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陈惊宇
摘 要:广场舞体现着当代社会群众的生活诉求,是其精神生活的展示窗口。广场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优势,然而由于其业余性,近年来出现艺术品位不高等弊端。将传统民间舞蹈融入广场舞,不仅能提升广场舞的艺术品位、弘扬传统文化,更能使民间舞更广泛长远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广场舞
广场舞体现着当代社会群众的生活诉求,是其精神生活的展示窗口。广场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优势,然而由于其业余性,近年来出现艺术品位不高等弊端。将传统民间舞蹈融入广场舞,不仅能提升广场舞的艺术品位、弘扬传统文化,更能使民间舞更广泛长远地传承下去。
1 当代广场舞的特点
1.1 群众性
当代广场舞具有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精神的一种体现。广场舞是由群众自发组织和参与的,内容和发展方向都是围绕着群众的需求,有较强的集体性,能够让参与进来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群体归属感。
1.2 功能性
广场舞具有自娱和健身等功能性。不论是中青年还是老年人,来参与广场舞的最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自娱自乐。将以往饭后“追剧”时间改变为运动健身时间,增强身体体能,也使其成为一种容易达到的精神追求。
1.3 业余性
廣场舞有别于专业舞蹈,动作较简单,参与者容易掌握。领舞指导大部分是舞蹈爱好者,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一般是将在网络视频中学到的舞蹈动作转教给参与者,在教导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动作规范性。在舞蹈和音乐选择上,也呈现出品位不高等现象。这也是广场舞的弊病之一。
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现状
传统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体现,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还体现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民族精神。目前,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舞蹈类项目共有113项,占总数的9.1%。然而,过去20年间许多传统舞蹈形式正在加速消亡。在20世纪90年代调查统计出的2100个传统舞蹈项目,如今已经消失了853个,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2.1 保留于乡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不断加速,传统意义上民间流传的舞蹈已经成为民俗文化沉淀下来,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者掌握技巧的人,主要生活在乡镇农村。并不丰厚的补贴无法给他人以学习动力,加之乡镇的业余生活也有了电视和网络,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政府只在传统节日才组织表演民间舞蹈。诸多原因导致非遗民间舞蹈逐渐消失。
2.2 传承于校园
近年来,教育和文化部展开了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不管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融入了非遗文化。例如,将非遗传统民间舞蹈融入中小学课间操、高校舞蹈系的课程教学等。如何将当地的传统民间舞蹈融入当地学校,能否成为必修课,还有待研究和商榷。
2.3 传播于民俗节日与仪式
传统民间舞蹈是伴随着民俗节日、仪式以及生活劳动而产生的。如今,在当地的民俗节日里,传统民间舞蹈也成为必须表演的艺术形式,如天津妈祖祭典“皇会”汇集了众多当地的传统民间舞蹈。大众只有在这种大型祭祀仪式中才能看到如此齐全的当代非遗艺术形式。在政府的组织下,传统民间舞蹈在重大民俗节日仪式中得以传播。但是由于众多原因,这种传播机会并不多。作为一种艺术展示,观众只能了解与欣赏,只有少数参与者才能用身心去体验和实践。
3 广场舞对于传统民间舞蹈传承的作用
3.1 舞者自身体验——实践并传承民族文化
传统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体现着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传统民间舞蹈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写照,而是一个民族人民生活的艺术写真,其将人们在劳动、节日、仪式等活动中的行为提炼并进行艺术化处理,具有很强的隐喻性。
将传统民间舞蹈融入广场舞中,让舞者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用身心去感受传统民间舞蹈的美感与健身优势,用身体加强民族记忆,传承民族的精神文化。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是一种实践与支持。
3.2 观赏者体验——审美并加深民族文化
将传统民间舞蹈融入广场舞中,使其成为展示市民精神文化的舞台和宣传当地文化特色的宣传平台。从欣赏者角度,能够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并懂得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
笔者多次去西双版纳景洪做田野调查,那里的广场舞主要集中在城区商场、公园等地。景洪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广场舞被“现代舞”所覆盖,而是坚守当地的传统民间舞蹈——傣族舞。在当地旅游景点或文艺演出的商业化体验之余,游客傍晚到商场或公园散步时还能够体验到真正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这才是一种真实而深入的旅游体验。
3.3 传统民间舞蹈自身传承
广场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展示窗口。将传统民间舞蹈融入其中能够在这个辐射面广的公众平台上,得到深入人心且广泛的传播效果。
广场舞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形式,彰显了当代城市居民对时尚的追求。将传统民间舞蹈融入广场舞,势必会使其依据大众的需求而引起变化和发展。如何保持它精华的基本原型不变,更科学地结合健身、审美的需求进行创新,就需要专业的舞蹈与音乐人才进行设计与讨论。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间文化的瑰宝,在保存的基础上如何更广泛地传承是当代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传统民间舞蹈又因以身体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容易变异、失传。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让其在发展中传承。社会和政府应该多关注民间艺人,多举办文艺展演和比赛,指派专业的舞蹈老师编创民间舞蹈的组合投放到广场舞中。同时,引导群众更多地参与其中,以实践促传承,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
参考文献:
[1] 孙丹.基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J].黄河之声,2018(09):46.
[2] 于平.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和艺术创编[J].舞蹈,2015(06):5.
[3] 唐冠珍.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16(06):153.
[4] 吴红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1):195-196+2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