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刘 鹏
广播电视新闻稿件与其他新闻采访稿件有一定的相似性,不管最终的稿件应用于何种类型新闻的播报,必然要遵循基本的新闻稿件写作规范和要求。
因此,新闻稿件采访写作首先要保证稿件的规范性,以准确地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只有在一定规范的约束下,从业者才能将真实信息展示给大众,使信息传播更加高效。
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时,受众通常是通过视觉或者听觉来获得信息。受众不可能一次性接收太多的新闻信息。所以,记者在写作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写作篇幅,尽量将重要的信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保证信息准确性,便于受众理解和吸收。总体来说,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篇幅不宜过长,核心思想要突出表达,以确保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
广播电视新闻信息传播与互联网信息传播存在一定的差别,后者可以通过音频、图片等多种手段来传播信息,而广播电视新闻则受限于传播介质和方式,不可能实现与互联网一样的传播效果。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所以新闻稿件内容要平实,写作稿件时需要重点考虑信息是否容易被接收。表述平实是广播电视新闻稿件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也是最核心的要求。
新闻稿件中有一个关键部分,即导语。导语处理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新闻稿件的质量。作为新闻稿件的导语,要通过简洁语言将新闻核心内容概括出来,这点与报纸新闻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导语需要表达清楚新闻事件的人物、地点、时间等要素。而报纸新闻稿件可以采用多种手法,不用交代齐全几要素,在开篇可以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好奇心,继续读下去。
在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导语写作中,要注意用词简洁和准确性,保证导语语言精练、逻辑清晰。所以记者采访回来后要第一时间仔细整理采访的内容,明确主题和五要素,尽可能采用创新视角来创作。
广播电视新闻可以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或者风趣诙谐的表达来吸引受众,让受众获得听觉或视觉上的享受,以感官刺激来强化记忆,提高受众对新闻的接受度。以电视报道为例,记者在实地采访中,要尽可能多地采集有用素材,将采访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文字,做到新闻画面与文字表述协调一致、紧密融合,逻辑不出现混乱。
基于此,对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整理和加工,需要记者有一定的文字写作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确保信息加工处理不会出现偏差。另外,记者还需要加强与电视幕后工作者的沟通,合理剪接电视画面,使文字稿件和画面结合更加流畅、完美。
要改变新闻深奥、令人生畏的面孔,使其引人爱看,就必须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其重要方法就是给受众当“翻译”,写作中除了用一些必不可少的规范的科学语言外,要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概念换成人们熟悉的语言。
仍以电视报道为例,电视新闻是通过画面和语言来呈现的,所以语言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在实地采访时,文字记者要与摄像记者密切配合,保证拍摄的画面与新闻内容一致,画面中人物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大众接受,新闻稿件语言运用和表达必须“亲民”。如果做民生类电视新闻,需要采访当事人,那么记者需要弄清楚其基本信息,合理设计问题,使其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诉求,将事件信息完整呈现给观众,避免机械化播报新闻,使得观众失去观看兴趣。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写作一定要充满生活气息,使大众有熟悉感、贴近感,认同新闻稿件内容,很快产生共鸣。
当前时代是一个高效的时代,大家生活节奏非常快,信息更新换代频繁,大多数记者在报道新闻中,尽管将新闻事件的基本脉络完整描述出来,但为了抢发报道,并没有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多数新闻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新闻,并没有真实反映出事件蕴含的深刻的社会问题,显得非常浅显。所以,记者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要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了解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是否与社会背景有关联,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大众被海量信息所轰炸。广播新闻作为传统权威媒体,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合理运用稿件写作技巧,真实反映新闻事件,不仅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传统媒体新闻的优化,同时还能帮助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和引导人们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