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韩维玮
【摘 要】为了使新闻编采人员不辱使命,担负起舆论宣传的重任,就必须做到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方面与时俱进。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内容主要包括: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事政治;融合好新媒体,巧借网媒平台;脚沾泥土芳香,贴近生活实际。笔者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证新闻导向正确,传播能力增强,编采的作品接“地气”。
【关键词】编采人员 把握脉搏 融合网媒 贴近生活
新闻编采人员在新闻事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地方媒体想要让新闻节目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地提升新闻编采人员的思想文化根基和业务素质水平。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编采人员是媒体的“头脑”,是各个关口的“守门人”,编采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新闻节目制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主流媒体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尤其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全媒体时代,新闻编采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紧跟新时代与时俱进,只有如此,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落伍于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事政治
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闻编采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当前应宣传什么,不应宣传什么,如何宣传,怎样宣传等问题。新闻编采人员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触角集中表现在对社会宏观和微观现状的把握上。既要明确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又要知道基层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等。面对喧嚣复杂的舆论场,我们要时刻保持足够的定力,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杂音所惑,要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挺立于时代舆论的潮头。这样采编出的有价值的新闻才能找好契合点,增加共鸣点,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闻编采人员要善于耳听八方、闻风而动。新闻要有时效性,作为新闻人就应时时刻刻留意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洞察一切有新闻点的信息,这样才能及时挖掘新闻素材,透過现象抓本质,编辑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新闻稿件。为此,新闻编采人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实践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丰富自己的阅历,进而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诚然,编采人员是非常辛苦的脑力劳动者,他们每时每刻都要整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新闻资讯,并对其进行编写、核定、提炼、整合、定稿、发布。这些忙碌的背后,无不蕴藏着他们敏感的新闻洞察力、冷静的新闻判断力、适时的新闻契合力。与此同时,新闻稿件的处理也要讲究一个宁缺毋滥,以敏锐的新闻触角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资讯,或者是将其他媒体人已经发现的资讯以标新立异的角度和漂亮的技巧重新展现出来,只有如此,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高质量新闻稿件。
融合好新媒体,巧借网媒平台
数字化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现代社会的信息空间,已经在影响和冲击人类的思想方式和交流方式。新闻编采人员应常思进取,优化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技术的发展,灵活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从而使自己成为媒体领域的“专家”。
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适应新兴媒体平台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主动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要增强借力发展意识,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手段等借力推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采人员不仅要学会利用各种新媒体引导受众参与内容传播,更要及时地通过多样化的媒体通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来服务自身媒体建设。例如,我们要与新媒体互融互动、互动互补,增强传播延伸力。建广播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开辟微信微语专栏等。
同时,通过即时的QQ、MSN、飞信等,加强和作者、受众的在线互动,通过设立特色栏目,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邀请相关知名人士、专家学者阐明新观点,从而提高媒体内容的水准扩大影响力。
脚沾泥土芳香,贴近生活实际
众所周知,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采访写作手段趋于便利的今天,要想与时俱进写出真正的好新闻,要想真正触摸到人民的脉搏和生活的本质,依然离不开“光着脚板跑新闻”“田间地头当舞台”的精神。新闻编采人员要想“接地气”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走得“远”。新闻报道如果只是编材料、坐着等,就会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根本不可能出精品。二要看得“深”。古诗有云“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感受到最新鲜的变化。三要写得“新”。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其语言鲜活生动、文风清新质朴。四要动真情。就是真动感情,这样才能反映典型人物的真人格、真性情、真精神,才能在真实的基础上得到群众的认同和共鸣,才能发挥舆论的亲和力、感染力、引导力。
新闻报道只有“接地气”才能“赢人气”,“脚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闻报道要反对浮夸、空洞的文风,提倡充满真情实感和鲜活生动的文风。要坚决杜绝那些道听途说,充满“八股味”的报道,多写一些现场感强、故事性强的新闻报道。
为此,新闻编采人员就得心怀虔敬、脚踏实地地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访有所得、言之有物,这既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敬畏,也是对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敬畏。当前开展的新闻记者讲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对照先进“照了镜子”,还开拓思维挖掘身边百姓“照镜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激励身边的人,用身边的感动造就身边的人,在全省讲演活动中塑造了一个个改进采访作风、服务基层群众、生动立体的典型人物形像,有力地触及了新闻编采人员的思想灵魂。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