个人的创新意识与自身所掌握的理论基础进行舞蹈的编排与创作,并且通过反复的练习与锻炼,最终逐步成长为能够独自编排舞蹈的优秀学生。

2.2 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稍有欠缺

对于专业的设置与发展而言,舞蹈编导属于艺术创作分类的学科,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中,只对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是完全无法达到教学需求与指标。真正的优秀舞蹈编导人才,需要能够将美学、历史、生活等各个方面相互融合,并以此为基础,激发创作灵感,只有如此,其舞蹈的整体表现力才更强,才能在美的感官感受下成为更加吸引人的吸引力。而在现今的教学形式中,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能够全面囊括,但是高校的教师与学生不仅轻视了舞蹈的实践教学,还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课与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忽视舞蹈的实践,一边又认为文化课程是冗余的课程安排,造成学生的认为知识不足,进而影响了创造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

3 在高校编导教学工作中应用托兰斯创造力理念的优化策略

3.1 为学生的舞蹈编导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上文中已经提及,目前我国舞蹈编导高校中,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过于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理论课程的教育,而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舞蹈实践。该种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发生能够理解理论,却无法独立操作和创作的,对学生后续的发展具有极为严重的影响。在托兰斯创造力理念中,艺术是来自于生活,该种理念能够逐步转变教育者与学生的思维,使其意识到舞蹈编导这一课程是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取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的。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通过托兰斯创造力理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即兴舞蹈训练,该种训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音乐、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舞蹈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完成表现力的培养;其次,校领导要深刻意识到托兰斯创造力理念对舞蹈编导专业课教学的重要作用,而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在舞蹈晚会等活动中让编导专业的同学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实践设计;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业余生活中丰富实践机会。在大学校园中,学生的时间是灵活而充足的。故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舞蹈社团,学生在该社团中能够各司其职,编排出与市场发展形式相符的舞蹈形式,最终逐步完善其自身的创造能力。

3.2 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在极大程度上高于生活,舞蹈的编排与创作是其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看法,目前我们所能欣赏到、接触到的著名舞蹈,多数都是以生活的为原型的。故而,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逐步强化学生的此类认知与意识,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以生活为主要素材,逐步完善、发展个人的舞蹈编导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文化对艺术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戏剧、影视、文学以及音乐等艺术表达形式完善学生的素质培养,引导学生能够通过世间的自然事物逐步感受到创作灵感与方式,并在该过程中领略自然所带来的魅力,通过此类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极高的人才。

4 结语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托兰斯创造力对我国舞蹈编导教学所能产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在后续的研究中对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优化措施,即为学生的舞蹈编导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较为科学严谨的教育,还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人创造能力的提升。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托兰斯创造力理念在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迪.艺术类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架构的优化与改革——“舞蹈与音乐”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黃河之声,2018,15(15):133.

[2] 王震宇,陈典典.应用型地方高校声乐主修生服务地方的路径及策略——以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 [J].大众文艺,2018,36(15):227.

[3] 黄雨微.“非遗”传承,以人传舞——2017“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J].大众文艺,2017,28(10):168-1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