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柯晓军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正在改变着传媒格局,也深刻影响着读者阅读信息的习惯。《仰恩大学报》作为传统媒体,必然受到不可估量的冲击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该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加强典型人物报道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高校校报 典型人物 舆论引导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正在改变着传媒格局,也深刻影响着读者阅读信息的习惯。高校校报作为传统媒体中一分子,必然受到不可估量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校报该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加强典型人物报道是不错的选择。高校校报作为学校党委、行政机关的报纸,始终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大学精神为宗旨;以服务师生、繁荣校园文化为己任;以大力宣传校园新人、新事、新气象,及时全面地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师生的精神风貌为目标,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历史使命。高校校报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采用典型报道这一重要报道形式,也必然将其作为开展正面宣传、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直以来,《仰恩大学报》非常重视典型报道,先后开设“校园菁华”“春风桃李铸师魂”“聚焦转型发展”“教学质量年·院长访谈录”“党员好故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风采”等栏目的典型人物报道。新闻工作者深入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一线,将富有时代气息、代表师生主流、具有广泛认同的师生感人事迹呈现给读者,引发读者情感共鸣,引导价值取向,起到榜样示范和激励鼓舞的作用。
一、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地位和作用
典型报道,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而典型人物报道,即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先进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指导意义的人物所作的新闻报道。可见,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和重头戏。做好典型人物报道,才能使高校校报在新形势下的媒体格局中发挥新的优势,在校园舆论中抢占主阵地,传播正能量,有效引导、积极影响校园舆论,在师生中发挥主流价值观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改革氛围、教书育人环境贡献力量。
1.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地位
①典型人物报道是高校舆论宣传的一面旗帜。典型人物作为某种代表性或示范性的人物类型,在社会生活中先进典型具有普遍的社会指导意义,决定了它是高校舆论的一面旗帜,因而它受到新闻工作者争相报道,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典型人物报道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张报纸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仰恩大学报》自1999年10月1日创刊起,至今已经连续出版180期,刊登典型人物报道百余篇,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积极导向作用。
②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报道的主角。高校校报作为记录学校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是服务师生、展示学校的重要宣传文化阵地,也是师生员工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而典型人物报道在学校新闻宣传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高校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贯彻实施中,都有意加紧了媒介引导、营造舆论的氛围,让典型人物报道在推进工作进程中发挥“战鼓”和“号角”的作用。
2016年9月,仰恩大学正式启动“教学质量年”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部门特别是各学院积极主动适应学校发展新常态,树立新思维,采取新举措,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巩固既有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仰恩大学报》为此做了重点宣传,深入各学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开辟“教学质量年·院长访谈录”专栏,特邀各学院院长分享学院活动开展成果和经验,并围绕“教学质量年”这一主题开展典型人物报道,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添砖加瓦。
2.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作用
①典型人物报道具有引导舆论的作用。典型报道是高校校报开展正面宣传、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工具之一。为此,高校校报在新形势下要注重典型人物报道,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下,以平等的视角、真实的再现、别具特色的写作形式来宣传报道促进学校发展、建设、改革、稳定的先进典型代表,从而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改革氛围、教书育人环境贡献力量。
《仰恩大学报》曾刊登一篇题为《耕耘杏坛二十载 桃李芬芳香满园——访‘省优秀教师荣誉获得者黄淑兰老师》的典型人物报道,文章讲述黄淑兰兢兢业业坚守教师岗位二十载,默默地用自己的奉献书写了从教育人的经历。文章刊登后,在校内引起了反响,引导青年教师如何用实际行动还原师者本色,精彩诠释“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
②典型人物报道具有启发、示范作用。典型人物报道所选用的都是某种代表性或者示范性的人物类型,以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师生,起到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仰恩大学报》开设的“校园菁华”“春风桃李铸师魂”“聚焦转型发展”“教学质量年·院长访谈录”“党员好故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风采”等栏目的典型人物报道,都是以报道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先进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当中有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无怨无悔的年轻教师;也有为专业建设、科研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老教师;还有在后勤岗位默默奉献、无私奉献的教育管理人员……这种典型人物报道达到了树典型、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二、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形势分析
新形势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对典型人物报道进行了探索。尽管挣脱话语的牵制,从事实本位的角度激活典型人物的新闻元素,改变“高大全”式的报道手法,但也很难扭转典型人物报道吸引力、影响力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典型”无法满足受众需要
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中选取的对象一般是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先进人物事迹。他们的精神特质或许契合师生某个时期的精神需求,但是现实中一般人难以企及,只能停留在敬仰和崇拜层面,留下了“都是优点,没有缺点”“模式化,概念化”“空话、套话多”“对典型人物个性特点挖掘不够”“对典型人物的时代特色挖掘不够”等诸多诟病,使典型人物报道无法发挥先进典型引导的实际效应,导致了育人功能不断衰减。《仰恩大学报》曾刊登福建省运动会3000米冠军、仰恩大学运动会100米冠军等一系列运动员典型人物报道,忽略运动员天赋与一般学生的差异,让师生停留在敬仰和崇拜的层面,难以突破报道中所蕴含的能量。
2.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典型”难以引起受众共鸣
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一味追求先进典型带来的效应,在报道中“程式化”表现手法、“高大全”式写作方法,过于夸张,脱离实际,读者对典型人物的信任产生质疑,也使得报道的可读性荡然无存。
《仰恩大学报》曾刊登一篇题为《英姿飒爽国旗班 薪火相传爱国情——记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团队国旗班》的报道,通篇都是作者对国旗班成员的赞美之情和洋溢不尽的高度评价,没有来自师生的声音。这种“程式化”报道,让“审美疲劳”的读者对国旗班成员产生怀疑甚至反感都不足为怪。
3.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方式不符合传播规律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勃兴,读者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越来越多读者有了独立的思想、更强的质疑精神。典型人物报道以往“宣教”式的传播机制已被彻底打破,自上而下单一维度的传播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强调互动性、参与性的信息传播模式,以往以传播者为主体的典型人物报道,已不能适应大众文化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受众口味,显然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方式已不符合传播规律。
《仰恩大学报》曾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风采”栏目中,用四天的时间对各学院教师的典型经验进行采写,虽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但信息密度过急,导致受众阅读疲劳。文中“希望广大师生把思想统一到学习贯彻落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成效……”等内容难免有说教之嫌。
三、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策略
尽管新闻业界、学界对典型人物报道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典型报道的写作方式、社会功能、现实作用深受读者的诟病,但并不意味着典型人物报道这一特殊的报道方式会随之逝去。高校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分析典型人物报道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思考典型人物报道中应该处理的多种关系,不断总结采写经验,积极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有效途径,使高校校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要立足时代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主题。高校校报在选定报道典型人物之前,要将典型人物的报道内容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只有紧紧扣住时代精神,才能挖掘到典型人物的精神特质,让自己笔下的典型人物既见性格风骨,更见家国情怀,才能让典型人物报道彰显力透纸背的“大格局”。
《仰恩大学报》曾刊登一篇题为《三尺讲台总关情 如沐春风暖人心》的报道,该报道写的是一位从教10年的思政课教师,之所以感动读者,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候一直在提倡“四有”好老师。文中通过时代的“指南针”把握该思政课教师的人物精神,回答了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应当确立怎么样的道德和价值坐标,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展现得淋漓尽致。
2.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要扎实采访
手中有“料”,心中方会有“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新闻报道都离不开扎实深入的采访,更何况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新闻工作者要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去寻找采访者生活中的细节,还原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才能采写到打动人心的报道。
《仰恩大学报》曾刊登一篇题为《强风暴雨中的坚守——仰恩人抗击‘莫兰蒂台风工作实录》的报道,为了写好这篇报道的典型人物,该作者不顾狂风暴雨,奔赴抗灾第一线,对不同岗位的20多个工作者进行采访,搜寻有效信息源,深度挖掘、细心细致发现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抓住了所有机会与参与抗击“莫兰蒂”台风的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近距离感受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留下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她和他,都是这样默默地来、悄悄地走,留下一个个背影,但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仰恩人”的经典之作。
3.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要精雕细琢
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和即时性的阅读需求,使得新闻工作者更易浮躁,沉下心来长期跟踪写作打磨作品的能力意愿有所下降,好作品的出现也更为不易。在典型人物报道采写编的流程中,新闻工作者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精心打磨,让读者在富有感染力的细节中受到触动,感受到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时代力量。
“题好一半文。”在如今盛行的浅阅读时代,如何让新闻的“眼睛”更加明亮,使之眉目传神,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目光,关乎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仰恩大学报》曾刊登一篇题为《激情与智慧的磁场》的文章,该文章写的是一位思政课教师课堂改革的事迹。在采访这位老师的过程中,作者先后拟了十余个标题,并最终拟定为《激情与智慧的磁场》,因为该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实效,争取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富有人性魅力的磁场,这恰恰是典型人物最可贵的价值所在,以此为题,画龙点睛,蕴含深刻。
“原声回放”是典型人物报道获得良好社会反响的最大亮点。把人物写活,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多让人物“说话”。受众之所以喜欢看“原声回放”,就是因为那是第一手信息,是干货,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过滤、修饰、渲染。《仰恩大学报》曾刊登的一篇题为《三尺讲台总关情 如沐春风暖人心》典型人物报道,该思政教师讲“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能够在工作中将自己信仰的真理传播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满足思政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通过“原声回放”,受众可以零距离地认识和了解人物,对这个人物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可适当用些“闲笔”,也就是在主线叙述中穿插支线情节或闲散情节。《仰恩大学报》曾刊登一篇题为《平安校园的守护者》的报道,文中“寒冷的冬夜,他的母亲却不能安心入睡,总是半靠在床头,静待那半夜里轻轻的一聲落锁。当门被轻轻地关上时,当有熟悉的脚步声传来时,当明亮的灯光关上时,她才能够安心入睡”。这“闲来之笔”不仅通过环境、人物来调节作品叙述节奏,还起到衬托主人公无私奉献的作用。
四、结语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就是要真实记录典型人物事迹、真情撰写典型人物品格、真挚讲述典型人物的故事、真情传播典型人物的精神,让有故事、有味道的典型人物报道深受读者青睐。典型人物报道作为高校校报不可或缺的宣传方式,具有高度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今后的新闻宣传工作中,高校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立足时代、扎实采访、精雕细琢,通过更多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来起到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改革氛围、教书育人环境。
(作者学校:仰恩大学党委宣传部)
【参考文献】
[1]王金.新媒体时代下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J].青年记者,2014(5下).
[2]何庆梅.论高校校报典型报道的原则和注意事项[J].新闻知识,2011(11).
[3]张勤耘.树立典型人物群扛起主流传播大旗——楚天都市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探索[J].新闻前哨,201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