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953—1960年哈军工的苏联专家结构

时间:2024-04-24

王潇凡

[摘 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军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性院校。早在1952年6月23日,毛泽东在会见陈赓时就曾说过: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在援助我们部分技术装备时,就提出要创办一所培养技术军官的大学,我们接受了这个建议,国防现代化需要大批技术军官,苏联也要派专家来帮助我们创办学院。(1)本文就当时来华援建哈军工的苏联专家的结构组成,对哈军工的创办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些看法。

[关键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苏联专家;结构组成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当时小米加步枪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中国国防史上的一个创举之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哈军工的创办不仅深刻反映着新中国领导人决心发展国防事业,还记录着在此期间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苏联专家在哈军工的创办史上书写了不可抹灭的一笔。

一、哈军工的创建

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空前友好,受“冷战”和“一边倒”政策的影响。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盟(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军事等各方面对新中国进行了全方面的援助。朝鲜战争爆发,我国对朝鲜进行援助,面对着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国,我们深感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有现代化的军队,有雄厚的国防力量才能屹立于世界不倒才能实现自强复兴。而中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有技术水平、政治素质高的干部和战士。1953年9月1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正式开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了。

二、苏联专家的专业结构

根据查阅到的不完整的军事工程学院档案来看,自从1953年5月13日,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到哈尔滨的84人开始计算到1957年10月的一份苏联专家名单就有150人之多。苏联专家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每位顾问工作两年,到期轮换,必要时可以申请延期。(军事工程学院档案W-1953-025-006,W-1957-009-011)军事工程学院的综合性决定了要全方面设置专业课程。苏联顾问在《谈话记录》就指出:

军事工程学院专业应“根据在工程技术方面能保证现有特种兵平时与战时的需要”,设置“包括航空系、海军系、装甲兵系、炮兵工程系、工程技术系5个系23个专科”,其中:航空系分为航空工程、电气与特种装置、无线电技术、航空兵器、机场建筑和气象六个科;海军系分为水文航海、舰炮、水鱼雷、通讯观测和造船五个科;装甲兵系分为坦克、汽车二个科;炮兵工程系分为炮兵兵器、弹药炸药、射击指挥仪、雷达和火箭炮五个科;工程技术系分为机械工兵、筑城、建筑、电器机械和道路桥梁五个科。

中苏两国就哈军工的学科设置达成了初步统一意见,下一步就是从苏联派遣有关专家来华。那么,被派来华的苏联专家的专业结构又具体是怎么样的,在军事工程学院档案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统计,得出以下表格: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来华的苏联专家的研究范围涉及海陆空多方面,从设计到使用到维修等各方面广泛涉及,而且专业的实用性很强,符合当时国内国际情况的需要,进一步可以看出在哈军工创办之初,苏联在人员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所派出的专家的专业涉及很广泛也很全面,适应于中国的国情需要,这为哈军工的长远全面发展打牢了基础,也为今后中国的国防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总结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之初,苏联专家对华的帮助是不可否认的,从当时苏联派出的苏联专家的专业构成不难发现,其帮助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是全面考虑到中国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今后中国国防全面发展的,这样的专业结构初步帮助中国建成兵种齐全、学科完备、规划合理的国防教育体系,由此中国逐渐步入了国防科技建设全面进步发展的新阶段,哈军工的建成可谓是中国国防史的历史性的事件,在其今后发展的时间,哈军工在风雨中前进、在风暴中成长直到现今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它诉说着自己的传奇也倾写些属于中国的特色国防现代化发展进程。相信在哈军工精神的指引下其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成长得越来越健全。

参考文献:

[1]李懋之.陈赓将军受命创建军事工程学院[G].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回忆史料(1953-1988).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

[2]国防科技大学校史编委员会.国防科技大学校史(1953-1993)[G].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