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创作探索

时间:2024-05-17

□徐曼昕

微纪录片是传统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衍生的一种新的视频创作形式,它既保有传统纪录片的纪实感和文化韵味,同时又深受网络“碎片化”传播浪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新媒体时代风格。

在微纪录片有效时长的限制下,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最佳传播效果的同时,用最直接明快的方式讲故事、展现人物形象、展开叙事节奏。

一、面向现实投射真实生活

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纪录片的创作格局。草根短视频创作者仅用一台单反相机甚至手机就可以一人完成全部创作流程。正是短视频创作低成本和零门槛催生了大量微纪录片,也正因如此,微纪录片相对于传统纪录片的选题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他们将镜头对准活色生香的现实生活,聚焦传统大型纪录片较少关注的群体,以强烈的代入感和亲切感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白衣天使、人民警察、社区干部成为各大媒体和视频创作者广泛关注的群体。

2021年年初,笔者和拍摄团队关注到阜新市长途客运站一对参与战“疫”的志愿者夫妻常野和冷冰,为他们拍摄了微纪录片,引发了一段时间内媒体对志愿者群体的广泛关注。80后志愿者常野和他的妻子冷冰,从2020年年初开始就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战斗在抗疫一线。冷冰说,“与其在家里惦记他,还不如和他一起来”,“社区居民给我送的糖,比小时候吃过的所有糖都甜”,就是这样生动的小细节、平凡人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微纪录片最大的魅力。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录者,他们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着最真实自然的现实生活,为微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大量新鲜血液和全新视角。

微纪录片创作者不再单纯追求宏大叙事和全面视角,他们更加关注那些平凡的普通人在时代背景中的情感流露。当受众被这些朴实的情感打动,就会产生深深的共鸣,进而引发大范围的传播效应。

二、以点带面“高光式”塑造人物形象

任何形式的艺术在塑造人物角色时都要体现人物的鲜明特色和性格特征,微纪录片虽然篇幅短小,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艺术创作规律。但微纪录片作为一个单独的视频创作类别,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又具有很多特殊性。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微纪录片在展现人物形象时往往只展现人物某一个鲜明的侧面,以点带面去呈现人物整体形象。

基层社区党委书记是传统媒体经常会拍摄的一个群体,如何拍出新意、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是难点。阜新市传媒中心(集团)拍摄的微纪录片《我是党员——谭淑莉》的主人公是阜新市海州区站前街道科技社区党委书记。作为社区党委书记,谭淑莉的工作繁杂而琐碎,并没有显而易见的新闻点。在前期拍摄过程中,拍摄团队对谭书记和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采访,最后选取了谭淑莉深夜加班、居民给她送饺子、“护送”她回家等场景,居民的暖心行为,凸显了主人公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和爱民亲民的人物形象。

微纪录片的人物形象展现一定是“高光式”的,要在大量的基础素材中,挖掘出最能展现主人公形象的新闻点进行展示,在短时间内达到直击人心、动人心魄的传播效果。这也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微纪录片策划角度,要站在时代背景中展现人物形象的独特价值。

三、叙事形散而神不散引发情感碰撞

微纪录片的时长一般都较短,往往在几分钟之内要让受众了解相对完整的信息,这就直接决定大部分微纪录片相对较快的叙事节奏。传统纪录片叙事中常用的情感铺垫、起承转合等各种叙事手法在微纪录片中往往以一种更加明快、简练的方式出现。这也更加符合“碎片化”信息传播时代中受众的审美习惯,他们更加喜欢、更加习惯简单直接、干净利索的视频风格。

阜新市传媒中心拍摄的微纪录片《我是党员——侯贵》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阜新彰武治沙英雄侯贵的故事。用1分30秒讲述侯贵20年的治沙历程、展现他和妻子李树媛的心路历程并不容易。拍摄团队舍弃了解说词代入的传统叙事模式,用侯贵的大量原声视频、音频推进叙事节奏,用溪水声、鸟叫声等声音进行转场过渡,实现叙事段落的自然转换。同时结合字幕的呈现,对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充分运用视频语言信息传达的各种手段,共同构成完整的叙事链。该片展现了明快洗练的鲜明风格。

微纪录片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创作者对叙事架构的把握仍然是整部片子的主体骨架,直接决定剪辑节奏和情感表达。某种程度上说,和传统纪录片有更多起承转合空间相比,微纪录片更加考验创作者高度提炼主题、去伪存真的能力。一名微纪录片创作者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最终呈现出那种凝练而不失回味的高级叙事风格。

四、结语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升级迭代的技术为微纪录片的创作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媒体融合持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品位和信息接收方式,信息获取更加方便、更加直接。

自媒体时代的创作者,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地用手中的录像设备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传递自己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对传统电视人来说,在紧跟时代浪潮、掌握更多“技术”的同时,只有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拥有洞察人心的能力,才能讲出真正的好故事,阐释简单而深刻的生活哲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