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陆玉婷
摘 要:内心听觉的敏锐有助于音乐的表现,我们甚至可以用听觉去辨别一个演奏者的水平或是演奏者造诣的深浅。因此,在形成发达的内心听觉之前,必须要学会和训练对乐谱上所有符号的外在听觉。本文将对听觉作出一系列的强调与运用,从听觉与旋律、音色和触键、踏板的运用三个方面浅析听觉在一般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作用。
关键词:外部听觉;内心听觉;钢琴教学
1 听觉与旋律
一首乐曲的呈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作曲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转化为内心歌唱的旋律并把它记录下来;二是学习者或演奏者将谱面上的各种符号转化为实际音响;三是欣赏者对演奏者所表现出的实际音效进行体会。乐谱最基础的表现应为对谱面旋律的正确表达。
旋律是由时值与音高两方面要素构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存在这样一系列的过程:“聆听——发现不足——改正不足——聆听——……”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直至满意为止。特别是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钢琴教师必须强调听觉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例如,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习琴一两年的学生,但其却对音高和节奏没有什么概念,甚至对自己弹错的旋律毫无察觉,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粗心或者是对谱面的不熟悉。但是,绝大部分原因是在学习之初,教师并没有教授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用耳朵分辨音的性质,如可以弹奏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让学生听辨,或是弹奏大小三和弦让学生感觉明暗色彩,通过上课的训练和强调,让学生对自己所表现的音响效果进行聆听检查,从而找出旋律上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而不是通过教师直接指出或标记。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教师的示范,将教师的示范与自己弹奏的旋律音效进行对比,从而自行解决在旋律上出现的错误。当学生能自行检查出旋律中所出现的音高、节奏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说话或念诗的方式再教学生学会聆听旋律线条的起落、旋律与伴奏之间的平衡等。
学会聆听复调作品,以便掌握复调音乐的精髓。复调音乐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旋律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地流动和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当我们弹奏多个声部时,旋律容易混淆,只有靠听觉去对手指进行调控,才能使各个声部的旋律变得清晰。当我们想强调主题时,也要靠听觉对指力进行调控,使各声部平衡协调。由此可见,听觉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位良师,指引着正确的道路。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在上课时训练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强调听觉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听觉与音色、触键
音色的产生和变化是依据整个手的用力方式以及触键来控制的,它就像视觉艺术当中的颜色一样,失去的话会使音乐变得黯淡无光。同时,它也是一种比“把旋律弹得又稳又快的技术”更胜一筹的技巧。在我们的手作出不同音色处理之前,必须让我们的耳朵听到它,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高级阶段必须掌握的内容。曾有钢琴大师提出两种类型的“音乐耳朵”,一种是“主观之耳”,一种是“客观之耳”。前者是指通过对乐谱图像的了解想象所弹奏的声音,使手指所弹奏的音响无限接近于想象的声音;后者是指弹奏者试图作为欣赏者聆听自己所弹奏的声音。
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该教学生正确使用自己的“主观之耳”。我们以弹奏轻柔音符和果断强力的音符为例。我们在弹奏轻柔的音符时常常会听到一些陈词滥调:“要有歌唱性!”这都对听觉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一是带领学生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使学生对不同音色有不同的感触。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它是指学生在弹奏时对音乐所表现出的音响效果有一定的想象和感悟。当学生能聆听出自己所需要的音色的同时,教师再教其弹奏对应音色的方法。例如,弹奏歌唱性旋律时,要教学生以缓慢的步伐进行且触键要深,就像手指要通过放在琴键上的一颗草莓才能达到底部,动作必须慢但又帶有力量,而其后触键的瞬间却让人感觉变得模糊了。三是让学生学会动作后,我们应该让其听自己所弹奏的音乐是否与教师示范的相似、是否和自己想象的相似、是否感觉优美动听,如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再进行改正。
此外,便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刚强的音色。首先,教师必须让学生聆听这种音色并对此进行想象,如火车的鸣笛声或炮火声。当学生开始想象时便教他们弹奏的方式,快速地触键和离键,仿佛在声音未听到前手指就离开了琴键,借用身体的力量,沿弧度落到键盘上,如同用力地关上打开的抽屉。教授学生方法后,再让学生聆听自己所弹奏出的音色是否与想象的一样。教授学生用耳朵辨别某些特定的音色,对他们弹奏的音乐润色,将会使他们有很大的突破。
3 听觉与踏板的运用
内心听觉是音乐演奏者必须具有的音乐质素之一,其是指在没有音响的前提下,根据谱面图像形成一定的音效想象。我们学习钢琴技巧的诀窍不仅是手指的练习,还要“以心聆听”分辨自己演奏的效果,这就不得不提到听觉对踏板的影响了。我们运用踏板的目的有很多:延长用手保持持续不了的音,达到延绵悠长之感;加大节奏的重音;将单个的音符混合成可听的和声等等。踏板的运用和踩法会根据乐曲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如何分辨在何时何地该有哪种踏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乐曲的理解和内心听觉的感悟。这也是教师在中、高级阶段就应该训练的课题。
首先,踏板的踩法分为多种,如“全踏板”“半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等。从采用踏板的时间来看,又可以分为“拍点踏板”“音后踏板”“音前踏板”等等。特别是对于难度较高的作品,踏板的使用会变得更加细致,即使谱面上标有“使用踏板”的情况,也不见得能表达出乐曲的内涵。因此,此时必须依靠我们灵敏的耳朵去加以调整。例如,有些乐谱上标记了“运用长踏板”,但为了防止过多的音响积聚或是分句不明,我们必须靠听觉判断并快速更换踏板。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踏板方式为学生示范,或与学生探讨应该发出怎样的音响,从而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听觉找到适合自己的踏板运用方式。教师的示范属于外在听觉,随着学生听觉的增强,会在大脑里呈现出一种“内心听觉”。一开始,这种内心听觉可能不够广泛和精确,但随着训练的不断加强,这种内心听觉将逐渐完善。内心听觉得到不断强化后,在很多没有标记踏板的乐曲中也可以适度运用踏板,从而展现不同的色彩特征。总的来说,必须学会用耳朵分辨何时该如何使用踏板,是为聚合声音、连接效果还是和弦色彩等。
4 结语
在音乐学习生涯中,学习者拥有敏锐的听觉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但这种良好的听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练习中不断训练与强化,学钢琴更是如此。除了拥有一双灵巧操控的手之外,还必须学会聆听自己的演奏并培养自己的内心听觉,才能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一开始教学时就应该在听觉运用方面加强一系列的运用和训练,在教学生涯中也应将此列为终身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与进步,使其逐渐成为优秀的钢琴演奏者。
参考文献:
[1] 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 鲍利斯·贝尔曼.钢琴大师教学笔记[M].汤蓓华,译.耶鲁大学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3]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