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摘 要:汇聚百川的中原服饰文化具有正人心、顺道意的特质,这正是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中原服饰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形成创新服务模式,需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通过眼动技术的原理与过程,规划中原服饰文化在传播中的接触性认知和符号化互动眼动实验,分析实验给教育服务、创作服务、娱乐服务、传承服务模式带来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中原服饰文化;文化传播;眼动实验;社会服务
中原地区乃国之中、城之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物质和精神的文化。长期以来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人口流动孕育出融合的多元服饰文化。在当今,伴随城镇化进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的创意驱动。随着河南人文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原服饰文化有必要在广度和深度上积极地与科学技术相融合,寻求更多的延展可能,更好地进行社会服务。
1 眼动实验的原理与过程
眼动实验也被称作眼动测试,主要是依托视线追踪技术,针对受测试者注视特定目标时的眼睛运动与注视方向进行监测和分析。眼动技术以非接触、非侵入的方式了解内心世界主要用来了解真实的认知与感受习惯。进行眼动实验的主要设备是眼动仪。它能够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记录人们眼动轨迹。在运用眼动仪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主要针对以下几个点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主要是注视点的数目、注视时间和关注次数,关注点越多表明关注内容越丰富,目标提取就越困难。首次关注时间越短说明关注内容越引人注目或是关注内容浅显易懂。关注次数越多关注内容越吸引人。当然在多次数关注的情况下,总的关注时间越长说明关注目标越吸引人或是关注内容越难以理解。这些数据与定向访谈结果进行组合,得出的研究结果极具说服力。在这三个主要观测点之下,还存在一些小的观测内容,比如,扫视距离、回视率及回视路径时间。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准确的分析受测者接受信息的数量和效果。将眼动实验引入到中原服饰文化传播的研究中有助于分析社会人群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对中原服饰文化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以人为本的创新性研究。
2 中原服饰文化传播的眼动实验规划
文化的传播是指多年形成的一种习俗习惯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个区域,从一群体到另一群体的互动现象。文化传播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接触与显现、分析与选择、采纳与融合。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文化的传播也分为直接的采借和间接传播。由分析和选择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的形式叫“刺激性传播”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提提倡的创新性传播。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人迁移和流动产生的,所以也有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之分。中原服饰文化很难界定是物质性还是非物质性,因此中原服饰文化的传播必定是一种集多种形态的传播方式。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中原服饰文化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手段,促使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需求服务。
2.1 中原服饰文化的接触性认知
在上述文化传播过程理论中,我们提到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接触与显现。这也是对信息进行认知的过程。认知观点主张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观直觉上。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眼动实验需要关注的是对中原服饰文化的关注点数量和关注时间。
对中原服饰文化的接触性认知的一致性与创新性。中原服饰文化更多的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它的显现是符合历史中的某个时代特征。而在现代文明的时代中,这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与社会情境的冲突。那么问题就出现了,这会使承载这种文化的社会及人大伤脑筋,从而失去原本的精神与品质。同时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在试验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总和必定会显示出不协调性。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冲突与矛盾的不协调性反而对接触性认知是一种刺激。一旦刺激产生就会根据现实环境中的审美与需求形成改良或摒弃。通过眼动实验数据和一定范围内的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定会寻找出达到认知一致和平衡的途径,此外也会产生出刺激性的创意认知,为中原服饰文化的社会服务创新提供研究基础。
2.2 中原服饰文化的符号化互动
中原服饰文化传播过程中在认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传播媒介会形成一些符号化的元素。中原服饰文化符号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表达和文字,非语言符号包括声音、图像。这些元素通过特定的形式进行编码为受众传递信息。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服饰符号属于非语言符号。这种符号的外在表征非常丰富。包括传播情境中除言语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的价值。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不同人群价值观是不同的,同一人群不同环境下价值观也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同样需要借助眼动实验,为中原服饰文化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充分有效沟通提供帮助,不断巩固社会对中原服饰文化价值的认知和维持。只有这样,中原服饰文化才可以为人文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3 眼动实验对中原服饰文化社会服务的影响
3.1 提高中原服饰文化教育服务的效果
教育服务不等同于一般的产业服务,不能使用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今天所指的教育服务完全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同时也是为学习者扭转错误心理需求和认知的过程。长期以来进行教育的人和场域都缺乏服务的意识,单单只作为传播媒介出现,例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的展开有层次有步骤的引导和传授,无法帮助有需求的学习者解决问题。在缺乏服务意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无法被了解,那么学习的过程将会漫无目的,长此以来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面对这样的现状,在中原服饰文化进行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引入眼动实验,准确观测学习者的兴趣方向及渴望的需求,在知识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有益于教育服务意识的提高和教育服务效果的提升。可将学校的中原服饰文化研究平台、公共文化场域与相关产业,积极开多方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育服务模式,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根据眼动实验结果分析也可以针对不同学习人群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形式创新,实现全民教育服务和终身教育服务。
3.2 提升中原服饰文化创作服务的价值
进入21世纪,创意经济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是一个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中原服饰文化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它需要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世代相传。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改变,中原服饰文化面临着现代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异常深刻的革命。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河南省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宏伟目标以后,文化产业的地位在河南全(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面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大发展。在中原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当“材美、器丽、工巧”的“天工开物”,全部变成了规模化的工业大生产时,我们应该审慎思考,在高速发展中,是否在一些做法上,有违了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初衷。中原服饰文化的创作就是运用这些文化元素产生新事物。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创作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根据消费者和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也是文化创作产业的核心之道。基于眼动实验的中原服饰文化创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消费者对文化创作作品产生认知,继而形成对产品的追求和维护,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形成坚固的市场价值。实施眼动实验可以在感情层面上了解消费者的诉求,有助于促进相关自主创新创意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加快中原文化创作服务产业额,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巩固河南的文化强省地位。我们做中原服饰文化产品一定要做出特色,做出自己的东西,并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进行开发设计,接受市场的检验,既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3.3 优化中原服饰文化传承服务的模式
从文化的层面来说,中原服饰文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追求、存在范式。中原服饰文化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传统的文化传承机制之所以能有效运转,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它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世代相传的。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改变,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必然会使现代文化元素与中原民俗文化元素发生碰撞和相互交融。面对现状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在市场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不加以控制和改进中原服饰文化的传承必定会影响和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眼动实验的实施可以帮助相关科研机构、学术单位组织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服饰文化的调查,收集记录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挖掘的方向与目标。通过了解不同人群的喜好以及所能接受的程度进行引导和宣传。有效地将沉寂的中原服饰文化和困苦的民间艺人与社会需求相融合,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文化旅游窗口展示和文化城市建设的介质,打造多渠道的传承模式。
4 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要求。通过引入眼动实验帮助中原服饰文化在现代人文城市建设的今天,进一步认清楚社会发展对文化的需求和大众对文化的认同。进行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大力拓展中原服饰文化社会服务的影响范围与创新模式。通过先进新颖的传播形式和服务模式把控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播主动权、主导权和衍生力。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升中原服饰文化影响力,加快推进我省的人文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邵丹,朱莉思.基于眼动实验的服装品牌风格意象认知探析——E品牌上装风格案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25.
[2] Susan B.Kaiser .社会心理学[M].李宏伟,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 梁福金.“教育就是服务”理念遭遇为问题与困惑[J].资教通鉴,2011(9):9-10.
作者简介:孔令奇(1981—),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服饰设计与文化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