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王振亮 江滨
摘 要:佛山梁园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对其形成背景、历史变迁、造园特点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还能为当今园林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佛山梁园;岭南园林;变迁
翻开中国的地图,视线沿着北回归线望去,北起南岭山脉,南到南海岸的带形区域,大体上就属于我国的南亚热带,这里大概就是岭南文化中心了。空间上以北回归线为纬,时间上以中国历史为经,就会发现这里的交接点就是代表岭南文化之一的岭南园林。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高峰时期,“岭南园林”是可与“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并列的代表。岭南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当属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和番禺余荫山房。在这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岭南园林中,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是,梁园是以姓氏命名的园林,是梁氏家族的结晶。
1 梁园形成的背景
梁园是清中晚期梁氏私家园林总称,历经四十余载,鼎盛时期占地二百余亩,包括“无怠懈斋”“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等著名园林建筑。梁园位于中国四大古镇---佛山,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商人巨贾聚集于此,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许多人都在此定居,为佛山园林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具备了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天时”方面表现为,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巅峰期,许多文人墨客亲自参与造园、设计,明清时期,有关园林艺术理论的著作相继问世为园林发展提供了范式。例如,计成的《园冶》,他自幼热爱艺术、擅长书画能有如此造诣其渊源也正因如此;李渔的《一家言》、文震亨的《长物志》的出现等。造园者对中国百年造园的实践经验做出了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和阐述,为园林建造表明了尺度、风格、样式、材料之间的搭配、景物类别之间的关系等,使得每一处都有法可循。清代的梁久图性情淡雅,不仕官宦,喜探险和游离,所造之园林构造必受“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的影响,这也正是所造“十二石山斋”能成为四大名园的重要原因。
“地利”上面,由于佛山的气候条件以及水网发达,为园林的景观建设起了重要作用。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明清时期佛山共有11条涌(西、北江支流水系)贯穿于佛山全镇,同时又有旗带水、灵应祠渠道、七铺渠道、舍人十三街渠道、正仁里渠道、横冈里渠道、观音堂大坑渠道、三界渠道、松桂里渠道等主要渠道布满各主要街区。排水系统也相对发达,为建造水池,植物的生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在“人和”方面,许多文人解官归乡,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打压一些正直人士,使一些知识分子不得志。士大夫必须要找一条保证自己相对独立,达到社会机制所能容忍的程度道路上,就是采取归隐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隐逸行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专制社会里的反抗精神相联系的。”另一个原因,岭南文化重商轻儒性始于唐代,在明清时期愈加强烈,把商业放在主要位置影响了园林的发展。首先,园林主人不是土人(当地居民)而是商人,其次,园林以商业为目的来经营。
梁园主人建造园林的目的大概可分为两种:其一,使用和归隐,如梁蔼如、梁九章,就是为了隐居;其二,为了光宗耀祖,明清以来粤中地区就有斗园之风,如“东林名园”“鹤园”“松荫园”等都是望族所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文化品位。
2 梁园变迁
元朝时期,梁氏先祖梁铭岳(字嵩山),从南雄珠玑巷迁往顺德麦村。到梁国雄时期,因兄妹众多,为谋求生机,佛山正值康熙以来采取的修养生息政策,加上佛山经济发展,于是在清嘉庆时期,梁国雄就带领家人从顺德迁往佛山定居。他看到当地人拜神求佛的习俗很常见,于是就以贩卖香烛为生,由于做事勤劳,为人忠厚,很快便开创了梁氏家族发展基业,不久就在汾宁路开了间“兰香烛铺”商铺。梁国雄注重教育,就让三个儿子进入社学学习,剩余时间里让儿子帮家里打理生意。后来家族兴旺,生意越来越好,就在松桂里购置房产,长子梁玉成弃科举,管理家业。次子梁蔼如于嘉庆十四年(1809)中进士,供职朝廷。三子梁可成本打算进入仕途,由于大哥生意需要人手,帮大哥打理生意。梁氏在短短几十年里,成为佛山大户。他们对后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视,最早造园应是十四代梁蔼如,松桂里的“无怠懈斋”是辞官归隐后对宅邸的改造。后来,梁九章在松风路西贤里修筑“寒香楼”“菊花楼”。道光年间,购得明代名仕程可则的故居“蕺山草堂”。在外游玩之时,在石滩看到九块异形黄蜡石,如获珍宝,于是花钱命人搬运家中,后来又购得三块黄蜡石,十二块异石藏于蕺山草堂。以奇石为主题营造成了“山斋傍水开玲珑,怪石秀成堆天留”的名园。因爱石成“痴”自号“十二石山人”,后来书斋更名“十二石山斋”。梁九华兴建了另一处园林群星草堂,与住宅、祠堂、景观浑然一体,是使用与观赏相结合的产物。道光(1848年)时期,梁九图在群星草堂西面为他的爱妾陈姬建造了粉江草庐,利用大面积的水,营造出“几亩池塘几亩坡,一泓清澈即沧波;桥通曲径依林转,屋似渔舟的水多”的景观。
同治后期,由于受战乱影响,经济增长缓慢,好景不长,梁氏家族家道中落。风光已不再,人口增加使得生活贫困,梁氏家人有的变卖房产,背井离乡。梁九图在梁九华去世后,从粉江草堂搬回十二石山斋,加上资金有限,年久失修,梁架林木遭到腐蚀,园林从此开始荒废。梁九华儿子梁思博把群星草堂也变卖了,在外做官定居了下來。梁九图的后代大多留在了松桂里。宣统三年(1911),爆发了反酒捐活动,梁九图儿子梁神隽因参与烟酒捐,阻碍了一部分人利益,他们便纠集人群,闯进梁氏园林,对家产大肆破坏,一代名园残损不堪。由于梁九华的孙子梁冠澄在清末生意获得成功,后又把群星草堂赎买回来,对其进行修建。在20世纪40~80年代,群星草堂先后做过军管会的“接管会”“教工之家”“敬老院”等。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济快速发展,1982年佛山市政府鉴于梁园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决定对梁园进行抢救性的恢复。梁氏子孙得知此事也出钱财来支持梁园维修。1982年,群星草堂主体修复完工,使得园林重见昔日光彩;1986年被佛山市政府批准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定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梁园首期工程开始动工,1996年底完成了包括刺史家庙等建筑以及园林、湖池蹲、庭院近万平方米修复工程;2000年~2001年又修缮了宅第区部分房屋,梁园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3 梁园特点
梁园属于世俗文化园林,它反映在经济、文化、政治多各个方面。就如园林置于建筑的生活庭院中,不独立成团,连室内、阳台、屋顶都进行园林装饰,建筑形式的朴素也反映了世俗化。园林追求淡雅自然的诗画意境,其园林布局精巧,独有特色;水石相融,以水画堤;古木蕴秀,杂花散芳等特点上。梁园的美可以称之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第一,布局精巧,舒适自然。梁园造园特点独具特色,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别致的艺术风格和民俗风情。由于气候炎热建筑必须要以纳凉和通风为主,所有建筑前有一小院,这样增大了墙壁面积,四周为宽敞的亭子,一些屏风隔断为了通风使用。
第二,“以小见大”格局,在狭小空间表现无限空间,这也正是中国古典造园与哲学的相结合。梁园造园艺术中也处处体现了俯仰的关照:“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就如群星草堂的石庭,曲径通幽,奇峰异石位置得当,布局巧妙,有步移景移之感。
第三,诗情画意,格调高雅,园林立意高雅,风格独特。以书画家的素养去营造成一种意境,园林中以大面积林木构成山林趣味,通过去树形的选择与利用。同建筑物及画面巧于因借,呈现出整体美的意境,充满古木蕴香的园林特色。
第四,因地制宜,构园得体。造园者因地形设计园林,正所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借参差之深树。”梁园在水面上作文章,这样水池四周建筑与花木等景观,尽量的让更多倒影投在水中,从而产生双重景色,给人以视觉美感,“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的小中见大效果。园林创始人大多痴迷于石头,置石是造园所必须,通过群石、散石、独石、假山的设置,勾勒出奇特园林。最出奇的数群星草堂石庭,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又有粉江草庐南侧之石岩以及石舫一带等各类形式,而湖中石孤芳自赏,仿佛在表明主人之情感。
第五,精巧别致,引人入胜梁园的建筑种类繁多,有亭、台、榭、池、馆,以及各种轩堂馆舍,廊阁庙宇式兼备。园内建筑体量及风格与当地风情民俗、环境相结合,建筑架构沿用岭南小木作手法,色彩追求清新脱俗。在处理花纹雕刻装饰构件和窗棂隔扇时颇为讲究,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纤巧古朴,巧妙布置砖雕、木雕、陶塑等装饰,有一种既统一又不失单调之感。
第六,历史文化特色。梁氏兄弟所著园林最著名的是寒香馆(梁九章)、群星草堂(梁九华)、十二石山斋(梁九图)、汾江草庐(梁久图),被后人统称“梁园”。其创始人造园艺术、书画创作、文学修养及专著都是了不起的。
4 梁园申遗
1990年梁园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16日,禅城区文体旅游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提升梁园及周边环境方案,征求广大市民意见,扩大梁园的面积,尽量还原鼎盛时期面貌。如若扩建成功,将尽力去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梁园外,梁园周围的环境和历史文物也应受到相应的保护,这样才能把梁园的整体美提升到一种高度。要处理好街区道路、卫生、色调、绿化面积以及周围的文化资源相互衔接,做出属于梁园特有的纪念品。梁园要优化土地利用,发展特色旅游与服务,极力去改善文物所在环境;以传统商业街区为纽带,以传统民居群为驻足点,以水为导向形成河网纵横的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以梁园为文化旅游,以传统商业街区为传统特色游,以传统民居为街巷空间形成连续的空间景观系列。如若成功申报中国文化遗产,这也将是梁园带给人民的一份宝贵财产。所以,应更好地把梁氏文化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5 结语
梁园有着独特的魅力,使人流连忘返。其为晚晴岭南文人墨客备受喜爱的作画赋诗之地,在于它所独有的高雅格调,以及清幽脱俗、不追求名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态度。现代人观赏梁园不可只为看景而观景,而是通過园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去感悟园林。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去感悟,并以特定的历史条件去分析,挖掘其内涵,不可过眼云烟。现今人们都在追求一种悠闲的、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浮躁的社会里多一些“坐下去”的心态,这个社会会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 叶蔚标.佛山梁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庭刚.岭南园林——广州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 叶蔚标.佛山梁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 张淑娴.明清文人园林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