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罗鸿敏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极其丰富,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更是浩如烟海,蕴藏丰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越来越淡化,西洋音乐、流行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民族民间音乐濒临失传、消失危机。在新的时期里,怎样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焕发民族民间音乐的新活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沧源佤族音乐;传承与发展
新中国刚成立时期,曾流行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族民间音乐,许多民族民间音乐在民间流行、传唱,并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比较流行的一首歌曲,歌曲唱遍全国,这首歌,使人们熟知了在祖国最边远的地区有一个佤族。在新的时期里,传统音乐受到冲击,民族民间音乐日趋淡化,那么如何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笔者就沧源佤族音乐为例,简要探讨了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1 佤族的民间音乐
1.1 佤族的民间音乐起源
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生活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分布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西盟仇族自治县等地。西盟、沧源两县是主要聚居区。沧源佤族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用歌声传述历史。佤族人的音乐敏感程度较高,其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宗教活动等活动中。佤族的民族音乐分为三种,一种是民间歌曲,一种是民间器乐,一种是民间舞蹈。沧源佤族民间音乐比较丰富,既有各种歌歌调调,也有各种特色的民间舞蹈。由于佤族后裔退居山林,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生产、生活难度较大,因此佤族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既有节奏铿锵,韵律强劲,源于劳动的劳动号子的民歌,也有源于各种节日活动,祭祀活动的歌舞,千百年来,佤族劳动人民用集体智慧传承发展民族民间音乐,通过嘹亮的歌喉,动人的歌舞,体现佤族人民充沛的精力,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音乐文化得以传承。随着现代化生活的侵入,佤族地区已经彻底改变了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佤族中青年唱佤调的机会越来越少。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佤族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1.2 佤族的民间音乐种类
佤族的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在民族民间音乐中,比较有代表性。既有许多山歌、劳动歌曲,也有一些宗教歌、习俗歌。其中,山歌比较具有代表性,山歌含咏唱之意,演唱形式也较为随和,即在山野唱的调子。所以,山歌曲调比较简单,节奏也较为自由,内容多反映劳动和爱情,结构常以一个高亢引腔,歌词变化可长可短,演唱时一般均不用乐器伴奏,佤族男女都喜欢演唱。沧源地区玩调也比较流行,玩调分为两种,一种是唱调(只唱不舞),一种是分跳调(边唱边舞),一般分为两排,肩靠肩,手拉手,载歌载舞,气氛热烈而有趣,并时常伴有踢脚,拍手跺脚等动作。劳动歌曲音乐风格粗犷朴实,有点旱谷歌、砍柴歌、薅秧歌等,一般是在野外集體劳动时对唱,富有生活气息。佤族宗教歌一般都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演唱,主要是朗诵性的咒语及吆喝声,在佤族地区,杀人头祭谷魂等都是唱歌进行的活动。习俗歌大多在举行某种传统仪式、跟佤族风俗习惯有关活动中演唱,婚丧、狩猎、盖新房、拉木桥等活动都要唱歌跳舞。习俗歌曲大多在集体场合演唱,是佤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婚丧的《结婚调》、《哭调》;起房盖屋有《贺新房调》,狩猎的《狩猎歌》等,一般是由歌手领唱,群众随声应和。另外,还有打歌调、情歌、儿童歌曲等。佤族民歌有古朴粗犷,紧贴生产生活,至今,在佤族人民的各个场合,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众多的佤族音乐的民间艺人,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佤族民族民间音乐。
2 以沧源佤族音乐为例——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2.1 找到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
民族民间音乐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 我们要采取有效办法,保护、培养传承人,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佤族民族民间音乐源于民间,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 我们要采取有效办法,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首先,应重视挖掘,不断创新, 找到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搭建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载体,保护、培养传承人,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沧源佤族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这种传承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当今社会,民族民间音乐要想发展,必须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输入新鲜血液,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与时代、新音乐文化元素相结合,找到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充分发挥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不断创新、协调发展。让更多人来了解它、研究,使其能够它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我们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要注意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深入民间,与民间艺人多接触,进一步完善民间采风制度,实施因地制宜,通过实地考察吸取营养,汲取素材,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2.2 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民族民间音乐要想发展,学校教育应成为重要的传播阵地,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有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更有利于在当今社会促进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把佤族传统音乐融入学校音乐教育全过程,要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创造良好的发展的环境,从娃娃抓起, 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对于传承与发展佤族音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提供经费支持,要给予民间艺人应有的社会待遇,为其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加强政策保护,支持传承人的传承活动,为其带徒授业创造条件。现代的年轻人对于流行音乐比较热衷,对民族民间音乐缺乏热情。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搭建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载体,做好培养工作,让年轻一代乐于接受民族民间音乐, 体味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工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应,通过大众媒体,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营造积极的民间音乐艺术发展氛围,增强人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同。
3 结语
云南沧源佤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不仅要让更多的佤族人民了解这一传统的音乐,还要让佤族音乐走出去,让更多非佤族人民认识和了解这一音乐文化,把佤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发展方向接轨,促进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传承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赵晓东.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几点反思[J].内蒙古艺术,2004(01).
[2] 樊智义.对民族民间文化概念及分类思考[J].朔方,2006(12).
[3] 张兴荣.云南特有民族原生音乐[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94.
[4] 樊祖荫,谢嘉幸.(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音乐,2008(02).
[5] 殷靖姗.关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问题思考[J].音乐大观,2012(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