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宁抗日义勇军兴起的原因研究

时间:2024-04-24

[摘 要]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一段铁路后,开始向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和沈阳城发起专攻,第七旅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进行必要的还击后,仓皇的退走,关东军血洗北大营后,攻占沈阳城,五日内,关东军占领满铁和安奉铁路沿线的主要城镇,辽宁除辽西外,其他重要城镇均被日军占领,1931年11月份,日军调兵南下,向辽西辽南一带进攻,由于日军不断侵略,抗日义勇军也在各地不断兴起,与吉林省、黑龙江省的抗日义勇军相比,辽宁抗日义勇军兴起较早,斗争持续时间长。

[关键词]辽宁;抗日义勇军

辽宁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已经辽宁当地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

一、根本原因:日本对华实行侵略政策,入侵东北,造成东北尤其是辽宁局势动荡不安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日本早已把东北作为它的侵略目标,在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会议作出了《对华政策纲领》的决策,主张必要时派兵镇压中国革命势力,把东北三省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着手将侵略势力伸张到东北地区。为贯彻这次会议所确定的侵略方针政策,同年8月日本又在大连召开第二次东方会议。大连会议由森恪主持,驻华公使芳泽谦吉、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关东厅长官儿玉秀雄等人参加。会议要求扩大日本对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之权利;同时确定,如中国在东北三省自办铁路,凡与日本利益有冲突者,应予干涉,不许修建。至此,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就开始加剧了起来。日军的侵略行为和屠杀政策,必然激起了辽宁人民的反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东北一部分爱国官兵,纷纷拿起武器,组建抗日义勇军,辽宁抗日义勇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顾一切揭竿而起,用19世纪前的武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生死搏斗,打响了民众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从而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二、直接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以及国联的纵容,使东北大部分国土沦丧

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系列周密策划和军事部署,做好了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生进攻,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仅四天时间,日军就占领了辽吉两省的主要城镇和大片领土,日军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大片领土,最重要的原国就是蒋介石集团推行“不抵抗”政策,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等国民党主要的将领在江西、湖南指挥“剿共战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政府将这一事件“诉诸国联”,并向全国宣告,“要求国人镇静忍耐”,“信赖国联公理片断”。[1]所谓静候国联的裁决,根本就是坐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仅四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的各大中城市和大部分领土都已沦陷,最先遭受侵略的辽宁人民的反抗情绪高涨,这直接推动了辽宁义勇军的兴起。

三、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以及全国各阶层人民反日对抗日义勇军的支持

“九一八”事变反,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坚决抗日,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在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中要求中共满洲省委“更应该加紧的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2]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爱情热情,基于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辽宁各阶层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救国会,不仅有工人,学生,农民而且还有原东北军的爱国将领和官兵,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四、历史原因:辽宁人民具有反帝爱国斗争的传统

1900年,义和团在全国掀起反帝高潮时,辽宁地区的反帝活动是东北义和团反帝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沉重打击了帝俄的侵略势力。

日俄战争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侵略的扩大,东北人民反日爱国斗争猛烈的发展起来,辽宁省各进步团体的领袖和爱国人士,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先后组成“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辽宁省拒毒联合会”“辽宁国民外交协会”广泛地开展了反帝宣传和组织活动,这一切都为“九一八”后辽宁义勇军抗日斗争的普遍展开准备了群众条件,为辽宁义勇军的兴起积蓄了斗争力量。

正是由于以上这一系列的原因才真正的促成了辽宁义勇军的兴起,从而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浪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国民党内部的不少有志之士,在报纸发表文章支持与拥护义勇军的抗日斗争,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也上书蒋介石及国民政府请缨杀敌,张学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起之后也以各种形式支持义勇军的抗日斗争,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全面发展抗日斗争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喜廷、卞直甫、赵长碧、王秉忠,《东北抗日义勇军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2]张泓,《东北抗日义勇军·辽宁卷(上、下)》,沈阳出版社.2003.6

[3]王承礼,《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12

[4]潘喜廷,《九一八事变后辽宁人民初期抗日斗争》,辽宁社会科学院学术论文选编委会,1982

[5]温永录,《东北抗日义勇军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6]王承礼、常城、孙继武,《苦难与斗争十四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7

[7]朴宣冷(韩),《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1

[8]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东北抗日斗争史论文集》,吉林出版社,1992

[9]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人民出版社,1991.2

[10]张洪军,《九一八》全史第3卷,辽海出版社,2001.9

[11]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编纂委员会,《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第二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9

[12]《蒋主席召集会议决定对日方略纪实》(1931年9月21日),《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一),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年版,第281页

[13]《六大以来》(上)第154页,198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刘雪,女,辽宁省普兰店人,辽宁大学法学硕士,专业:中共党史,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