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薛丽雯
摘 要:本篇论文是在2020年“沟通思想,创造未来”迪拜世博会为时代背景下,继上海美术学院“未来畅想,沟通桥梁”学术论坛之后完成的一篇论文,论文根据对接的法国专家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设计的演讲进行的相关思考与议题研究。本文以世博中可持续的展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世博会中计划建造为可持续的展馆在环境设计范畴中由最初建造与之后改造的一系列内容。本文将“可持续”展馆定义为不仅是在功能、材料上采用节能环保的新能源科技的展馆,也包含了为较长期存留下来而建造或随时代的发展适当改造而延续保留下的具有一定长久性的展馆。
关键词:世博;“可持续”;展馆;环境
1 世博展馆的历史背景
1.1 世博“可持续”展馆设计背景
“可持续”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动,我国及全球多国也对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利用这类问题十分重视,且我国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到的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决策中也体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世博展馆与其他建筑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它们的搭建产生了积极效益,但也存在周期性。在世博展览结束之后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更大量的耗材,许多展馆会面临拆除,只有少部分会保存下来,关注它的可持续设计可以使资源更为合理地利用。
1.2 世博展馆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的世博会中展馆仅有一栋建筑,其中主要将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区位来进行相关展示,如伦敦国际工业和艺术博览会与万国工业博览会用的创作“水晶宫”①建筑,这个设计中的材料沿用至今。
19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不再仅有一个展馆,它设有皇帝展馆、工业宫、机器厅、圆顶建筑等,推动了之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并且世博会结束后,部分展馆也得到了可持续的运用,如工业宫的部分建筑群在之后成为维也纳玉米交易所,机器厅等则被用于北方铁路货物和谷物的储存中心。但由于环境因素,这届世博会并未很好地推广与运行,圆顶建筑也在世博会当年被大火摧毁,遭遇了与水晶宫建筑一样的命运。
进入21世纪后,世博会中的“可持续”展馆则多采用绿色、低碳、科技的方式来呈现,如水资源、空气、材料,各种能源等运用在展馆设计中。展馆作为环境中的主体,不仅对展馆本身有影响,也受到环境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例如,展馆的水土、交通、地区文化等环境都会影响展馆未来保留与改造等的可能性。因此,在展馆设计之初就需对这些方面进行考量,一定程度上规划这些世博展馆的未来,对于需要保存的展馆采取“可持续”的一系列设计。
1.3 世博“可持续”展馆的时代影响
时代发展迅速,从第一届世博会以工业及艺术方面发展到如今崇尚绿色、科技、文化、特色等更多元化的世博展馆,展示方式在不断变化,展馆形式也各不相同,其中大量展馆为临时建筑,能够留下的展馆少之又少。就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效、合理、适度地运用展馆,将其以可持续的方式打造,不仅节约能源消耗,也能提供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
这与我们人文、社会、环境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当我们了解了一定的历史上保留下的世博展馆的未来后,也能为今后的世博“可持续”展馆设计提供理论前提。此次的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归纳世博中“可持续”展馆的发展趋势,以提供未来“可持续”展馆设计或改造更多的前车之鉴,为今后方案的设计提供背景参考。
2 世博展馆的“可持续”设计应用
2.1 世博原展馆设计
在世博会展馆设计前期,定好保留的展馆后便开始对“可持续”世博展馆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它作为之后的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保留展馆在设计和工艺上运用了许多巧思。它的外形设计运用了展现民族形象的“中国红”,具有中国特色的“斗冠”造型且在其上印上了二十四节气的篆字等。在建筑材料上,中国馆用的工程结构钢材以Q345B和Q345GJC为主,它们均属焊接性能较好的低合金高强钢。此外,也运用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从艺术美感和材料质量上尽可能使其达到高使用效用,保存时间也能更久。
2.2 展馆的保留与改造
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包括中国馆在内的诸多展馆保留了下来,如意大利馆、俄罗斯馆等,展馆保留下来后继续展示原有展品或作为其他的用途使用。例如,中國馆则改建为以展示近现代艺术作品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中华艺术宫。作为全新的综合性艺术馆,它的改建设计在不影响整体立面格局的前提下,对外立面局部进行修正,室内进行了加层、改造,以及对港澳地区馆做了一定的融合设计。
具体而言,中国馆在改建中保持了原有的外部形象,将其中北侧出口改造统一,合并了国家馆与地区馆的功能,将14米高的地区馆设立改建局部为双层的空间,重新规划参观流线与整体展示布置格局,通过采用“房中房”的设计形式解决消防疏散,达到恒温恒湿的要求来保护藏品,以及完善了由临时建筑转为永久性建筑而产生的一系列消防问题等。
就目前而言,中华艺术宫作为中国馆“可持续”设计后的产物,在保持原有大格局、外观视觉上无大变化的状态下将其改造为永久性建筑,起了很好的文化纪念与资源节约等作用,充分彰显了地标性、文化性、可持续性。
3 “可持续”展馆法国馆的案例解析
3.1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简介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最初由法国设计师雅克·菲利耶设计,也就是论坛中对接的法国专家所在的公司,专家当时以“法国馆的三次重生”为主题讲述了法国馆由最初上海世博会时设计的展馆到之后经历两次“重生”的历程。这也就如城市发展中践行“可持续”实践,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未必就一定要消亡,有时用“可持续”的理念设计便可有更大的价值,使用方式的移用或建筑的改造都使得其得以延续。
法国馆的设计中外立面以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通过网状“包裹”的形式呈现,展馆外周围设置水面,可以透过反射感到波光,为法国馆增添了动感,法国馆现状亦能看出当时的设计。世博会期间馆内有美食、庭院、清水、香水、老电影片段等,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平衡等多种感官让游客沉浸在环境之中。此外,法国馆在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展示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央庭院天井里的一个垂直花园延伸至屋顶露台上,在屋顶花园上浦江美景便能尽收眼底。
3.2 法国馆与上海民生美术馆
世博会结束后,法国馆作为“可持续”展馆也被保留了下来,而它保留了内部斜坡,原有的垂直花园和露台花園被拆除。作为大楼的一部分,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得知由于垂直花园的养护难度和耗资都较大便在改造设计中拆除了,也重新设计了一处屋顶花园区域。
目前,它作为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简称M21,其中展示了如“多重宇宙”“西游记”“透明的声音”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展览。艺术家谷文达在该美术馆的展览“西游记”让人印象深刻,采用国民互动的方式且让上海民生美术馆的内外都参与到展览中,室内为书画展览,室外则以天堂红灯笼装饰为整个民生美术馆的外立面好似换了一身新衣,把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表达出来。
3.3 景观设计的融入
然而,“可持续”展馆法国馆的发展并没有就这样结束。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需要也在变化,要使可持续发展与保留下来的展馆和谐共存,就需要有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式。于是,世博文化公园就成为纽带,4座保留场馆:意大利馆、俄罗斯馆、卢森堡馆以及法国馆和上海歌剧院融合在公园之中,它就像是城市中的世外桃源,且将成为上海最大的城市公园。
该景观环境设计中运用了海绵城市系统,需重塑地形,修复土壤,将水渠、工业土壤和建筑、世博展馆这些元素组合,加上其中采用的大量的木质材料,它具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的联系以及可循环、可回收利用的特性也为该景观增添了可持续性。此外,这里还设计了一处就像伦敦蛇形画廊的艺术装置,每年都更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据了解,该文化公园计划于2021年中期开放,这也是上海世博会“可持续”展馆的一个美好未来。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在这个城市文化公园之中得以逐步延续下去,而这个公园的建立也具有了纪念、文化传播、自然生态、可持续等作用。
4 结语
世博会展馆在历史上多以临时性建筑为主,展示周期也不会很长,多数在展示过后以拆除的方式终结。就20世纪与21世纪这个时间段对比而言,近代世博展馆更多地在建造之初便会考虑其可持续性的设计。虽然留下继续使用的世博展馆并不占多数,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减少资源浪费的作用。在之后这些展馆的可持续使用带来的效益不仅仅是来自资源节约,也存在文化纪念、传承等作用。而20世纪的展馆设计虽然大多没有将“可持续”展馆与临时展馆在设计之初考虑完备,但也有很多展馆在会后保存了下来,它们的未来由于时代的不同有不同的结局。
20世纪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自当时的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环境问题使该展馆在会后的使用以粮食的储存及贸易功能为主,21世纪的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则因当今社会对艺术、自然、科技、节能、环保等方面意识的增强,在设计之初就决定了它的可持续利用,而后又将其改造为艺术馆,目前又将其规划为文化世博公园,打造“都市森林”的美妙环境。
总而言之,世博“可持续”展馆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但此类展馆的存在可减少资源浪费,也具备文化纪念意义等。世博“可持续”展馆的后续运用则多与其时代背景相互关联,以继续作为艺术展馆居多,也根据地方需要作为粮食贸易、办公大楼、景观主体等。当然,对于世博“可持续”展馆的未来我们暂时还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文化、科技的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等的变化都会对这些展馆产生影响,对于该议题的探讨也需要由这些变化而不断提升和完善。
注释:①水晶宫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诞生,水晶宫是英国伦敦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19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最初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是万国工业博览会场地。
参考文献:
[1] Jean Carron(美).可持续的建筑保护——现存植物绿化改造[M].陈彦玉,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吴志强.世界博览会[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隈研吾(日).自然的建筑[M].陈菁,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 陈冬平.中华艺术宫——世博会中国馆改造设计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6(7):48-50.
[5] 吴志强.世博会:城市转向永续的催化剂[J].时代建筑,2008(04).
[6] 彭忱霖.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公园方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7] 邓小兵. 2010上海世博会开发运行研究[D].同济大学,2006.
[8] 张浪,陶务安,李明胜.营造生态园林 注重群落景观——上海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2006(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