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杨姣
摘 要:老年人是乡村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为营造能满足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场所。有必要研究老年人的游憩行为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探寻老年人的游憩行为特征,提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对今后乡村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起到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游憩行为;公共空间;要素;老年人
1 乡村空间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层面上的人居环境品质已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因此公共空间的营建成为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1)乡村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老人。20世纪末,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日益呈现空巢化趋势。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锻炼身体的场所之一。
(2)乡村公共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第一,建设水平较为滞后,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性不突出。第二,注重形式,未能准确地从老年人心理特征出发。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以乡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老人的日常行为,分析公共空间景观类型及要素,为创造多元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第一,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作用与设计方法。第二,从游憩者的心理需求方面探索公共空间设计。
(2)研究意义。在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方面,西方国家作了大量研究,但在我国基于游憩行为对乡村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较少,在借鉴西方成果时,要符合我国国情。
1.3 国内外乡村公共空间发展概况
(1)国外乡村公共空间发展概况。对于公共空间的研究源于国外社会学界,20世纪50年代美籍德裔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最早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直到《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才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Habermas Jurgen)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于1989年译为英文,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被西方学界重视并引发热议,随即波及中国学界。[1]很多杰出的人物对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如扬·盖尔学者,扬·盖尔关于公共空间理论的代表著作《交往与空间》,该著作从人及其行为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这一视角,将人的活动行为分为:强制性必要活动、个人的自发性活动、依赖他们参与的社会性活动。[2]
(2)国内研究概况。曹海林学者认为:“在社会学意义层面上理解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我们可以把它视为社会内部业已存在着的一些具有某祌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3]成玉宁学者认为:“老年人倾向具有交往特征、有依托性的空间环境等”。目前,以“乡村公共空间”为对象的研究匮乏,需要有更多的学者们共同探讨。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支撑
(1)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总结法。查找关于游憩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资料,对调查对象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2)研究理论:第一,游憩学是西方休闲学的概念,包含有休养和娱乐。游憩行为和游憩需求成为游憩学的研究对象。第二,20世纪初“邻里单位”理论由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表述了公共空间的分布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研究内容以老年人游憩行为调查对象,选取常住老年人口为样本,依据游憩者行为需求机制的差异,将结论应用于实例,总结乡村老年人游憩行为偏好。
2 关于乡村老年人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概念及解析:第一,乡村公共空间。乡村公共空间存在于乡村聚落中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和“空间”是其基本特征,“空间”是其形的特征,“公共”是其质的特征。村镇公共空间是与私有空间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一般社会成员可以无条件或者有条件的出入于其中的地方场所,是起到为乡村社会提供各种社会关联与人际交往的发生的容纳基础,具有指认、认同、聚集、归属、交流和满足等特征。第二,游憩行為。游憩行为揭示了游憩环境是否满足行为需求,受到环境和心理需求的共同作用。本文研究老年人游憩行为是各年龄段乡村老年人日常性的游憩活动。
3 关于乡村老年人游憩行为特征研究综述
调研过程中,抽选了60~80岁共100名常住老年人为样本。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主要分为运动型活动和休憩型活动。
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差异造成的老年人游憩行为特征:第一,男性各年龄段老年人的游憩行为特征。60岁左右男性老年人多参与运动型活动,包括做农事、晨练、照看小孩、群体合唱等;70岁左右男性老年人既参与运动型活动也参与休憩型活动,运动型活动包括采摘、遛弯、群体演奏等,休憩型活动包括看电视、下棋、打牌、静坐、聊天等;80岁及以上的男性老年人多参与休憩型活动,主要是看电视、静坐、聊天等。第二,女性各年龄段老年人的游憩行为特征。60岁左右女性老年人多参与运动型活动,包括做农事、晨练、遛弯、照看小孩、组织合唱队等;70岁左右女性老年人既参与运动型活动也参与休憩型活动,运动型活动包括采摘、晨练、散步、群体演奏等,休憩型活动包括打牌、静坐、聊天等,80岁及以上的女性老年人多参与休憩型活动,主要是静坐、聊天等。
4 基于游憩行为下的乡村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人文社交活动类:人文社交活动类主要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社交活动,公共空间需要人的社交活动赋予地域精神。第一,仪式性活动。祭袓、祭祀是乡村公共空间较为传统的仪式性活动,由德高望重的前辈围绕祠堂、寺庙等公共空间开展。这类活动是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第二,娱乐性活动。老年人参与娱乐性的活动包括合唱团、演奏团等,以群体休闲娱乐为主,增强老年人之间的交往。
5 基于游憩行为下的乡村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模式
“慢行——游憩——交往”模式:第一,空间慢行化。乡村公共空间的设施可以遵循慢行化,空间慢行化即空间具有方便的可达性和空间中的设施也便于老年人使用。第二,人文景观游憩化。乡村公共空间具备悠久的历史文脉。人文景观丰富了乡村公共空间的精神,增强了老年人的归属感。
6 结论
6.1 适宜老年人游憩行为的公共空间
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可兼顾各年龄段的游憩行为特征满足老年人不同心理需求;配置乡土植被起到围合空间又覆盖空间的作用;可在具有观赏性公共空间如亲水空间,设置便于可达的休憩设施,促进老人动态型活动和休憩型活动相结合;在地面铺装的营造上,兼顾无行为能力老年人的游憩行为,采用无障碍铺装形式,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6.2 未来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运用行为痕迹观察法行观察游憩者在场地中的活动,逐步深入、全面、准确地把握满足老人游憩行为心理契合度的公共空间特征。此外,基于当下性发展的思想,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风速、日照等物理环境的测量,探寻符合老年人游憩的空间微气候特征及其适宜性营造策略。
参考文献:
[1] 严嘉伟.基于乡土记忆的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5.
[2]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北京[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演变及其对村庄秩序重构的意义——兼论社会变迁中村庄秩序的生成逻辑[J].天津社会科学,2005(06):61-6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