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舆论监督报道

时间:2024-05-17

□郭俊彤

新闻媒体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大众能够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所有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且新闻媒体能够帮助人民群众反映其真实意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因此,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需要在舆论场中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切实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一、新媒体时代电视舆论监督的有效作用

电视舆论监督报道由于其能够反映社情、民意,而备受百姓的喜爱。在新媒体环境下,每天各种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而民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基于此,电视媒体应利用其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制作优质的新闻节目,引导民众参与社会监督,同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具体来讲,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民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来源。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上的各种新闻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让一些民众失去了分辨的能力,甚至被谣言误导。电视新闻报道利用其成熟的新闻管理机制,为民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让民众拨开迷雾,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进而更好地履行监督权利。

第二,推动相关部门集中解决社会问题。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会对社会难点、热点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向民众公开,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有关部门更好地了解事件真相,进而迅速采取措施,妥善解决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

第三,法治社会建设离不开电视媒体的推动作用。在电视媒体的引导下,新闻报道有效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同时也可以让民众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社会监督之中,这有助于社会公信力的形成,也能够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

第四,开放的舆论环境建设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电视舆论监督报道能够对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回应,让民众的声音被听到,同时也展现了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以实现民众与政府间的良性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舆论监督报道中现存的困局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媒体具有强大暗示力及文化影响力,它不仅能够影响社会生活,甚至可以重构现实世界,其中舆论监督就是媒体影响社会生活、重构现实世界的具体表现。

电视媒体作为最重要的传统媒体形式,其在社会舆论环境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式微,电视媒体舆论监督报道时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具体表现为:

第一,新闻内容缺乏深度,形式相对单调,难以吸引民众的关注。一些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依然延续传统采编播模式,同时受固化思维的影响严重,这导致其在内容的选择、报道的语态、传播的方式等方面较为单调枯燥,难以抓住民众的眼球,更难以形成传播力、影响力。

第二,欠缺与民众的互动,民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空间较小。当前,在一些电视媒体平台上,民众与媒体的互动依然是单向表达,媒体难以及时回应民众的反馈,影响了民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热情。

第三,新闻的时效性难以保证,舆论监督相对滞后。近几年,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展现出了绝对的优势,不同的新媒体形式实时跟进事态发展,满足了民众追逐新闻热点的需求。电视媒体在新闻获取渠道方面比较单一,追踪报道的过程相对缓慢,且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对不足,影响了舆论监督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做好电视舆论监督报道的有效举措

1.客观表达,丰富电视新闻报道的视听元素

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许多新闻内容的来源缺乏可靠性,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被别有用心的人加工、歪曲,导致一些新闻常常未经核实就在互联网上发酵、传播,更有许多谣言充斥着网络空间。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新闻报道机制,其新闻来源真实可靠,且经过层层监督核实,有效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对电视新闻报道而言,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是实现舆论监督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新时代下,电视新闻还应从视觉听觉方面进行丰富。例如本溪广播电视台的《新视界》栏目,在报道环保题材新闻的过程中投入了无人机航拍,以俯瞰的角度呈现当地环保问题,更形象地呈现调查结果;在报道中大量使用环保图表数据、在展示地理位置时使用地图字幕,同时结合暗访或电话采访同期声等内容,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样借助新媒体元素可以让受众在声形并茂的报道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事实,以此扩大传播范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舆论监督。

2.科学选题、合理策划,把握电视舆论监督尺度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呈现了“碎片化”发展趋势,民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倾向于选择热点话题,热衷于追逐“一句话新闻”,这样的新闻内容虽然能够准确定位社会焦点,提高新闻传播速度,但同时也无法实现对热点新闻的全方位剖析,影响舆论监督效果。对此,电视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应坚持“内容为王”,科学选题、合理策划,着重生产以观点为核心的内容产品,进行系列而有深度的报道;注意把握监督尺度,揭露问题的同时也应做好舆论引导,避免民众陷入单纯的情绪发泄,更要避免引发网络暴力。

基于此,新媒体时代电视舆论监督报道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例如当前食品安全是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让民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2022年央视3·15晚会抓住“食品安全”这一社会热点,曝光了“土坑酸菜”问题,对酸菜制作过程无安全保障、卫生状况堪忧、防腐剂超标等问题进行了揭露。这一报道迅速发酵,吸引了民众的广泛关注,也促进了食品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强化追踪报道,深度剖析新闻事件。电视舆论监督报道不是简单地调查问题、揭露问题,其重点是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针对新闻热点做好策划,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形成系列追踪报道,以寻找问题的根源,为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提供可靠而全面的信息。

第三,控制监督尺度,加强舆论引导。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个社会热点的发酵速度非常快,民众会通过各种渠道加入到对新闻的讨论中来,形成巨大的声量。对此,电视媒体应强化大局意识,重视舆论监督报道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民意,并重点针对民众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通过媒体的力量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大数据解读,提升电视舆论监督报道的精准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大数据做好舆论分析、加强舆情监督成为媒体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电视舆论监督报道而言,加强大数据分析、做好舆情分析可以突破传统监督方式的时空局限,拓展监督领域的空间范围,提升媒体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因此,电视媒体应准确把握大数据监督的定位,以积极的态度认同、拥护、支持新理念新方法,同时引入技术手段做好数据分析,提高舆情分析、舆论监督以及舆论引导的能力。例如本溪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节目制作中,引入技术手段,推进媒体融合,搭建系统平台,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平台以大数据思维监测和分析海量的互联网公开数据,为电视新闻制作提供全网话题、全网热点、重大事件、民生热点等重点关注舆情的分析服务。在舆情分析过程中,系统平台实时监测各大权威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在线社交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数字报、行业垂直站点和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公开信息,全面把握舆情话题相关信息;提示热点新闻,并形成分类标签和舆情报告,聚焦话题演变和全网态势,保证媒体人快速了解最新的舆情动态;追踪舆情话题的发展态势,在全网范围内分析挖掘舆情的传播声量、传播来源、传播媒体类型、转载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为媒体人提供舆情发展的路径、脉络和态势;剪辑文章段落和图表,导出关键数据,自动生成舆情剪报,提供舆情报告,便于媒体人更加精准地把握舆情走向,确定舆论监督方向。

由此可见,在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和安全可信的大数据服务中,电视媒体能够精准掌握社会热点,明确舆情发展方向,进而利用自身优势对热点新闻进行实时、深度报道,为民众答疑解惑的同时纠偏民众的负面认知和怀疑态度,并通过监督构建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4.建立有效沟通桥梁,促进民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对话

第一,做好新闻选题,协调政府部门与民众的关系。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选题工作时应找准自身定位,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选取有价值、有针对性且贴近民生的主题。例如新闻记者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取新闻素材,针对民众关注的典型事例进行策划,形成系列新闻报道,将民众的声音传达给政府部门,促进政府工作的改进。

第二,借助新媒体优势,促进政府部门与民众的对话。电视新闻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搭建线上沟通平台,让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与民众直接对话,并就民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交流,这样可以让政府部门负责人听到民众声音,同时吸引更广泛的民众参与电视舆论监督中来。

第三,制作交流感强的电视节目,增进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对话。电视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可以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机结合,制作交流感强的电视节目,为强化舆论监督奠定基础。例如近几年一些电视台开辟了问政节目、信访节目等,这些节目为政府部门与民众提供了直接对话的机会,打造了直接监督、对话、建议、问询渠道,而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强大的交流感,有利于促进民生,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也能够让政府赢得民心、提升公信力。

5.加强媒介融合,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舆论监督职能

当前,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而电视媒体要想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掌握舆论发展动态。例如央视以及许多地方卫视都开始主动参与媒介融合,并利用新媒体渠道开辟了网络视频阵地,多管齐下进行新闻报道,以便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

第一,电视媒体应借助新媒体渠道,拓宽新闻报道传播范围。电视媒体应立足自身优势,搭建新媒体平台,并建立严格的新闻报道标准,让现代媒体技术为我所用,开辟多元化的新闻传播途径。例如央视新闻节目在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平台设置账号,利用网络来宣传新闻报道,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独特的互动性推动新闻传播,提高新闻的影响力,提升新闻监督效果。

第二,借助新媒体平台,引导民众参与舆论监督。电视媒体可以与新媒体合作来加强民众的参与性,让民众的监督权得以更好地履行。例如2021年7月9日,本溪广播电视台《百姓看担当》栏目曝光了市里部分老旧小区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第一媒体”发布相关信息,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经过一晚发酵,事件热度持续上升,市里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本溪新闻》《新视界》《记录本溪》等栏目持续跟进报道事件相关进展,引发网民积极参与讨论,助推事件热度于当天到达传播最高峰。在这一事件中,电视媒体带动新媒体,形成对违法建设事件的报道,同时也为民众参与讨论提供了平台,并对相关部门形成压力,推动了事件的曝光和解决。

6.加强媒体之间的联动合作,形成舆论监督合力

舆论监督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工程,它不是某一家电视媒体能够独力完成的,它需要媒体之间的内外联动,形成舆论监督合力,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媒体联动:

第一,加强电视台的内部联动。电视媒体应打造权威节目,利用节目之间的呼应和联动,打造舆论监督联盟。例如央视对新闻制作工作十分重视,并打造了《新闻调查》《新闻1+1》《焦点访谈》等系列品牌节目,这些节目内容权威、可靠,形式多元,成为民众获取真实新闻的主要渠道,同时利用节目之间的呼应,铸就社会监督的“利剑”。

第二,利用不同区域、层级电视台之间的联动,形成立体化的监督格局。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媒体应推动跨区域、跨层级之间的合作,保证能够及时报道各地区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并在更广泛的层面、更深的层次吸引民众参与,吸引相关部门关注,进而提高舆论监督报道的影响力。

四、结语

总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民众在舆论监督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在信息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电视媒体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巩固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有效推动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使新闻报道质量提高,在社会舆论场中发挥强有力的引导作用,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