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慕善村花腰彝族村落景观初探

时间:2024-05-17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深深地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慕善村是一个以花腰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这里的花腰彝文化保存和发展得较好。笔者通过分析和挖掘慕善村落的景观,总結出适合花腰彝族村落发展的良好模式,为其他少数民族村落建设文化景观提供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村落;花腰彝;村落布局;土掌房

慕善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龙峨公路旁哨冲镇与龙武镇的交界处,距离哨冲镇4公里,辖区面积0.65平方公里。慕善村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花腰传承馆的存在使它发展成花腰彝村落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村落,1996年和2008年哨冲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慕善村于2009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十大刺绣之乡”,景观文化也保存得比较完好,它的研究价值十分突出。

1 村落自然生态景观

慕善村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村落,村子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里的山山水水和动植物装扮了村落的自然景观,在画家的眼里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画卷,在音乐家的眼里是一曲田园交响曲,在摄影家的眼里是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照片。慕善村的美在于大自然的天然美,在于村落里的树,植物中的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特别是电影《花腰新娘》播出后,游客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慕善村落里享受原始的生态景观。

慕善村处于哨冲镇龙峨公路旁哨冲镇与龙武镇的交界处,距离哨冲镇4公里,辖区面积0.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慕善村落因为气候因素,在村落的上部高山区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村民视为“龙林”。这里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雨量900毫米~1200毫米,由于降雨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许多江流湖泊。

2 村落布局景观

2.1 村落选址

慕善村一直有一个很好听的寨名彝语叫“摸色”,“摸”指竹子,“色”是金,意思就是“有金竹的村庄”,穿过慕善村的寨门,你就会看到茂密昌盛的两大窝金竹像两个高大威猛的士兵一样保卫着慕善村的村民。在调查中,据年老的村民普勇说,“为什么会种金竹,上辈的老人也不太清楚,但是金竹从有慕善村的建立它也就存在了”。金竹和风雨桥构成了慕善村很漂亮的一个景观节点。虽然它们不是寨神树,但它们在村民的心里就像寨神树一样重要,它们和寨神树一样起着镇寨护民的作用。

2.2 村落特征

慕善村由于山的海拔起伏不平,不免有起伏错落的变化,为顺应地形地势,慕善村依山而建,竖向分布成为慕善村落的重要特征。慕善村是由层层叠叠的土掌房组合而成,建筑的朝向基本一致。节约耕地的同时减少了开挖土方。平面采用合院式布置,但内院则常有高差,高差的大小取决于地形的坡度。建筑的剖面形态则表现出基地的形状,贴近坡地地形,最大限度地保留周围的自然地貌。如此建造房屋对山体的改变极少,非常具有生态合理性。高山峡谷地带坡地陡峭,建筑群严格按等高线分台布置,单栋房屋内部也各尽所能地与地势尽量契合,宛如在山体上自然生长而展现出的立体自然景观。建筑群鳞次栉比,外观齐整雄伟,特别是位于较高山地时,从下方仰视更是巍峨雄伟,形成了一个神秘的古堡。

2.3 土掌房景观

慕善村的建筑从整体来看是由一栋的单体建筑构成的。这些单体建筑依山而建,高高低低的变化呈现出无数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组合成一个大空间,雄赳赳地屹立在龙山上,它们拼着一股化零散为整体的力量,把寒流、风沙和土匪都拒之门外。由于云南山多平地少的地形特点,慕善村的花腰彝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知道了只有和大自然融为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土掌房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环保。花腰彝村落中建筑尽可能采用小的建筑。节约了用地面积的同时,竖向组合的手法使村寨整体的外部空间形态产生了高低错落的变化。这样,慕善村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生动的建筑风貌。慕善村建立的土掌房和人都尊重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花腰彝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要求,建造出别具一格的花腰民居——土掌房。

2.4 绿化景观

慕善村的绿化系统是由点、线、面的绿地空间构成。因为村落布局的原因,绿化系统表现出原生态的长势。在土掌房的内部和外部空间都会看到点状绿化如盆栽、花坛门前的菜园,种植的果树。他们都以点、线的方式布满了慕善村。大片的菜园和山上大片的果园又形成了面状的绿化系统。中心空间为了发展旅游业进行了部分的规划设计。慕善村落的乡土气质非常浓,香樟、梨树、桃树、蒲公英、野菊花等植物遍地。它表现出了慕善村人的朴实和好客的性格特点。

土掌房的周围的点状绿地形式灵活多变,以散点的形式扩散开去,面积小且位置分散不均,与村寨居民的居住关系较为密切。村寨旁的绿地大部分是由于建筑和道路之间相互“挤压”而变出来的。在原生态的指导下,点状的绿地见缝插针式的疯长,把慕善村装扮得别有一番味道。

3 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环境的破坏

慕善村作为一个原生态旅游村落,原生态的水景观、山体景观等都是吸引游客目光的景点,自旅游开放以来,由于游客和村民薄弱的环保意识,慕善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由于慕善村的花腰彝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在龙林周围的树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村落中的垃圾到处乱丢,有些角落已经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这样下去会使村落蔓延一些非常可怕的疾病。没有对村落进行很好的规划和适当的设计,使村落里的牲口的粪便水到处乱流,使村民的引用水渠和牲口交叉污染。

3.2 土掌房形式的改变

慕善村的土掌房被当地的村民和游客称为红河州的红土高原流域上的“小布达拉宫”,当花腰彝的《思念调》在土掌房的周围唱起时,无论是游客还是村民本身的心灵和身体都会被净化,这就是最好的最高境界的意向景观。由于城市化的冲击,有部分花腰彝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推掉了自己原本的土掌房,盖起了钢筋水泥房。再加上原有的破损的土掌房,修缮上的问题也比较多(各式各样的修缮也大大消减了土掌房的形态)。针对土掌房屋顶木构架破损的情况,部分穿插了钢混结构,但应尽量减轻对建筑外观的影响。

4 结语

慕善村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和悠久文化的民族村落,但由于城市化的影响,慕善村的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找到慕善村的景观特色,研究和分析这些有特色的景观,对如何保护花腰彝族民族文化,保护其民族景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丽湘,李娜.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J]. 红河学院学报,2009:11-10.

[2]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类文化遗产[DB/OL]. 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

[3] 谷家荣.空间化的彝族民居文化——以云南麻栗树村的土掌房为个案[D].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8.

[4] 蒋高窟.云南民族住屋文化[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298-305.

[5] 拉普普.住屋形式与文化[M]. 张玫玫,译.台湾:台北境与象出版社,1969.

作者简介:苏丹玲,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