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古代书画类工具书

时间:2024-04-24

谢婧

[摘 要]《石渠宝笈》是我国书画类工具书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清朝鼎盛时期内府收藏的书画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收藏、研究的必读之作。《石渠宝笈》共分初编、续编及三编,均以收藏地点分类,各地点目录下的作品按作者年代排序。本文对《石渠宝笈》收藏作品做了归纳统计,对其钤印、避讳以及成书等特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石渠宝笈》;清内府;书画收藏

《石渠宝笈》始编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三编完稿,前后历时70余年,收录了清朝鼎盛时期内府收藏的书画珍品7700余件,涉及书画家800余位,卷轶浩繁,蔚为壮观,是当代人研究、考证古代书画作品的重要依据和来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陆现存唯一完好的版本为清内府朱丝栏精抄本,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身即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鉴赏价值,又因其藏品丰富,数量庞大,覆盖面广,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精华,著录内容翔实细致,准确性较高,堪称我国书画著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1]。

《石渠宝笈》成书之后也有过多次印刷出版,初编、续编有过民国七年(1918年)有上海涵芬楼影印本,续编有民国二十七年(1948年)有开平谭民区斋影印本,后来到1969年有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本。初编三编合刊本,1988年由上海书店翻印,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本初编三编合刊本。由此《石渠宝笈》流传成为书画鉴定研究的必备参考书,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字画工具,并提供精品索引。大陆唯一保存完好的版本为清内府旧藏朱丝栏精抄本,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12年8月,江西美术出版社与故宫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检索版)》,共二十卷。第一至三卷为《石渠宝笈?初编》合集,四至十一卷为《石渠宝笈?续编》合集,第十二至二十卷为《石渠宝笈?三编》合集,另附新编索引一册。本文以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检索版为例谈《石渠宝笈》的特点与使用。

一、历史价值

首先,著录作品年代跨越时间长度之罕见。《石渠宝笈》著录了从三国(公元220年)至清嘉庆(公元1796年)之间收入清内府的中国历朝帝王及名家书画作品,年代跨度1576年,见表1、表2。最早收录的三国时期魏国钟繇《荐季直表真迹一卷》,素纸本,纵四寸一分,横一尺二寸五分,楷书,有引首、前隔水、后隔、御题行书、后幅[2]。

其次,《石渠宝笈》是中国大型的著录文献,其收藏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均为历代之最。以乾清宫、御书房为例,初编、续编、三遍的乾清宫共收录历代名家各类书、帖1122条目,画卷、轴等1315条目;御书房共有历代各类书、帖590条目,画卷、轴等1055条目。《石渠宝笈》中共收录了清代顺治至嘉庆五代皇帝亲笔书法作品2152件,其中乾清宫收藏616件,御书房收19件;皇帝画作共520件,其中乾清宫收藏102件,御书房12件,其余散落各处,见表2。

第三,《石渠宝笈》文献价值之稀见均为历代少有,是书画鉴定、收藏、研究的必读之作。《石渠宝笈》著录严谨,内容翔实,以书册、书卷、画册、画卷、画轴以及书画合册(卷、轴)等分类,有上等、次等之分。有殿座印:《石渠宝笈初编》钤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殿座章,如果被鉴定为“上等”,则加“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印;《石渠宝笈重编》著录除以上诸印外,还有“石渠定鉴”和“宝笈重编”,后经嘉庆庋藏有“嘉庆御览”等玺;乾隆帝又命人在这些作品上加盖了“太上皇帝”、“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朱方大印;《石渠宝笈三编》的则加钤“嘉庆御览之宝”、“宝笈三编”印[3]。

二、《石渠宝笈》著录体例

初编、续编及三编均以收藏地点分类,著录体例并不完全一致。

(一)《石渠宝笈·初编》

初编著录了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收藏的部分书画,之后又附录了三希堂、长春书屋、随安室、攸芋斋、翠云馆、漱芳斋、静怡轩、三友轩、重华宫、书禅室等处收藏的书画。其中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藏品各自又分八卷记载,御书房部分共有十二卷。各收藏地点有总目、分目录,分目录位处各卷之前,分散于整套书中,分目录下的作品按作者年代排序。

乾清宫首卷是“四朝宸翰”,收录的是“世祖章皇帝”(顺治)、“圣祖仁皇帝”(康熙)、“世宗宪皇帝”(雍正)及乾隆的“御书”“御笔”“御临”,例如御临苏轼书赤壁赋一卷,贮乾清宫。第二卷始分别著录列朝人、国朝人书册、画册,书卷、画卷、书轴、画轴及书画合册(卷、轴)目录,有上等、次等之分,并以“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标识收藏顺序,例如明人溪山深秀图,著录于乾清宫八,无名氏书画目录,画轴次等,腾一。作品的著录项目有名称、等次、位置标识、贮藏地点、质地、书体、字数、文字信息,款识、钤印、题跋、尺寸、御笔题款等。养心殿等处作品著录方式同乾清宫。

(二)《石渠宝笈·续编》

续编著录了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宁寿宫、淳化轩、懋勤殿、昭仁殿、弘德殿、西苑、圆明园、长春园、三山等处收藏的书画。续编乾清宫分十五卷,养心殿八卷,重华宫十二卷,御书房八卷,宁寿宫十八卷,淳化轩八卷,懋勤殿四卷,西苑三卷,圆明园二十卷,长春园六卷,三山三卷,其余各处一卷。各卷收录的书画以清代御笔居首,之后列朝、“国朝”人的作品仍按作者年代排序。续编与初编的显著区别有总目录位于续编全书之前,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点及各卷皆不单独设目录。各卷卷首著录收藏地点和内容,如“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一,乾清宫藏一,皇上御笔书画一”、“乾清宫藏五,列朝名人书画一”等。

作品上凡出现的信息皆一一记录,如本幅(记录内容多包括质地、尺寸、书体、字数、文字、描述、款识等)、引首、后隔水、后幅(多为题跋)、题籖(签)、左右褾绫、上下褾绫、玉池、御题、鉴藏宝玺、收传印记等等。题跋等原文内容均以双行小字抄录。

(三)《石渠宝笈·三编》

三编的目录编排和著录方式都在前两编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明显更具实用性,更加方便检索。三编著录了乾清宫、弘德殿、昭仁殿、懋勤殿、养心殿、咸福宫、重华宫、漱芳斋、静怡轩、敬胜斋、延春阁、毓庆宫、继德堂、斋宫、御书房、养性斋、延晖阁、摛藻堂、宁寿宫、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静宜园、静寄山庄、避暑山庄、南薰殿等处收藏的书画。乾清宫共十三卷,养心殿五卷,延春阁四十四卷,重华宫十二卷,毓庆宫三卷,斋宫二卷,御书房四卷,宁寿宫五卷,圆明园三十五卷,长春园十一卷,绮春园十二卷,静寄山庄二卷,避暑山庄八卷,南薰殿二卷,其余各处一卷。

与续编、初编不同,三编之前有总目录,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点不设总目,而各卷前均有分目录,方便读者查找并了解各卷藏品。各卷作品最先著录清代皇帝御笔,其余仍按作者年代排序。作品著录项亦在前两编的基础之上做了改进,同续编一样,仍按本幅、引首、后幅、御题、鉴藏宝玺、收传印记等部分著录,题跋等皆以单行大字抄录。

三、成书特点

《石渠宝笈》编纂于清朝盛世,其明显特征首先是清朝皇帝避讳,例如刁光胤之作刁光允,董玄宰之玄改为元字等类。收入《三希堂法帖》的唐李隆基鹡鸰颂,在《石渠宝笈·三编》中著录为“唐元宗鹡鸰颂一卷”[4],即是为避圣祖仁皇帝之“玄”字。另外书中以千字文标识作品顺序,均写作“天地元黄”等等。

其次,编纂著录历时之长,参与人员众多,各自持不同观点,各编各卷著录方法、侧重点各有不同,抄录笔迹也不尽相同,一些作品甚至著录了两次,例如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册,书册上等,贮三希堂,在初编养心殿一中收录[5],之后在附三希堂中再次补充著录,并注“旧贮乾清宫,今移贮三希堂”[6]。

第三,《石渠宝笈》著录体例是按乾隆八年指定的。《石渠宝笈》定稿之后,曾抄录了数本,分别收藏于乾清宫、宁寿宫等处,本身也是古籍,但本文所谈的不是其鉴赏、文物价值,而是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参考价值。

第四,《石渠宝笈》按贮存地点著录,如乾清宫、御书房等。各贮存地目录又以朝代顺序著录,各朝代具有收藏目录石渠宝笈著录凡例,分别著录了分类条目、笺素尺寸、印记姓名、赋、题跋、奉有御玺者均有记录。著录详实,有详细的流传印记,以及著录者的点评,为古代书画鉴定提供了依据。其中有关于三希堂法帖的详细描述,为后人研究三希堂法帖等提供了文献来源。

四、时代局限性

《石渠宝笈》编纂于清朝盛世,存在时代局限性。

首先,《石渠宝笈》记录的是乾嘉时期清内府的皇家收藏,数量可观,不乏珍品,然中国古代仍有大量精品珍惜书画收藏在民间,《石渠宝笈》并未一一记载。

其次,《石渠宝笈》所著录的清内府收藏过的字画,仅以文字描述,没有图片,鉴定较难。所藏多处内容重复,不便检览。

再次,“《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并非都是真迹,更非全是精品”[7],且有讹误之处。由于清内廷书画鉴定水平有限,许多民间高仿书画被当作名笔佳作进献给了皇帝,都一一记录进《石渠宝笈》,因此,后人在鉴定研究书画时,只能以此作为参考资料,真伪还需细细辨别。

五、结语

总之,《石渠宝笈》是我国历史上书画类工具书的集大成之作,是难能一见的珍贵书画依据。《石渠宝笈》由于时代所限,存在不足之处,但不影响其在书画领域极高的权威性,许多专家学者将《石渠宝笈》作为鉴定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重要辅助工具[8],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检索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崇正.《石渠宝笈》琐谈[J].中华遗产,2004(2):148-149.

[2](清)梁诗正等编.石渠宝笈:检索版.(第一至二十册).南昌:江西美术出版;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3]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上)[J].艺术市场,2004(10):119-121.

[4]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中)[J].艺术市场,2004(11):134-135.

[5]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下)[J].艺术市场,2004(12):116-117.

[6]赵智强,赵文婧.石渠宝笈与古代书画鉴定[J].收藏家,2006(2):47-50.

[7]李湜,《石渠宝笈》:中国古代的书画记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6-4(4).

[8]郭庆祥.再谈《石渠宝笈》[J].艺术市场,2009(11):84-85.

(三)《石渠宝笈·三编》

三编的目录编排和著录方式都在前两编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明显更具实用性,更加方便检索。三编著录了乾清宫、弘德殿、昭仁殿、懋勤殿、养心殿、咸福宫、重华宫、漱芳斋、静怡轩、敬胜斋、延春阁、毓庆宫、继德堂、斋宫、御书房、养性斋、延晖阁、摛藻堂、宁寿宫、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静宜园、静寄山庄、避暑山庄、南薰殿等处收藏的书画。乾清宫共十三卷,养心殿五卷,延春阁四十四卷,重华宫十二卷,毓庆宫三卷,斋宫二卷,御书房四卷,宁寿宫五卷,圆明园三十五卷,长春园十一卷,绮春园十二卷,静寄山庄二卷,避暑山庄八卷,南薰殿二卷,其余各处一卷。

与续编、初编不同,三编之前有总目录,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点不设总目,而各卷前均有分目录,方便读者查找并了解各卷藏品。各卷作品最先著录清代皇帝御笔,其余仍按作者年代排序。作品著录项亦在前两编的基础之上做了改进,同续编一样,仍按本幅、引首、后幅、御题、鉴藏宝玺、收传印记等部分著录,题跋等皆以单行大字抄录。

三、成书特点

《石渠宝笈》编纂于清朝盛世,其明显特征首先是清朝皇帝避讳,例如刁光胤之作刁光允,董玄宰之玄改为元字等类。收入《三希堂法帖》的唐李隆基鹡鸰颂,在《石渠宝笈·三编》中著录为“唐元宗鹡鸰颂一卷”[4],即是为避圣祖仁皇帝之“玄”字。另外书中以千字文标识作品顺序,均写作“天地元黄”等等。

其次,编纂著录历时之长,参与人员众多,各自持不同观点,各编各卷著录方法、侧重点各有不同,抄录笔迹也不尽相同,一些作品甚至著录了两次,例如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册,书册上等,贮三希堂,在初编养心殿一中收录[5],之后在附三希堂中再次补充著录,并注“旧贮乾清宫,今移贮三希堂”[6]。

第三,《石渠宝笈》著录体例是按乾隆八年指定的。《石渠宝笈》定稿之后,曾抄录了数本,分别收藏于乾清宫、宁寿宫等处,本身也是古籍,但本文所谈的不是其鉴赏、文物价值,而是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参考价值。

第四,《石渠宝笈》按贮存地点著录,如乾清宫、御书房等。各贮存地目录又以朝代顺序著录,各朝代具有收藏目录石渠宝笈著录凡例,分别著录了分类条目、笺素尺寸、印记姓名、赋、题跋、奉有御玺者均有记录。著录详实,有详细的流传印记,以及著录者的点评,为古代书画鉴定提供了依据。其中有关于三希堂法帖的详细描述,为后人研究三希堂法帖等提供了文献来源。

四、时代局限性

《石渠宝笈》编纂于清朝盛世,存在时代局限性。

首先,《石渠宝笈》记录的是乾嘉时期清内府的皇家收藏,数量可观,不乏珍品,然中国古代仍有大量精品珍惜书画收藏在民间,《石渠宝笈》并未一一记载。

其次,《石渠宝笈》所著录的清内府收藏过的字画,仅以文字描述,没有图片,鉴定较难。所藏多处内容重复,不便检览。

再次,“《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并非都是真迹,更非全是精品”[7],且有讹误之处。由于清内廷书画鉴定水平有限,许多民间高仿书画被当作名笔佳作进献给了皇帝,都一一记录进《石渠宝笈》,因此,后人在鉴定研究书画时,只能以此作为参考资料,真伪还需细细辨别。

五、结语

总之,《石渠宝笈》是我国历史上书画类工具书的集大成之作,是难能一见的珍贵书画依据。《石渠宝笈》由于时代所限,存在不足之处,但不影响其在书画领域极高的权威性,许多专家学者将《石渠宝笈》作为鉴定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重要辅助工具[8],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检索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崇正.《石渠宝笈》琐谈[J].中华遗产,2004(2):148-149.

[2](清)梁诗正等编.石渠宝笈:检索版.(第一至二十册).南昌:江西美术出版;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3]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上)[J].艺术市场,2004(10):119-121.

[4]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中)[J].艺术市场,2004(11):134-135.

[5]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下)[J].艺术市场,2004(12):116-117.

[6]赵智强,赵文婧.石渠宝笈与古代书画鉴定[J].收藏家,2006(2):47-50.

[7]李湜,《石渠宝笈》:中国古代的书画记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6-4(4).

[8]郭庆祥.再谈《石渠宝笈》[J].艺术市场,2009(11):84-85.

(三)《石渠宝笈·三编》

三编的目录编排和著录方式都在前两编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明显更具实用性,更加方便检索。三编著录了乾清宫、弘德殿、昭仁殿、懋勤殿、养心殿、咸福宫、重华宫、漱芳斋、静怡轩、敬胜斋、延春阁、毓庆宫、继德堂、斋宫、御书房、养性斋、延晖阁、摛藻堂、宁寿宫、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静宜园、静寄山庄、避暑山庄、南薰殿等处收藏的书画。乾清宫共十三卷,养心殿五卷,延春阁四十四卷,重华宫十二卷,毓庆宫三卷,斋宫二卷,御书房四卷,宁寿宫五卷,圆明园三十五卷,长春园十一卷,绮春园十二卷,静寄山庄二卷,避暑山庄八卷,南薰殿二卷,其余各处一卷。

与续编、初编不同,三编之前有总目录,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点不设总目,而各卷前均有分目录,方便读者查找并了解各卷藏品。各卷作品最先著录清代皇帝御笔,其余仍按作者年代排序。作品著录项亦在前两编的基础之上做了改进,同续编一样,仍按本幅、引首、后幅、御题、鉴藏宝玺、收传印记等部分著录,题跋等皆以单行大字抄录。

三、成书特点

《石渠宝笈》编纂于清朝盛世,其明显特征首先是清朝皇帝避讳,例如刁光胤之作刁光允,董玄宰之玄改为元字等类。收入《三希堂法帖》的唐李隆基鹡鸰颂,在《石渠宝笈·三编》中著录为“唐元宗鹡鸰颂一卷”[4],即是为避圣祖仁皇帝之“玄”字。另外书中以千字文标识作品顺序,均写作“天地元黄”等等。

其次,编纂著录历时之长,参与人员众多,各自持不同观点,各编各卷著录方法、侧重点各有不同,抄录笔迹也不尽相同,一些作品甚至著录了两次,例如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册,书册上等,贮三希堂,在初编养心殿一中收录[5],之后在附三希堂中再次补充著录,并注“旧贮乾清宫,今移贮三希堂”[6]。

第三,《石渠宝笈》著录体例是按乾隆八年指定的。《石渠宝笈》定稿之后,曾抄录了数本,分别收藏于乾清宫、宁寿宫等处,本身也是古籍,但本文所谈的不是其鉴赏、文物价值,而是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参考价值。

第四,《石渠宝笈》按贮存地点著录,如乾清宫、御书房等。各贮存地目录又以朝代顺序著录,各朝代具有收藏目录石渠宝笈著录凡例,分别著录了分类条目、笺素尺寸、印记姓名、赋、题跋、奉有御玺者均有记录。著录详实,有详细的流传印记,以及著录者的点评,为古代书画鉴定提供了依据。其中有关于三希堂法帖的详细描述,为后人研究三希堂法帖等提供了文献来源。

四、时代局限性

《石渠宝笈》编纂于清朝盛世,存在时代局限性。

首先,《石渠宝笈》记录的是乾嘉时期清内府的皇家收藏,数量可观,不乏珍品,然中国古代仍有大量精品珍惜书画收藏在民间,《石渠宝笈》并未一一记载。

其次,《石渠宝笈》所著录的清内府收藏过的字画,仅以文字描述,没有图片,鉴定较难。所藏多处内容重复,不便检览。

再次,“《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并非都是真迹,更非全是精品”[7],且有讹误之处。由于清内廷书画鉴定水平有限,许多民间高仿书画被当作名笔佳作进献给了皇帝,都一一记录进《石渠宝笈》,因此,后人在鉴定研究书画时,只能以此作为参考资料,真伪还需细细辨别。

五、结语

总之,《石渠宝笈》是我国历史上书画类工具书的集大成之作,是难能一见的珍贵书画依据。《石渠宝笈》由于时代所限,存在不足之处,但不影响其在书画领域极高的权威性,许多专家学者将《石渠宝笈》作为鉴定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重要辅助工具[8],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检索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崇正.《石渠宝笈》琐谈[J].中华遗产,2004(2):148-149.

[2](清)梁诗正等编.石渠宝笈:检索版.(第一至二十册).南昌:江西美术出版;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3]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上)[J].艺术市场,2004(10):119-121.

[4]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中)[J].艺术市场,2004(11):134-135.

[5]杨丹霞.《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下)[J].艺术市场,2004(12):116-117.

[6]赵智强,赵文婧.石渠宝笈与古代书画鉴定[J].收藏家,2006(2):47-50.

[7]李湜,《石渠宝笈》:中国古代的书画记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6-4(4).

[8]郭庆祥.再谈《石渠宝笈》[J].艺术市场,2009(11):84-8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