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崔兴文
摘 要:和平队从产生之日便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肯尼迪建立和平队的初衷就是利用整个美国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优势,与苏联争夺大多数的中间地带,美国的影响力通过和平队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应用到第三世界国家。和平队的活动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国外学术界对和平队的研究一直比较火热,从广度和深度上来说都很全面。
关键词:美国;和平队;冷战
和平队产生于美苏争霸的高潮时期,带有较强烈的冷战的色彩。国外学者对和平队的研究成果是丰富而全面的,研究的视角也很细致。依照其广度和深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 ~ 70年代,这是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苏联解体,这是和平队研究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是和平队深入研究阶段。我国学术界对和平队的研究几乎为零,到21世纪才陆续有论文专著等发表出版。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柱可以说是这一领域内的权威,他的研究比较全面细致。总体来说,国内和平队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够丰富。本文以国外和平队研究为例,揭示其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以期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1 关于和平队研究冷战视角的确立
从冷战的角度来研究和平队是学术界最先开始、最为广泛的研究范式。从和平队产生的年代背景来说,它产生于美苏争霸最为激烈的时期,整个世界都处在冷战的阴影之下,不可避免的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都采取一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的态度,所以对和平队研究最先开始于冷战美苏争霸的角度。
美国学者是最先开始研究和平对问题的。立足于美苏冷战的大背景来说,美国学者更多地赞扬和平队的无私奉献。和平队首任队长萨金特R·施莱弗的《利矛之锋》[1]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有三篇论文是关于和平队的。施莱弗认为这是美国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美国帮助亚非等落后国家的壮举,增进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相互了解。
和平队参与者进行的回忆写作是和平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伦特·阿沙布兰纳作为和平队驻东道国的官员和和平队的副队长,怀着深厚的感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历史的一瞬:和平队的第一个十年》。在书中,作者对和平队与冷战的关系做了分析,他认为和平队并不是美国为了战胜苏联的工具,它和冷战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认为和平队是美国冷战时期的工具这一观点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学者对和平队的研究态度较为极端,基本持否定态度。劉奋之认为和平队是美国施展反革命的手段,是为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服务。[2]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结论完全是站在两极格局中的一级——社会主义的立场得出来的,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意识形态色彩十分浓厚。
在刘国柱早期的论文中,他通过对和平队与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和平队在20世纪60、70年代面临的问题及成因以及后冷战时期和平队的历史走向等的分析,甚至还通过对越南战争的分析,认为和平队是肯尼迪冷战思维的产物,是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的重要工具。[3]
依笔者看来,不管承不承认和平队的冷战工具作用,从和平队产生的时代背景来说,和平队就无法摆脱它与冷战的关系,认为和平队与冷战没有联系的观点显然是在自欺欺人。也正是从这一点来说,美国学者对和平队的研究上没有采取客观的态度,只是单纯地站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 关于和平队研究文化角度的确立
和平队在落后国家的活动确实帮助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美国通过派遣和平队志愿者增加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了解,了解到那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基于这一认识,部分史学家着重从和平队的文化作用来认识和平队。
《和平队的文化边疆》[4]就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和平队的,这是一本集体创造的著作。在书中,作者提到和平队这种志愿者活动本身已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同于美国文化,也不同于东道国文化,它是一种志愿者亚文化。
在这一问题上,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曾做过和平队的志愿者,他们以自身的经历讲述和平队的贡献。《大胆的试验:肯尼迪的和平队》是杰拉德T·赖斯的重要代表作品。他认为和平队是肯尼迪政府“最为肯定的和持久的遗产”。雷切尔·科恩(Rachel Cowan)的《成长中的美国人》、雷切尔的丈夫科恩·保罗(Cowan Paul)的《一个非美国人的形成》都是志愿者的代表作。《躲着砍刀:我怎么从禁忌之爱和不良行为中活下来——和平队在斐济》的作者是一名在斐济工作的和平队志愿者,他在书中介绍了斐济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作品表示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行动中的和平队》,这本著作是一部采访手记,作者在海外采访了大量的和平队志愿者,认为和平队是美国青年乐于奉献的表现。在《肯尼迪对胜利女神的追求》这本论文集中,收集了这样一篇关于和平队的论文——《传递火炬,点燃圣火》。[5]这是一篇批评和平队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在埃塞俄比亚的和平队志愿者的工作,这些志愿者根本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奉献的岗位上,而仍然是以美国“崇高的”生活作风为主,这种做派反而加重了美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关系,白白错失了一个了解非洲国家的好机会。
我国学者从文化角度研究和平队始于冷战结束后。在刘国柱后期的论文中,他将和平队视为美国文化的产物,是美国对外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对外关系里的“软实力”。周琪则认为和平队重新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
3 关于和平队研究的新角度
和平队在各个国家的活动成为研究的重点。
《来自和平队的声音:肯塔基志愿者五十年》是一部关于和平队的口述史著作。《儿子在斐济群岛进行和平队服务的回忆录》这本书是一位父亲写的,由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内容组成。儿子在交谈中介绍了斐济岛上的文化习俗,也以一名志愿者的视角讨论了美国人在海外应该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服务。《那段时间——一个和平队志愿者在利比里亚革命前的经验》是一部关于利比里亚和平队的书籍。在书中,作者提到自己响应那个时代的号召,加入和平队,在西非一所公共学校教书。这本书描写了当地普通村民的日常生活、志愿者面临的困难、师资和资金的匮乏、当地政府施加的强大的政治影响,还有当地民众的不理解,作者甚至亲眼见过志愿者遭到残暴的袭击。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利比里亚。
《和平队在冈比亚——在妇女研究中学到的教训》是一篇从性别角度来研究和平队的文章。作者是健康协会的一员,她在和平队的工作中运用了自己在HIV小组中学习到的女性知识。她认为性别角色在不同社会中具有差异,在冈比亚男女分工不同,女性负责做家务,男性负责家庭的防护,而且冈比亚的男性是不支持和平队工作的,他们认为和平队是专为女性谋利益的。
《美国和平队在喀麦隆五十年》[6]是一篇对和平队志愿者在一个单独非洲国家的研究。作者在文中指出,在喀麦隆服务的和平队的历史表明,在帮助喀麦隆上,和平队满足了其对“训练有素”的人才需求,这是通过志愿者的教育和社区健康计划实现的。
《一个美国和平队的学术概念》[7]从国际主义的角度来研究和平队。文章讨论了四位有影响力的学者呼吁要培训毕业生执行海外志愿服务,以此来重新定义国际主义者的作用。这四位学者分别是莫里斯·艾伯森、塞缪尔·海斯、阿尔伯特雷和沃尔特·罗斯托,他们分别来自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犹他州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从医学药物角度来研究和平队虽然早已存在,但在近几年又火热起来。《和平队的医疗计划管理》就是一篇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章。作者认为和平队实行项目训练的经验是药物协调人或是健康教育者的药物生涯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和平队心理健康计划》重点研究了心理精神病医生在美国和平队健康计划中的作用和功能,医疗健康计划同样也对研究未来社区精神卫生计划有重要的意义。
4 对和平队研究的反思
国外学术界对和平队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尤其是美国学术界。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有的是很片面的。他们对和平队研究的主题甚至是角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比如在和平队的历史中确有其被驱逐出东道国的事情,但是在这一问題上的研究却很少,大多数学者都回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只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学术界中偶尔会有一星半点的涉及。詹姆斯·西克迈耶的《一个牺牲的美洲驼:和平队1971年被逐出玻利维亚》[8]将和平队被玻利维亚政府驱逐作为个案进行了研究,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他在文章中揭示了和平队被驱逐的原因,同时探讨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这在当今重视文化冲突的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这一些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国内学术界对和平队的研究很少,只是在苏联解体后才开始研究,但是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无法与国外学术界相提并论。近些年来,我国的孔子学院在国外兴盛起来,对和平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文化外交,还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经验,以更好地经营孔子学院。
参考文献:
[1] Sargent Shriver . Point ofthe Lance[M]. Harper&Row Publishers,1964.
[2] 刘奋之.美国殖民主义的新工具[J].世界知识,1962(9).
[3] 刘国柱.后冷战时期和平队的历史走势[J].世界经济与政策,2002.
[4] Robert B.Textor . Cultural Frontiers of the Peace Corps[D] . Cambridge,Mass.,M.I.T.Pr.,1966.
[5] Thomas G . Paterson,KennedysQuest for Victory: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61-1963[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6] Julius A . Amin,Making Sense of Fifty Years of U.S . Peace Corps Service in Cameroon[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 2014,47(2).
[7] Anne Palmer Peterson . Academic conceptions of a United States Peace Corps[J] . History of Education,2011,40(2):229–240.
[8] James F.Siekmeier . A Sacrificial llama? The Expulsion of the Peace Corps from Bolivia in 1971[J] .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2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