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问政节目兴起浅谈党媒的舆论监督职能

时间:2024-05-17

□辛剑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真可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全新时代、全新问题必然对新闻舆论监督提出全新要求,这就要求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积极思考如何改进完善新闻舆论监督。近几年各地逐渐兴起的电视问政节目,就是积极创新舆论监督形式的有益探索。要使这种探索日益完善,逐步满足党、人民、时代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期待,最重要的就是使问政节目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新闻媒体和从业者与社会各界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促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为全面推进工作、实现初心使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全新时代呼唤全新的新闻舆论监督节目

舆论监督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鼓励进言建言,接受民众监督。在营商环境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城市风貌改善的过程中,导向正确、落点精准的舆论监督无疑是重要的驱动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在组建之初,就在机构编制设置中,设置了舆论监督中心。2021年,开办了传媒集团舆论监督官方微信“热搜大连”及同名微博、头条号,4月20日,“热搜大连”首推,粉丝反响良好;4月15日,《大连日报》开设《大报监督》栏目。融媒组合发力,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并及时刊登后续报道,跟进整治进展。一系列“组合拳”下来,不但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很多难题,还将群众意见转化为对媒体和行政部门的“点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可以说,媒体用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督促行政部门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鞭策管理者把工作重心由治理转型到“智”理。

套用中国古人常说的“应天理顺民意”,所谓天理,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谓民意,就是全中国人民为国富民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并在此进程中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的强烈意愿。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确保新闻舆论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是党的媒体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应运而生,我们一定要“应天理顺民意”,全媒出击、再创佳绩。

二、舆论监督是党媒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始终是热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阶段,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各级新闻传媒机构人员都在全面、深入、认真地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统一了基本思想,做好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就有了最可靠的政治保障,就容易端正态度,找准定位。

但是,一些媒体办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存在目的不纯的问题,甚至将舆论监督节目看作创品牌、促收益的工具。创收能力强不强,的确关系着媒体的生存问题,甚至有的媒体负责人存在“以经济效益论英雄”的倾向。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生存压力更大,如何创新、如何突围成为其研究的重点课题。有的媒体负责人就把开办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做所谓批评报道,制造轰动噱头,当成创节目品牌、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赞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这是极为错误的行为。

从新闻从业者角度分析,有的采编人员错误地将舆论监督节目看作扬名立万、获取个人名利的工具。他们的做法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初心和原则。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流媒体从来都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新闻舆论监督一定要从这个根本出发点考虑一切问题。

办好新闻舆论监督节目是党媒使命所系,目的之一是帮助政府部门准确认识到: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否完成了中心任务,是否真正践行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使命。

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就是要一头联系人民群众,一头接通党和政府,做好党和政府的传声筒、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接线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办和完善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就是要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问政节目就是非常好的形式,它有助于媒体及从业者端正思想、摆正位置、鼓舞干劲、发挥才干,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三、问政节目是党和政府推进工作、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利器

新闻舆论监督节目是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的利器。部分政府部门和负责同志对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存在误解,甚至有抵触和对立的情绪,这一定程度上与媒体、新闻从业者和政府部门缺乏沟通协调会商的有效机制有关。

一些部门和个人受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关系,过高估计自己的工作水平及能力,一听到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就认为是故意挑事、找碴儿、刁难。

更有甚者,将自己当作权力和正义的化身、当作法律和真理的化身,认为人民群众及媒体对自己的批评,就是全面否定自己的工作。于是一触即跳,不配合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批评,把精力放在推脱责任、刁难威胁媒体记者或当事人上。有的新闻记者做舆论监督报道时会遇到许多阻碍。

如今,全国有100多家地市级以上广电媒体开办新型问政节目,有的由纪委监察部门牵头。参加问政节目的,作为接受质询的一方,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进行质询的一方,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市民代表。通过有效沟通对话,共同探讨问题的发生根源、治理措施、解决方案、经验教训,一起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些节目不乏锋芒,被问责的负责人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甚至丢官罢职受到处分,起到了比较好的监督效果,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问政节目是反映社情、呼应民意的应答器

舆论监督节目在人民群众中往往获得良好反响和深切共鸣,因此非常受欢迎,此类节目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舆论监督节目理所当然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他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反映部分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尽心、不努力、不积极、不主动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要帮助人民群众发声,将他们的呼声反映给有关部门。党的新闻工作者同时要牢牢记住,舆论监督节目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府部门找出工作疏漏,甚至揪出害群之马和蛀虫。

舆论监督节目的初衷、重点和终极目的,都是要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顺应民意。要成为积极主动反映社情民意的应答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要广泛倾听、搜集社情民意,要挑选出能举一反三、有代表性、为多数民众所关心的普遍问题,通过节目积极推动问题的合理解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政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下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有各级政府全力支持,以问政节目为代表的新型舆论监督节目一定能健康发展,共同唱好为人民服务的大合唱。

五、问政节目是新时代媒体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的密钥

新时代,牢牢把控新闻舆论主动权主导权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而做好舆论监督则是重头戏。做得好,积极主动出击事半功倍;做不好,被动应付十分狼狈。

新媒体的出现,是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对近代以来新闻传播的既有格局和理论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参与传播活动。

舆论监督报道也受到了冲击。一些负面信息、舆情通过自媒体最大程度地迅速传播开来。但新媒体扩大传播范围的同时,自身存在非常严重的短板,对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但真实性没有保证,可信度大打折扣。

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声,用权威声音回击新媒体上的谣言,牢牢占据意识形态主阵地,完善舆论监督报道。

六、对问政节目创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节目要不断创新,要把问政节目办成精品节目,目标更明确、形式更新颖。

1.下好全媒体一盘棋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实现全媒一体化的传媒机构,全面整合报纸、电视、广播、期刊、出版、新媒体等全部媒体资源,为下好全媒体一盘棋、搞好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充分保证和必要条件。

全媒体各门类各有优势和劣势,概括来说,电视形象直观、冲击力大,广播覆盖广、反应快、成本低,报纸期刊报道较深入,新媒体反应迅速、传播面广、形式灵活多样、态度活泼亲和。传统媒体不同程度存在僵化老化、没有生气的问题,各媒体形态还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与生俱来的缺点,如电视节目制作成本大,报纸期刊读者老龄化程度较高,两者目前都面临受众市场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而以快著称的新媒体则欠缺广度、深度和态度。

问政节目最适合以电视为媒介传播,其直观、影响力大,观众观感较好,俗语就是过瘾,制作力量和资源也最雄厚,容易出彩。电视问政作为一种特殊的时政类真人秀,给我国的舆论监督节目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出全新的治庸问责平台。民意代表在节目中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则被尊重与放大,他们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有效渠道,公共决策的实施主体逐渐转移到公众身上。主持人在节目中除了恪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也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代民众向官员“问政”,带动现场节奏。点评嘉宾也不再是纯粹的专家学者,他们参与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电视屏幕上火药味儿十足的现场看着很过瘾,在场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也作出相应承诺,可是怎么知道问题有没有解决呢?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问政节目经过改进完善,强调了“回头看”的环节,致力于做到“让曝光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电视问政在播出后所产生的舆论效应能带来更广范围内的监督,从而督促问题的改进。普通市民能够通过热线、网站、两微一端直接反映问题改进情况,让相关部门的举措展现在公众面前,避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2.从体制机制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批评曝光、治庸问责是问政节目保持政治严肃性和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前提。然而,现场的批评曝光虽有视觉冲击力和快感,却不能止步于此。问政节目要“直指问题核心,并把公共问题置于社会转型进程中通盘考虑”。

因此,问政节目不仅要“问”、要“改”,更要“立”。问政不能只局限于一个问题的曝光,应由点及面,深挖问政的公共性。问政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本地区政府的治理能力,促进公众问题的解决,推动地区的良性发展。电视问政,不仅要问民所需,更要问症之本。

问政节目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其价值就在于对人的关注。失去对当下生活真实的折射、对人民群众真切的关心、对深层问题真正的直击,问政节目就不可能接地气、涨人气、有生气。所以,必须坚守真实,做到出真招、办实事、真追责、出实效,只有这样才能让问政节目更有生命力。

要辛辣问政,更要真格问责。问政是方式,问责是保证,目的都是为了切中要害、解决问题。所以,要将问政与问责紧密结合起来,问政要辛辣,敢于揭短亮丑,问责要动真格,勇于啃硬骨头,责任追究要到位、到底。这样,才能树立问政的威力,增强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要“马上就办”,更要“下马办实”。在问政节目现场,为台上官员赢得掌声最多的就是“马上就办”这句话。但这样的话多了,就会变味,就会成为应急式的“挡箭牌”。问政的最终目的,是要促使官员真切关心群众,真正服务群众,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必须加强“马上就办”的常态化建设,让官员在台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大事办好、小事办实。

要“红脸出汗”,更要“排毒治病”。不可否认,问政节目话题犀利、针针见血,一些官员在镜头下直接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着实会“红脸”“冒汗”。但问政的目的不是让官员难堪、出丑,而是要从体制、机制上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真正达到“排毒素”“治治病”的效果。

七、结语

如何办好舆论监督节目是主流媒体不可忽视的一道问答题。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必须承担起媒体责任,主动搭建百姓与政府间的公共对话平台,对问题进行监督,促进问题的妥善解决。问政节目是新型舆论监督节目,社会关注度极高,办好问政节目也是媒体推动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办好问政节目,对主持人控场能力、节目选题策划、互动反馈机制等提出了较高要求。问政需要在挖掘公共性问题和强化公众认同感的过程中,搭建民意搜集渠道和官民对话平台,避免“官员秀”,真正发挥治庸问责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