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赵继红
摘 要:中外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中外审美取向各有不同,这种审美取向的不同也体现在中外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之中。中外文化分别是以生命和知识为本的文化,文化上的表现体现文学审美理论上,就有了异同。虽然中外审美理论各有优势,但是中国文学要想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还需要对中外文化和审美进行充分的比较,明确认识到中外文学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并且通过中外文学的文化与审美比较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吸取和利用,才能促使中国文学更加稳固的发展。
关键词:中外文学;审美;差异
1 中外文学的多元美
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学特色。外国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文学巨匠,孕育了不朽的文化,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些经典中感受到具有特色的文学魅力。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中表现出的是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使作品散发出独具特色的魅力。要想使更多的人群面而真实地理解外国文学的内涵,需要深入去了解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外国的文化背景,文学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在文学名著中无不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这些成为了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只有在了解历史和审美观念的基础上才可以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相比之下,中国文学在发展中有着特别大的差别。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从秦汉至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学特色,除去丰富的文学内容,其发展也有多元美。比如,脍炙人口的《诗经》,当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的诗句,“关关雌鸡,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诗句被人们传唱至今。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出来,文学名著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样是作者表达某种情感的需要。中外文学作品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很多差异,但都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途径,他们之所以表达了文学的多元美,也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
2 中外文学的个性美
中外文化虽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是对于文学来说是具有个性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的目的是表现人们丰富的感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会有着和他人迥然不同的个性,这些风格各异的情感也会让文学展现出更多的独特之处。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创作可以彰显独特的个性,这种中外文学家共同寻找个性的状况也是中外文学审美的一个共通点,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在西班牙人心中的地位,两部都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地位恐怕都是同等重要的,尽管在内容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仔细品读之下不难发现,两部作品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表现出作家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二者有着共通之处,也不能把两部作品等同视之,但是通过对中外文学审美差异的比较,它们各具特色,表达的意境也不同。意境主要依存作者的胸襟、依存作者的精神境界,美的意境能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人、对事在思想上有新的理解。这也是中外文学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美,不同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别人无法去看透,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内容却让我们体会到了文学的艺术美,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享受,感受到了每个时代所散发出的不同艺术气息。
3 中外文学的开放美
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能够把人们丰富的情感体现出来。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中外文学在发展中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建立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中国文学才会更加有魅力。汉语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语言,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当学习汉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也将会使文学更加开放,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实和丰富更具有优势。中国传统的文学在历史和语言的影响下,并不具有开放性,在之前的文学发展进程中,也没有将外国文学理念进行融合。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外国文学中的语言也独具特色,艺术化的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美欣赏美。外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的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的推崇的是强者和个人英雄主义,个人的利益也是高于集体的。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主张争取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文学中结合了人类的风俗观念,智慧和历史。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文学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外国文学中哪些曲子现实生活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外国社会的缩影,展现除了外国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随着中外文学交流的日益加深,文学也显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中国文化在中外文化不断融合发展中显得更加开放,中国文学只有与外国文学相互交流融合,才能正确认识到外国文化中的优缺点,并结合中国文学的实际去进行融合,以此来丰富我国的文化。只有这样中国的文化才会更加蓬勃的发展。
4 中外文学的融合之美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外文化也逐渐走向融合,包括中外文学。社会发展也带动了文学的发展,但是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终将会导致文化的枯竭。只有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汲取外来文化的理念,在融合的过程中让文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比较系统而且繁杂的知识内容,不管是从词句还是语法上,都是和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或者都是一个历史典故。这种情况下对于汉语老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学中不能把内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优秀的文学作品其遣词造句都独具匠心且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而在诵读时能读出文章“字里”与“行间”的思想与情感,就达到了平时所说的“美读”。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读书时要做到“美读”,这一读书要求是他首先提出来的观点。很多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在声韵节奏上具有音乐的节奏美感,“美读”就是要通过对其音韵节奏的把握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进而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效果。其可以理解为诵读时既能有表情又能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诵读时如文中的人,如文章是出自我内心。在允许外国文化和认同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把外国优秀文化素融合到中国文化当中来,产生独特的融合之美,才能让中国的文学更加健康持久的发展,中国文学才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5 结语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是人们欣赏和享受的对象。所有的艺术, 包括文学, 都追求美,因而文学本质上具有审美性。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中外文学来说,美既不缺乏,也不难发现,特别是哪些流传至今的文学名著篇目,从语言、形象到情感都蕴含着丰富的美的火花,但对文学名著来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美继续下去才是难的,对于中外文学来说不断地融合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首作帝.“五四”文學审美批评的视野、建构与意义[J].社会科学,2012(05).
[2] 刘顺利.新视野,新角度——浅谈外国文学作品欣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