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新媒体下网络访谈节目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4-05-17

顾吴怡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视访谈节目《冷暖人生》和网络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的类比分析,挖掘《和陌生人说话》作为电视访谈节目向网络访谈节目转型的成功之处,从而给网络访谈节目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两档访谈节目在节目选题、节目定位、人文精神的传达上一脉相承,并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根据网络平台的传播特性,《和陌生人说话》创新了节目设计元素,包括节目时长、嘉宾数量、访谈场景、主持人角色和表现形式等。

【关键词】《冷暖人生》 《和陌生人说话》 访谈节目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新上线的综艺节目共197档,其中网站自制的综艺节目共151档,单个综艺节目的播放量最高达40亿次。自制网络综艺节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自制网络综艺经过对呈现形式、节目类型、环节设置的创新,使得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在内容与质量上的差距不断减小,甚至有反超之势。由此发生了综艺节目从电视单独制作向网络自制的转变,网络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正是由传统电视访谈节目《冷暖人生》转型而来。

一、研究对象介绍

《冷暖人生》是2003年创办的一档周播人物纪实类访谈节目,主持人是陈晓楠。节目嘉宾包括边缘社群、弱势群体和各界的话题性人物,节目话题为个人生活、经历,节目形式为受访者“讲自己的故事“,以情绪释放为话语特征。

《和陌生人说话》是2017年创办的一档访谈类节目。原《冷暖人生》主持人陈晓楠加盟腾讯并担任首席主持人,她创办并主持了这档网络谈话节目。节目关注社会的普通人,解读采访对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用小人物的故事作为切口,描绘剧烈变化的社会现实。

选择这两档节目进行比较的原因如下,一是这两档节目是同一主持人,即陈晓楠;同一节目类型,即访谈类节目;不同的播出平台,即从电视播出到网站独播,因此具备了可比较性。

二是这两档节目都保持着良好的收视率,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是口碑与收视双收的访谈节目。《冷暖人生》播出时间为14年,是我国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节目之一,豆瓣评分9.1分,其中《华山挑夫》获得电视纪录片类艺术与人文贡献银雨果奖。《和陌生人说话》播出12期,播放量达4亿,豆瓣评分9.3分。

三是《和陌生人说话》是2017年6月下旬推出的,具有时鲜性。该节目在保有原《冷暖人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为适应网络传播的特性,在节目元素设计上尝试了多种创新方式,能为其他网络访谈节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和陌生人说话》对《冷暖人生》的继承

1.节目内容体现人文关怀

《冷暖人生》与《和陌生人说话》的精神内核是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一方面是对人类命运、国家前途、民族利益的思考与关怀,另一方面是对个体生命尊严及生存权益的维护。”人文精神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的关怀。

具体来说体现在平等对待每个采访对象,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差异,只要他们坐在摄像机前,他们就平等地拥有讲述自身的经历与感悟的权利。《和陌生人说话》中杀人犯和打破世界纪录的长跑大爷享有同样的尊重。

理解和宽容采访对象身上发生的每件事情,认为其一定有它存在的现实环境和理由,可能是主流社会不认可的行为方式,可能是与我们的价值判断相背离,但是理解和宽容要求我们承认现实的复杂和人生的多样。这两档节目涉及的内容十分多样,节目内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但节目没有猎奇求异,没有道德评价,而是怀有一种理解与宽容的态度。

二是对人的个体生存与需求的尊重。

人文精神的关怀必须具体落实到个体身上才有意义和价值。《冷暖人生》《和陌生人说话》注重从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挖掘令我们感动的人性因素,用单独个体的人性光辉汇聚整体的人性力量,从而有效地传播了人文精神。《和陌生人说话》中有忏悔过错的杀人犯、有想赡养父母的杀马特少年、有见义勇为的普通科员,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刻画,来反映人性的光辉。

2.节目选题体现时代变迁

从题材选择来看,《冷暖人生》始终重视题材决定论。《冷暖人生》由边缘人到普通人、由普通人到历史人、由历史人到新闻人的题材积累递进,最后形成关于“人”的故事讲述概念,是一个不断创新、顺应时势、符合传播规律的发展过程与结果。

伴随着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社会潮流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选题是以普通人故事和历史题材为主,31期的《冷暖人生》中出现了13期与历史相关的题材,代表作品有《西路红军女战士李文英》等。从2007年1月—2017年选题是新闻事件、历史题材、现实事件并重。例如2008年5月—6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播出了《陈坚的最后79小时》和《绵阳火车站广场的一夜》,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推出了《金融风暴下的合俊之死》。

陈晓楠在采访中介绍,《和陌生人说话》与《冷暖人生》从选题的价值标准到节目的制作流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关注的是亘古不变的人性。而《和陌生人说话》作为《冷暖人生》在网络平台的升级,更多的改变在节目元素设计的改变,而节目的选题是一脉相承的,是新闻事件、历史题材、现实事件并重。

在已经播出的12期节目中,新闻事件有对热点事件“教科书式耍赖“的跟进,播出了《“教科书式耍赖”当事人认真得赵先森》,有对90岁爷爷破世界纪录的采访,播出了《和世纪记录较劲的倔老头》;历史题材有对当年的学雷锋标兵误入陷阱成了杀人犯的報道,播出了《一个杀人犯的忏悔》;现实事件播出了《我把爱人送到零下196度》和《我给盲人放电影》。

3.节目定位面向普通大众

《冷暖人生》的创办背景是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兴起,凤凰卫视在协调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经济因素的作用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冷暖人生》这档节目。《冷暖人生》是面向普通受众的一档谈话类节目。

《和陌生人说话》是面向普通大众,引起用户情感共鸣的原创谈话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创办于2017年,正值腾讯网竭力发展原创内容,该年腾讯网共上线63档综艺,其中网站自制综艺占63%。

同时,腾讯视频宣布实现更加年轻化、更能引起用户情感共鸣的定位。在此背景下,《和陌生人说话》应运而生。陈晓楠在采访中介绍,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能够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共鸣的,契合了腾讯视频的年轻化、引起情感共鸣的定位。

三、《和陌生人说话》对《冷暖人生》的发展

《冷暖人生》作为电视访谈中的王牌节目,同时具备收视与口碑。《和陌生人说话》作为《冷暖人生》在网络平台的升级版,继承了《冷暖人生》的精神内核和节目定位,并充分考虑新媒体互动性、信息的碎片化与海量性等特点,创新多种节目设计元素,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1.节目时长

网络信息具有海量性与碎片化的特点,新媒体受众要求视频节目时长更短,内容精练。《冷暖人生》的播出时长为四十分钟左右,不适合网络平台的传播。《和陌生人说话》的播出时长为十至十五分钟,内容含量没有减少,呈现的内容更为精简。

陈晓楠介绍过,采访时长没有减少,一般是三四个小时,最后剪辑出来的就是十分钟。《和陌生人说话》通过十多分钟的对话,可以通过对方的神态、表情、话语将访谈中戏剧性、冲突性、充满人情味的内容展示出来。这适应了网络碎片化的传播特性,通过对节目时长的调整,让受众更可能完整获取节目内容,并对节目进行持续关注。

2.嘉宾数量

《冷暖人生》的采访嘉宾数量较多,涉及到某一个事件或是主题就会采访与该事件相关的诸多人物。比如《“龙套“人生》中,在对“跑龙套”这个演员群体进行采访时,他们采访了特级演员中的大特、中特、小特、普通群众演员以及在横店生活多年的居民,从而使节目在四十分钟内全面地展现事情和人物命运的波折起伏。从四十分钟到十二分钟左右的时长变化,使《和陌生人说话》的选题具有更多空间,呈现一种轻量化的倾向。在时长的变化也决定了嘉宾数量的变化,只对一位当事人进行专访,将采访中事件的冲突部分、人物的挣扎与抉择以更加精简的形式呈现,而后面的“素人快访”作为同一话题的补充回答呈现。

3.主持人角色

陈晓楠在《冷暖人生》和《和陌生人说话》中都是作为节目的代言人、策划者、参与者存在。但是在《冷暖人生》中,陈晓楠作为主持人,是同时面对故事和观众,形成与故事本身的对话和与观众的对话。这种双重对话,一方面可以缓解叙事结构所形成的紧张和冲突,另一方面主持人的补充叙述使得叙事完整。

在《和陌生人说话》中,陈晓楠作为采访者,她只面向受访者。节目呈现的是陈晓楠作为对话的一方与当事人交谈的过程,正如《和陌生人说话》这个栏目名一样,她的主要角色是代表我们与“陌生人”对话。

4.访谈环境与场景

《冷暖人生》的访谈一般是在受访者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景里进行。在四十分钟的时长里,可以完成多位相关人物在不同场景里的采访。这样多样的采访背景,一方面可以吸引受众对采访对象所处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多变的采访环境也使采访内容具有真实性。

《和陌生人说话》的访谈场景是综合考虑了节目的播出时长和传播渠道,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访谈场景是固定的,在演播室进行拍摄。访谈的背景十分简洁,灰色的背景墙,两把白色的靠椅,交谈双方保持着较近的距离。这样的访谈环境契合了节目播出形式的改变,将屏幕宽高比制从16:9变为9:16,从全屏变为竖屏的播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有面对面交流的亲近感。并且,将字幕放在屏幕上方空白处,完整表现出采访双方的半身像。简洁的访谈环境与屏幕设计使人们将注意力聚焦于访谈的双方,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5.节目表现形式

《冷暖人生》的表现形式是“外采+演播室点评”。首先是走到被访者的生活中,对多位相关人物进行单对单的即时访谈。然后,拍摄较多受访者生活的“原生态”画面,客观记录了受访者的存在状态,并增加“情景再现”的画面以补充讲述。最后,在演播室拍摄,主持人对采访内容进行概括和评述。

《和陌生人说话》的表现形式是“专访+素人快访”。首先,在演播室对被访者进行人物专访,在剪辑过程中穿插被访者现实生活中有关的场景片段。然后,根据被访者经历设置一个话题,然后就该话题进行“素人快访”,“素人快访”一方面使话题更加丰富,具有层次感,另一方面放在时长较长的人物专访后面,增加了节目的张力和黏性,契合了互联网的快节奏,在较短的时间,表现更丰富的内容。比如《我把爱人送到零下196度》中,在对选择将妻子进行冷冻的主人公进行相关采访后,后面又进行了“如果亲爱的人去世,你要怎样留住TA?”“是否会像主人公一样选择冷冻”的素人快访。

四、思考与启示

作为一档转型成功的网络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实现了对《冷暖人生》的节目定位和精神内核的继承。此外,迎合当下新媒体趋势,创新多种节目设计元素,比如缩短节目时长、精简嘉宾数量、改变访谈环境、变化展现形式等,让更多的受众愿意完整地观看节目,让好内容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这也为访谈节目带来启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持久且良好的传播效果是依赖节目人文精神的内核,并非哗众取宠的噱头,而对节目设计元素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

(作者單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宫佳奇.《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研究》[D].兰州大学,2010;[2] 张洪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叙事学分析——以《冷暖人生》为例》[D].贵州大学,2015;[3] 储春霞.《《冷暖人生》:真实的生命质感》[D].厦门大学,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