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马君
【摘 要】这篇论文从批评性新闻报道定义入手,重点通过三个方面阐述做好批评性报道的方法和依据,重在告诉记者如何正确采写批评性报道,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政府和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树立媒体权威性,赢得公信力。
【关键词】批评性报道 客观准确 方向尺度 典型事件
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体裁,也是新闻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这种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和尺度要求比较严格,因此要求记者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才能很好地驾驭这种新闻报道形式。尤其县区级电视台要把这一新闻体裁做好,才能做到:勿使文章空艳目,应发深蕴警示声。
批评性报道就是报道事物或者新闻事件的缺陷和不足,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或者揭露假、丑、恶现象,教育引导群众从事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或者报道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批评性报道”记者自身角色要把握好,要做到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被报道者的隐私,体现人文关怀。批评性报道“度”的把握,包括报道时机的把握、在新闻报道中量的把握以及电视新闻批评性报道画面曝光度的把握。鉴于批评性报道重要性,批评性报道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和尺度。
一、批评性报道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准绳
记者对党的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要认真琢磨,吃透实质,以新闻视角和敏锐眼光发现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哪些是应该弘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006年,我区为加强软环境建设,把各窗口部门服务电话公示到社区,目的就是便于群众办事和监督,可是公示一段时间后,记者就听到了百姓对此不满的声音。作为一名记者凭借新闻敏感,深入到社区和居民当中倾听情况,原来居民反映有些部门公示的电话弄虚作假,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由于知道抓软环境建设是那个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记者的责任感告诉我这事件值得研究研究。如果事情果然如此,那必须给予批评促其改正,因为批评报道批评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形式,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这不仅对电视台负责,更主要的是对被批评对象负责。这就是选取这个事件做批评性报道的方向,遵循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于是我按照居民反映的情况,连续三天在不同时间段都拨打了这几部电话,群众反映的问题客观存在。当即我采写批评性报道《热线电话冷人心》,播出后区纪委、区纠风办领导高度重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居民非常满意。这篇报道还获得了沈阳市好新闻一等奖。这条新闻成功就是县区台记者对一个时期当地的方针政策充分了解,较好地把握了方向。如果县区台记者把握不准当前的形势和工作重点,对批评性报道一定要慎用,否则不单是记者个人业务素质问题,更影响电视台的声誉和威信。
二、批评性报道批评的一定是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由于电视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影响面大的特点,一旦被电视批评曝光,轻者说没面子,重者说身败名裂。现在一些存在问题的单位,就怕被电视曝光,越是重视电视的作用,我们新闻记者的批评工作越要慎重。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批评,什么样的情况不应该批评,批评的分寸怎样掌握,批评的稿件怎样选择等等,这里要掌握一个“度”,怎样把握好这一点,我认为新闻记者在选材上,要选择那些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普遍意义,并且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采访时,并非碰到什么就报道什么,而是把碰到的具体的人和事,和同类事物加以比较,看它的新闻价值大小,然后确定报不报,怎么报道。批评性报道,不能对什么都批评,不能大肆渲染,让群众看到全是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个别记者在采访中,利用这一新闻手段进行敲诈勒索收取好处,满足个人私利的做法,这绝对做不好批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不是想批评什么就批评什么,它要求批评的事件一定要有典型性和现实意义,一定对当前工作有指导作用。
2009年我采写的《扶贫超市哪去了?》这篇批评性报道,首先扶贫超市是为城市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这一类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生活用品的一个爱心平台,设在全区各社区,直接反映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很有典型性,而区政府有关部门对政策不落实徒有虚名很有代表性,把这一事件反映出来,对其他部门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播出后效果非常好,新闻的社会效应达到了。这就是县区台做批评报道选题的关键,县区电视台做批评报道切忌跟大台的风,不要选那些“高大上”的问题,因为我们县区电视台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经费、制作手段等限制,很难把控好,可能还适得其反。因此批评性报道选题一定是有代表性,而且是跟百姓密切相关的事件,如果是个只涉及一般性机关作风问题,只要内部处理或内参通报一下就可以,不用做成批评性报道。
三、批评性报道中,记者是一个中立的第三者不是裁判官
在采访批评性报道时,切忌 “一言堂”,听一面之词,作为记者,一定要把握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切不可相信某一方的一面之词,一定要客观、真实地把双方意见都体现出来。批评性报道不光要敢于碰硬,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搞好批评报道的首要条件。在采写批评性报道前,对事件的客观了解至关重要。不要有记者个人主观思想在里面。谁对谁错,受众评价。记者不要当裁判,就像《焦点访谈》经典开场白“用事实说话”,这就是最好最有力的回答。尤其是我们县区电视台,由于记者的业务素质和所处的客观环境,做好批评性报道难度很大。因此在采访批评报道时,一定要注意调查取证,做到证据确凿,这是批评报道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事件双方一定各自找理由,记者一定认真辨别,认清什么是事实。一定要切记“问、听、看、记、受”五个字:问就是问问题,不了解的马上就问;听就是大家说,不听一面之词;看就是全面了解事实;记就是随时做好笔记,每一个环节、细节,都要记下来,以免事后写稿时缺少素材;最关键的是“受”,这个受就是感受的意思。新闻现场的第一感受永远是真实不加虚构的,重要的是:一定要用心去感受。同时认真收集、妥善保留好一切证据,为以后留证,以免被一篇稿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采访批评报道时,记者一定要恪守新闻工作纪律,一定保持好与事件当事人的距离,不然批评性报道很难掷地有声。
总之只有把握好尺度和方向,做好各项准备,才能写出真实客观有力量的批评报道,才能发挥批评性新闻报道这一新闻体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广播电视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罗茂城.不应丢弃批评武器[J] 《新闻战线》 1981年08期;[2]李明.批评性报道要讲策略[J]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1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