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4-05-17

□魏溪莹

当前,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可逆转。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理财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资产的分配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说,经济新闻报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众越来越关注经济报道。尤其是随着近期世界局势的变化,受众对经济新闻报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使电视台的经济新闻报道满足日益增长的受众需求,是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创新发展探究的重点。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对此展开详细探讨,以期促进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新闻报道的现实意义

1.为群众提供良好服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看重能否及时高效地获取信息。经济新闻报道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通过报道人们所需的社会经济相关信息,为指导人们的经济生产和经济生活服务。可见,经济新闻报道是为现代人提供生产生活信息的重要载体。经济新闻报道能够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进行理性消费。种种因素,都充分体现了经济新闻报道服务性强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电视台要充分发挥经济新闻报道的引领作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医药、科技、房地产等行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经济新闻报道的合理引导。经济新闻对经济相关政策等内容的多层次报道,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促使人们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由此可见,经济新闻报道对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相关经济政策的宣传则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3.对区域经济能起到一定监督和均衡作用

经济新闻报道对地方经济尤其是当地各个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外部发展环境的改变,企业与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传递市场经济信息的重要媒介,其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引导当地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经济新闻报道可以让相关企业获取需要的信息进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经济新闻报道了解一些有进取心、具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的奋斗故事,同时把一些典型企业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经济新闻报道对于增强本土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经济新闻报道对地方经济环境建设而言也有一定的监督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对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某些地方在经济环境建设等方面,容易存在漏洞,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监督。经济新闻报道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

即便是在同一个市,其各个区域的发展情况也是不同的。经济新闻报道则展示出不同地区的经济问题,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投入合理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当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均衡。

二、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1.报道程式化严重,缺乏创新

当前很多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报道程式化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为经济工作会议等,并逐渐形成固定的报道模式,很少进行内容和报道手段的创新。

部分电视台在新闻采访和内容制作方面只强调系统性和模块化,不重视创新工作。有的电视台的经济新闻报道只关注与经济相关的政策,涉及舆论监督的新闻节目稀缺,报道的角度也比较单一,没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使得当地人对经济新闻报道的关注度极低,严重影响了经济新闻报道的收视率。这些新闻显然没有展现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的本质。

2.报道定位模糊,内容针对性低

作为地市级电视台,其报道内容有限,因此更加要求其提高报道的实用性,从有限的新闻内容中提取高价值信息,增强新闻内容与本地受众的关联度,做好对经济政策的解读,对本地受众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但是,目前很多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并不重视这些,常常是照搬照抄央级和省级相关新闻的部分内容,没有进行整合提炼和二次加工。这就反映了其报道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如果定位不明晰,内容也没有针对性,容易让受众摸不着头脑,无法从报道中受益。也有部分报道内容过于片面,覆盖面有限,没有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需求。对于受众来说,没有观看的价值。

3.报道角度单一,语言比较生涩

当前,很多地市级电视台习惯于从政府部门的角度采制、播报经济新闻报道,对受众关注的重大经济事件的报道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多角度的解读,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还有部分经济新闻报道的形式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呆板,缺乏吸引力,不足以引起受众的广泛讨论。记者编辑没有在经济新闻报道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采制。稿件中经济方面的专业术语较多,或者过多采用领导讲话的内容。这样的报道无法体现地市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特色和优势,也脱离了当地受众需求。

三、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策略

1.坚持内容为王,树立精品意识

虽然当前媒体已经发展到“产品为王”的时代,但内容仍然是制胜的法宝。提升新闻内容的影响力,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没有好的内容,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办目的,是为了让受众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要确保内容的特色和深度,挖掘当地经济领域的独特资源进行深度报道,满足当地受众的观看期待,提升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对当地受众的吸引力。

电视台可以在经济新闻节目中安排专门的深度报道板块,对近期热点经济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多层次进行挖掘。

2.以小见大,找好新闻报道切入口

经济发展变化是一个非常宏观的事情,也可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大到总局势,小到一个小企业的创新。作为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在对本地经济发展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应善于以小见大,学会在经济大数据的池塘里,抓住含金量最高的小新闻。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启发受众产生联想,使其能够结合个人类似的经历,迅速理解和接收报道内容。

以常州民营经济发展为例,在当前社会中民营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当地的民营企业学会直面困难,勇于创新?电视台可以选取转型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几家民营企业,采访相关企业家,让他们说说自己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以单个人物的经历为切入点,使报道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比如,在对今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俞金坤的采访中,他谈到“发展路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采写经济新闻报道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吸引受众看下去,让受众有看人物故事的感觉,进而得到灵感和启发。地市级电视台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视性,让人们在每一篇报道中都能看到闪着亮光的东西。

3.宣传好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党的宣传要求

要想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地市级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准确把握党对经济宣传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要始终为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发挥舆论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及时捕捉人民群众最想了解的经济动态。通过发挥舆论的作用,来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增强人们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经济报道要真实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繁荣,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思想的经济报道往往会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经济关系,并以此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甚至思想体系。

4.凸显地域特色,让报道更具针对性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地区的民俗和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这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报道要深挖地域特色,报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闻内容。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消费、理财等需求,进一步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传播效率。

由于地市级电视台的经济新闻报道主要服务于当地百姓,其采访对象也要尽量选择当地的企业、人物,报道内容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报道当地人熟悉的人和事,有效提升受众对经济新闻报道的观看兴趣,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在报道过程中,要合理添加报道背景,让当地受众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以故事为线,用大众话讲专业事

“讲好故事”,是经济新闻报道追求的重要目标。何谓“讲好故事”?即经济新闻报道要以故事为线,以普通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视角进行报道,使经济新闻更好看。这样的经济新闻,才算是真正被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也将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以某媒体所做的“常州市民营企业改革再发展”报道为例,其没有罗列数据和成绩,而是采制了一个个人物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来提振改革者的信心。采访对象为当地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道出企业改革的艰辛以及取得的具体成果,充分说明改革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招,要坚定决心改下去。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文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走出去办厂,未来将通过改革由单一制造转化为多元制造。记者在报道中也加入了对企业家的神态描写,使报道更显生动。

6.加强互动,刺激受众积极反馈意见建议

很多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受众对报道的反馈。不论央级媒体,还是地市级媒体,都需要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地市级电视台自然也不例外。地市级电视台应建立完善受众反馈机制,拓宽与受众的沟通渠道。

要想刺激受众积极反馈意见建议,就要确保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能够满足受众当下信息需求。在内容上,要尽量体现贴近性,可以对受众身边的事进行报道,如电信诈骗、不法网贷等,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受众关注,引发受众产生共鸣,从而愿意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互动渠道表达自己对该新闻事件的看法。

7.让报道接地气

要善于用做社会新闻报道的手段做经济新闻报道。社会经济生活丰富多彩,有很多的看点。经济新闻报道要“接地气”,就必须活一些。只有让经济新闻报道具有现场感、趣味性、接近性、人情味,才会增强报道的可读性,才能拉近报道和社会大众的距离。要讲好老百姓经济生活中的故事,就得像做社会新闻那样,寻找关键人物、关键细节,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软化成让人熟悉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创新经济新闻报道形态,提升经济新闻报道质量。

经济新闻报道要力求化“硬”为“软”。克服以往工作汇报多、枯燥无味的数字多、呆板冗长的内容多等新闻比较硬的问题。化“硬”为“软”,就是对经济这个“硬”主题、“硬”题材,进行必要的“软”处理,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让经济报道“软一些”,就是多从群众生活的角度、切身利益的角度来报道经济问题、经济现象。

8.多渠道传播,形成报道合力

媒介竞争的实质就是渠道的整合力和内容的呈现力之争,任何媒介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流动链条。有分量的经济新闻报道在电视播出后,电视台旗下新媒体平台包括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应第一时间转发,通过“中央厨房”生态链进行叠加传播,覆盖更多用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存在专业术语过多、程序化明显、数据图表罗列的现象。

要想使经济新闻报道在新时代有更好的发展,相关采编人员必须勇于创新,让抽象的经济问题具象化。既要敢于率先发表“纲领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又要采用受众“受用”和“乐享”的传播方式,在主动发声中树立权威性。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要保持稳定的价值观,形成稳定的阅读期待,成为凝聚上下共识最有力的抓手。以服务受众为根本目的,从受众角度思考问题,逐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抓住关键节点抢占阵地,唱响经济宣传主旋律,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指导性,最大程度发挥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促进经济环境的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