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境理论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时间:2024-05-17

金秋 郭锦辉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的英语学习现状,简要论述了语境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功能,并分析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为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提出了理论性指导。

关键词:语境;翻译;指导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翻译作为国际交流的纽带,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1999年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在其中。如今,“译”作为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大纲中也已经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2013年12月考试开始,英语四、六级考试将调整题型,翻译部分由原来的句子翻译改成段落翻译,分值也由5%的比例增加到15%。由此看出,翻译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如今,大学英语的公共课课时较少,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每周也只有平均4课时,学生在仅有的英语课堂上,既要兼顾听说训练,也要兼顾读写训练,对翻译方面的练习少之又少。同时,一方面,目前对翻译方面的英语训练仍存在误解,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注意到翻译训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背景、理论方面的欠缺也制约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对老师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引入适当、有效的理论对翻译教学进行指導,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翻译的概念、意义与目的,掌握翻译的方法,扩展文化知识的了解,实乃当务之急。

通过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发现,语境的掌握有助于对翻译的理解。任何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也必然受到语境的制约。本篇文章就语境理论与大学翻译教学的关系讨论,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交际活动的作用,令学生能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语,合理得体地完成译文。

1 语境的定义

语境即语言环境。国内外对语境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较为重视。波兰的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i(1923)在为《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所写的补录《原始语言的意义》中最早提出了语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1972)在他的《社会和社会背景的相互作用的例子》一书中提出,语境就是“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意图和效果、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等”。

我国学者也对语境有着不同的理解。王德春(1983)认为,语境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王建平(1989)则从语用学的角度将“语境”定义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和理解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上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2 语境的分类

1950年,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提出:语言除了指“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Halliday(1977)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语境因素的种类及其在语言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他发现人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还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我国学者何兆熊(1987)从语用的角度将语境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其中又将语言知识分为“所使用的语言知识”和“对语言的上下文的了解”:将语言外的知识分为“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胡壮麟先生(1994)将语境分为三类,即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何自然(1997)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中又将语言语境划分为语言语境、语法语境和词汇语境

3 语境的特点

王均裕(1993)在《略论语境的特征》中将语境分为两个主要特征,分别是关联性和具体性。陈治安、文旭(1997)在《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一文中认为,语境的特征至少有六种,分别为:确定性,相对性,层次性,传递性,对称性,自返性。对于语境的特点,学者有着不同的标准,本文主要讲从以下5种特点进行阐述:

第一,广泛性。语境存在于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是无限的,所有影响交际的因素,都可以作为语境。

第二,层次性。任何语境都包含着一个或更多较小的语境,任何语境都存在于一个或更多较大的语境中。

第三,封闭性。交际的参与者、特定的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交际情景等都限定了语境的使用范围。

第四,动态性。语境的产生不是固定的模式,而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被修改,交际的主体也是可以不断变更的。

第五,确定性。在特定的、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交际参与者的主动性是确定的,对交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语境与翻译的关系

首先,语言存在于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也总是发生在具体的环境里。许多译者在实际的翻译中发现,很多时候单纯的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并不能完全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甚至有可能转换了概念,这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只有在它所属生活方式的语境中才能被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段落,都要依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来进行翻译,相同的词可能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是与每篇文章的语境紧密联系的。

其次,影响语境的因素包括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等。在翻译中,语境不仅制约着理解,还制约着表达。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就像读者在不同时间的心境不同,对于同样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

最后,尤其是在翻译书面语时,更是靠严密的逻辑,上下文,语意的连贯、衔接、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聚会成的整体。翻译时,我们必须从整体考虑,包括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灵活变动和准确的关系、词句含义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等,实际上语境在里面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翻译是人们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手段,是不同语言间信息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一种语言换转成另一种语言的艺术活动。翻译中的语境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对语境本身的理解,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也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研究范畴中,语境理论用于翻译教学的研究多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指导微乎其微。并且,大多数学者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研究,对于译的部分研究较少,而更是鲜有学者通过语境理论指导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训练进行实证研究。因此,语境理论与翻译教学的实践还有待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 A K .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J]. London:Edward Arnold,1973.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湘婉.语境理论研究评述[D].安徽:安徽大学,2012.

[4]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 朱文振.翻译与语言环境[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6] 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